2月中,美國國會出現一段令人意外的插曲,三名共和黨議員羅傑斯(McMorris Rodgers)、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和格林(Mark Green)分別宣布不再爭取連任。但他們三人過去表現都受到相當肯定,且沒有人挑戰他們,因而有新聞評論認為,這三位評價不差的議員主動退出,代表了過去十多個月的國會混亂,正在趕走某些共和黨內頂尖人才。
三人中,羅傑斯是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主席,過去美國平價醫療法案、處方箋納入健保計畫等等,都和這一委員會的工作息息相關,它堪稱國會山莊最動見觀瞻的委員會。加拉格爾則長期投身「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並擔任主席),前不久共和黨發動彈劾拜登任命的國土部長馬約卡斯,加拉格爾因持反對立場遭黨內抨擊,2021年他也曾因為拒絕反對選舉團計票(等於承認川普敗選),受到同志不小反彈。另外,格林是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他是在眾議院通過彈劾馬約卡斯後,放棄尋求連任。
可以看出,無論羅傑斯、加拉格爾還是格林,都不屬於共和黨內的極端派,自2022期中選舉,共和黨取得國會多數,間接讓極端派(強硬派)有了更大的表現(演)空間,過去「老派」的政治協商作風就愈趨弱勢。對於不尋求連任,羅傑斯委婉地說自己是「想多點時間陪家人」,加拉格爾則意有所指說「國會不該是一個會讓人變老的地方…我心情沉重,決定不再競選連任」,只有格林說得稍微直接一點:「(不爭取連任)這或許跟投入工作與生產力的比例有關係」,間接承認國會愈顯混亂以至於效率不彰,才促成了他做出這個決定。
事實上,早在去年共和黨推出麥卡錫參選議長,歷經十多輪投票(黨內強硬派杯葛)才定案,國會將是一團烏煙瘴氣已現端倪,到麥卡錫任內,他既要周旋於兩黨間的極端競爭,同時還要應付內部強硬派的多方掣肘,終於導致他短短數月就被當初杯葛他上台的人發動罷免下台。繼任的共和黨議員強生,也是在同志間多有不情願下,成為弱勢眾院議長,國會既有運作規則,於是時而受到有心者操縱或刻意搞砸,有政治評論者進而寫到,倘若美國政治制度有所失敗,國會的混亂就是證明。
當羅傑斯、加拉格爾和格林相繼宣布不尋求連任,媒體曾詢問共和黨策略專家海耶的看法,海耶更是悲觀地說:「他們顯然寧願在家裡與家人相處,也不願多花一點時間在那個國會功能失調的華盛頓。」 「十年前我就會對你這麼說,但現在情況只有變得更糟。國會已成為一個糟糕的工作場所。」
偏偏,當前美國無論面對治絲益棼的內政問題還是迎戰外部複雜的國際情勢,都有迫在眉睫的環節必須處理,國會無疑是挑戰會否加劇的樞紐。但過去十多個月來,相關美國國會新聞,無不滿布鬥爭味道,甚至屢屢發出恐怕陷入癱瘓的警訊。有愈來愈多人警告美國的政治體係正走向功能失調,其中關鍵,更在於國會已大幅被對實際治理和民主審議不感興趣的政客所主導,過去所謂的激進邊緣人士,至多占有國會一隅,如今這一類型人物卻彷彿取得了指揮地位。
美國國會的混亂現象,不只已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如三位議員放棄連任),它更促使美國國際盟友也同感不安。法國《世界報》甚至直接在報紙社論這樣形容美國國會──「(美國)眾議院已成為一片廢墟,它只會讓美國的盟友擔心,讓其對手高興」。
基於民主政治ABC,持續的政治僵局,就是導致民主功能失調的第一步,直到多數人對民主政治感到無能為力,就會是極端、偏激、譁眾取寵政客大行其道的一刻。
以此為鑑,台灣新任立法院長韓國瑜面對的課題,就不單是個人政治風格是否「改邪歸正」,或能否收斂金句式的口頭治理,議長國會外交也成了其次,最重要在他有沒有能力避免國會走向混亂,讓台灣國會不被「激進人士」所主導,甚而成為國會主流,對真正具備立法專業者形成一種反壓縮。以立法院新會期的「新氣象」,韓國瑜之於國民黨,利弊得失確實言之過早。
※作者為《上報》主筆
轉載自《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