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周刊《國際郵報》(Courrier international)報道,7月25日在華上映,講述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期間,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的《南京照相館》這部電影在票房上已突破10億元人民幣,並獲得了官方媒體的大力宣傳。然而,少數網民卻提出了擔憂:這是否是一種“仇恨教育”?與此同時,中日兩國接連發生本國公民在對方國家遇襲事件,引發對民間極端情緒升級的擔憂。
票房大捷,刷新紀錄
《國際郵報》網站周五援引中國官媒中央電視台報道,截至8月1日《南京照相館》上映八天,票房收入已超過10億元人民幣(約1.2億歐元),成為“自2025年農曆新年以來首部突破此票房大關的影片”。農曆新年通常是中國電影市場的黃金檔期。
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1937年12月,日本侵華軍隊攻佔南京。當時,15歲的少年羅進是南京一家照相館的學徒。兩個月後,他在沖洗一名日本軍官帶來的兩卷膠捲時,意外發現了日軍士兵犯下暴行的照片,內容包括屠殺、強姦婦女和搶劫。
報道續引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的網站稱,“他冒着生命危險保留了數十張照片,並從中挑選出16張,裝訂成冊。”這本相冊在1946年2月的“南京審判”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幫助法庭將日本戰犯繩之以法。如今,這本相冊被保存在江蘇省省會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
“日本人是殘忍的”
《國際郵報》表示,自7月25日上映以來,《南京照相館》引發了熱議。央視電影頻道官方平台“1905電影網”欣慰地報道稱:“88年前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屠殺30萬中國人的真相,終於通過電影《南京照相館》揭示!”文章描述道,觀影結束後,“影院里並非喧鬧,而是陷入了沉默”。
儘管一些人擔憂影片中的暴力畫面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但央視六套的網站仍刊登了一些家長的言論。一位家長表示:“我的孩子告訴我,他看懂了,他會永遠記住。”
報道提及,影片的輿論迅速升溫。7月27日,中國著名異議人士李英(化名)在X平台上透露,在電影散場後,一名年輕母親對她的女兒說,要殺死日本人。母親問道:“你現在知道日本人有多殘忍了嗎?”小女孩哭着回答:“知道了。”
隔天,新華社等官媒巨頭,如《人民日報》,發布了一段視頻短片,在國內引發了軒然大波。根據中國共產黨喉舌的說法,河南一名9歲男孩在看完《南京照相館》後,“回家後自發地撕毀了自己珍藏的日本漫畫。”
官方媒體的宣傳攻勢
報道注意到,儘管新華社在7月29日迅速“隱藏”了這段視頻,但其影響已不可小覷。李英在X平台的另一條帖子中指出:“多位中國博主展示了他們的孩子在看完電影後,銷毀了他們的奧特曼卡片(日本科幻電視系列劇)。”他譴責某些媒體利用“種族仇恨”來博取關注,並呼籲“不要讓孩子的純真成為某些媒體的工具”。
與李英一樣,博主“深夜一隻貓”也在7月29日通過微博,表達了他對官方媒體煽動仇恨的不滿。這位博主認為,“漫畫是中日兩國人民交流的產物,也承載着孩子們的記憶。”他寫道:“毫無疑問,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之一。”他謹慎地繼續寫道:“我們牢記歷史是為了維護和平,防止新的悲劇重演。絕不是為了激發甚至煽動仇恨。”
官方反駁與現實暴力
就算提出“仇恨教育”質疑的網民措辭謹慎,中國官媒依舊駁斥了這一指控。《環球時報》在7月30日的社論中譴責了針對電影及其團隊的“網絡霸凌”,並指責網民“將歷史紀念污名為‘仇恨教育’”。這份民族主義的報紙讚揚了這部電影,稱其為“一部重要的反種族主義藝術作品”,它“超越了傳統上‘原諒’或‘理解’侵略者的常規做法”。
《國際郵報》這篇報道最後強調出,在《環球時報》社論發表不到24小時後,《日經亞洲》報道稱,“一名日本母子在江蘇省蘇州市遭到襲擊”。儘管日本媒體表示遇襲母親受傷但沒有生命危險,但也回溯了該市另一起襲擊事件。2024年6月,一名中國男子持刀襲擊了一輛日本校車,“一名試圖阻止襲擊者的中國隨車老師被刺身亡”。幾個月後,這名52歲的中國襲擊者被執行死刑,但此事件在社會上並未引起太大波瀾。
值得關注的還有,近來中國方面也傳出兩起惡性攻擊,據新華社報道,周四(7月31日)在東京地鐵神田站附近街頭,兩名中國公民同日突遭四個陌生人持鐵管襲擊致重傷,嫌犯還在潛逃。此外,一名中國遊客周三(7月30日)晚間在大阪府西成區街道上遭勒頸搶劫並受傷,嫌犯已被逮捕。
中國近期推出抗戰相關影視作品,並將在9月3日舉行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閱兵,有日本輿論擔心,中國反日情緒可能再次擡頭。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