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伊朗之間的新鐵路線減少了兩國對西方控制的海上航線的依賴
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西南部的阿普林陸港上周迎來了首趟集裝箱列車,該列車15天前從中國東部出發,滿載太陽能電池板,此舉被描述為“歷史性的,反映了東西方競爭背景下地緣政治和經濟變化的加速”。
這一舉動引發了人們對兩國鐵路連接的影響以及它是否可以成為美國控制的馬六甲海峽的替代通道的質疑。
與傳統海運路線(約一個月)相比,新鐵路將中國和伊朗之間的貨物運輸時間縮短了一半。目前,西方對德黑蘭的制裁正在升級,而美國對北京的限制也在增加。
伊朗經濟界期待這條新走廊能為該國開辟新的貿易機會。
此舉屬於中國近十年前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旨在建立亞洲和歐洲之間的陸海貿易路線網絡,體現了該項目的政治和經濟重要性。該項目因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而暫停,直到去年夏天才恢覆,當時第一列火車從德黑蘭南部的庫姆市出發,載著 50 個集裝箱的伊朗產品運往中國。
經濟效益
伊朗工業、貿易和礦業院國際關系和貿易發展委員會發言人魯霍拉·拉蒂菲認為,這條鐵路線對伊朗和中國來說都具有“巨大的”經濟可行性。這不僅節省了時間,還降低了海上運輸的相關成本,包括停靠費和裝卸費。
拉蒂菲在接受半島電視台采訪時補充說,鐵路運輸消除了參與方對多式聯運系統的需求,因為火車從各國境內深處的車站出發,並將貨物運送到可能遠離海港的其他車站。

拉蒂菲指出,伊朗享有連接東西方經濟強國的戰略地理位置,使其能夠通過國際走廊網絡增加收入。他還認為,這條鐵路將提供海上航線的替代路線,削弱美國制裁的有效性,並使伊朗能夠在沒有美國監督的情況下出口和進口貨物。
拉蒂菲補充說,這條新鐵路線是“國際走廊網絡的一環”,將德黑蘭附近的阿普林陸港與中歐走廊、東西走廊、南北走廊和德黑蘭-莫斯科走廊等幾條戰略走廊連接起來。
拉蒂菲總結說,這條新的鐵路走廊不僅僅是一個物流項目。相反,它將把伊朗從一個受制裁的國家轉變為一個商業中心和戰略橋梁,在經歷了多年因西方壓力而導致的經濟孤立之後,通過將其納入“一帶一路”倡議,增強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
應對制裁
同樣,親伊朗最高領袖辦公室的《凱漢報》認為,中國和伊朗之間的鐵路連接將為馬六甲海峽提供另一條路線,從而有助於規避美國的海上制裁,而馬六甲海峽在全球貿易中被西方國家所主導。
這家波斯語報紙在題為《全球貿易新走廊》的報道中寫道,德黑蘭利用這條陸路走廊作為有效的後勤解決方案,以挫敗美國的壓力,特別是在3 月美國政府發起在馬六甲海峽攔截伊朗油輪的行動之後。
該報還稱,該項目不僅限於石油運輸,還通過提倡使用本國貨幣而非美元(該報認為美元是美國制裁的主要工具)為全球金融體系的徹底轉變鋪平了道路。
《凱漢報》表示,中伊鐵路途經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是連接中亞和印度洋的重要動脈。它還為俄羅斯、白俄羅斯和高加索共和國等國家提供通過伊朗南部港口阿巴斯直達海灣港口的通道。所有這些都鞏固了德黑蘭作為不容忽視的地區樞紐的地位。
阿普林陸港的運營
隨著首列中國貨運列車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正式宣布啟用伊朗首個此類設施——阿普林陸港。伊朗媒體稱這一發展具有“戰略性”,是伊朗發展交通和物流基礎設施努力的一部分。
該陸港占地700公頃,靠近伊瑪目霍梅尼國際機場及其經濟特區。該港口的容量約為每天30列火車,能夠處理該國高達60%的進口貨物,有助於緩解海港壓力並減少對卡車在國內運輸貨物的依賴。
然而,包括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在內的伊朗媒體報道稱,該港口的容量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自去年以來僅接待了兩趟國際列車。
影響有限
政治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埃斯拉米認為,伊朗與中國之間的鐵路連接是兩國簽署的25年戰略條約的成果。他承認中國是這一舉措的主要受益者,但同時,這也為伊朗通過將其納入“一帶一路”倡議而從中受益打開了大門。
埃斯拉米在接受半島電視台采訪時解釋說,該項目啟動於近十年前,當時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政府尚未在其第一任期內開始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政策。因此,它不能直接與伊朗和中國規避美國制裁的努力聯系起來,盡管目前它可以用於此目的。
研究人員指出,這條鐵路線為解決中國和伊朗之間通過東西走廊的貨物運輸所面臨的障礙提供了一個適當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以及北京和新德里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
不過,埃斯拉米認為,該項目雖然適合將部分石油產品及衍生品從伊朗運輸到中國,但尚未成為改善伊朗經濟或對抗美國壓力(包括石油出口)的主要因素。
盡管該項目有著遠大的地緣政治抱負,但這位伊朗研究人員堅稱,由於列車服務不規律且缺乏明確的時刻表,該項目對兩國貿易的影響目前仍然“有限”。他強調,需要制定長期計劃來確保雙邊貨物流通。
由於德黑蘭和北京之間沒有相互承諾確保鐵路交通暢通,伊朗一些人懷疑:是否因為擔心華盛頓干涉並阻礙該項目?或者,東線列車實際上標志著西方制裁霸權終結的開始?
來源: 半島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