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和其他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終身學習將成為新常態。
~IBM 副總裁兼影響長 尼克森-聖提爾(Justina Nixon-Saintil)
人工智慧有望重塑全球各行各業,但同時一個矛盾正在浮現。儘管對於利用AI技術潛力的人力需求不斷增長,但相關技能卻仍然供不應求。
這類相關技能的稀缺性——從精通機器學習、提示工程和數據科學到對人工智慧之倫理影響的理解——正成為有效部署該技術的主要障礙。在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有47%的高階主管表示自身員工缺乏必要技能。這將影響企業將人工智慧專案從概念轉化為現實的能力。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發表的一份報告發現,「在2027年之前,每10名員工中就有6名需要接受培訓,但目前只有一半人能獲得足夠的培訓機會。」
這種技能差距不僅無益於個人職涯發展,也不利於更廣泛的經濟成長。要把握人工智慧帶來的機會就需要更新教育和培訓方法。在未來一年,那些教育和職業培訓機構可能會更加重視人工智慧倫理技能的教學,提供靈活的終身學習機會,並將人工智慧納入其課程以提高競爭力。
人工智慧倫理技能成為人們的一個核心關注點是有充分理由的。在短短幾年間,任何人只要將電腦和網路連線就可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對於雇主及其資訊科技部門而言,這就產生了關於「影子人工智慧」的問題,即員工未經授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致使公司面臨各種安全、合規和聲譽風險。此外,員工需要具備人工智慧倫理技能來管理新的人工智慧代理程序,也就是那些可以自動執行原本需要人力資源才能完成之複雜任務的工具。
影子和代理型人工智慧都需要新的防護措施,以幫助使用者負責任地應用人工智慧,以保護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為此,教育機構需要開始強調對人工智慧可解釋性、公平性、穩健性、透明性和隱私性等基本原則的培訓。例如,倘若對人工智慧模型如何產生其輸出物缺乏基本了解,那麼負責保護資料或控制自主系統的人員就無法勝任這項工作。
隨著人工智慧和其他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終身學習將成為新常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培養滿足當前需求的技能、預測未來需求以及提供始終需求的專業知識。
組織內部的許多傳統角色都會很快改變。例如,一些目前獨立工作(不管理其他人)的員工可能會加入由人類來管理人工智慧代理的新型團隊。為了讓他們為這一根本變化做好準備,對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線上課程和數位證書的需求可能會增加。此外,未來量子運算的應用將繼續推動對新技能的需求。而網路攻擊(例如「先收集後解密」式駭客攻擊)數量和種類的不斷增加,則凸顯了掌握最新網路安全技能的重要性。
因此, 我們自己的組織正在與美國四個州的社區學院合作,為學生提供適用於熱門職位的新網路安全證書。我們也與新加坡理工學院和美國傳統黑人學院和大學合作為年輕學習者提供免費的人工智慧培訓。雖然這個過程可能從課堂開始,但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我們也可以期待更多的技能提升機會,因為對於所有想在就業市場上保持競爭力的人來說終身學習已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最後,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可以大幅提升現有教育平台的效率,我們或許會在2025年看到這一點。各類人工智慧驅動型解決方案已經達到了一個從可有可無變得必不可少的臨界點。無論是學校還是其他機構,教育工作者都會找到新的方法來應用人工智慧工具,以此利用個人化和客製化的方式提供學習體驗,了解學生需求並為其搭配相關課程,或加強輔導和回饋。
同樣的技術也可以用來提升客戶服務的教育。例如在IBM公司,在利用人工智慧分析6萬多名學習者使用47種語言發動的回饋後,我們得以簡化線上註冊和該流程中的其他部分。在未來幾年間,教育系統和平台也將受益於多模態人工智慧模型,這些模型可以處理音訊、視訊、圖表和圖像,從而提供更有效、更個人化的學習體驗。
透過採用人工智慧,我們可以提高學習和專業成果,改善營運效率並降低整個經濟體的成本。但這一切都需要先培養我們所需的高技能勞動力。
轉載自《上報》尼克森-聖提爾(Justina Nixon-Saintil),IBM 副總裁。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Project Syndi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