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已建設或運營的港口達31座,比以往所知的範圍更廣,凸顯了美國的擔憂。
《金融時報》24日報道說,過去20年來,中國企業陸續收購了拉美地區的電力公司、礦場、通訊網絡及港口等關鍵基礎設施,這讓華盛頓日益擔憂其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影響。
據該報指出,CSIS的研究報告發現,從墨西哥到智利,中國涉及的港口數量比美國過去研究所知的還要多一倍以上。特朗普政府就認為,讓中國掌握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會產生風險。
香港大亨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CK Hutchison Group)便在美方壓力下,日前同意將港口業務出售給美國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及地中海航運公司(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mpany)組成的財團,其中包括出售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的股權。
關鍵港口的風險評估
然而,CSIS指出,他們研究發現,若以美國貿易量、美國海軍活動、跟美國軍事設施或戰略咽喉的距離等指標來評估,牙買加與墨西哥港口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的風險甚至更大。
這項研究的主筆齊默爾(Henry Ziemer)表示:“西半球風險最高的港口是牙買加金斯敦(Kingston)。” 他指出,金斯敦承載龐大的商業運輸量,地理位置在牙買加這個美國戰略盟邦境內,管理方卻是中國的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
根據CSIS評估,風險次高的是墨西哥港口曼薩尼約(Manzanillo)和韋拉克魯斯(Veracruz),兩處皆由長江和記實業管理。
齊默爾還表示,美國貿易相當依賴這幾座港口,”如果曼薩尼約受到干擾,美國經濟每天將損失1.34億美元;以韋拉克魯斯來看,每天損失則將達到6300萬美元。”
戰略與安全的雙重顧慮
各方關切之處有二,首先是中國有能力利用這些港口設施來擾亂美國商業活動,其次是中美兩國若發生衝突,中國除了可以阻擋美國軍艦出入,還能藉此補給中國海軍艦艇。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US Army War College)拉美研究教授艾里斯(Evan Ellis)表示,儘管每座港口背後的中國企業都有在此投資的商業理由,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眼中看到的是戰略優勢”。
他指出:”這有着更全面的戰略意義……中國要強而有力,就需要獲得糧食和能源安全。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立場而言,如果要與美國作戰,就要獲得這些港口的出入權。”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