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號,看到吳仁華先生的推文「49年前的今天,毛澤東以自己的死亡,戳穿了『毛主席萬歲』這個謊言。」引發我諸多的回憶,寫了下邊這篇文章。
1976年10月6日,距離毛澤東離世不過27天,華國鋒主持的中共中央抓捕了「四人幫」,宣告文革的結束。
鄧小平按照他重新掌權的日期,把1978年12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定為改革開放的開始,並不準確。什麽是「改革」?鮑彤說過:「改革,就是改錯,改毛澤東的錯。」我贊成鮑彤先生這句話。如果從改正毛澤東的錯誤計時,那改革開放應該從抓捕「四人幫」開始。在華國鋒支持下,1977年開始,胡耀邦領導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平反冤假錯案,已經對毛澤東的思想路線和歷屆政治運動進行糾正,為改革開放進行了思想和幹部準備。
批毛尺度最大的三次黨內會議
1978年為準備十一屆三中全會,11月10日到12月15日中共中央召開了歷時36天的中央工作會議;1979年1月18日接踵召開的全國理論工作務虛會議,至4月3日結束。都是中共黨內解放思想,批判毛澤東的重要會議。雖然被鄧小平用「四項基本原則」加以阻止,但是在1980年10月,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組織中共黨內四千高級幹部對《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草案進行的為期一個月的大討論,掀起中共黨內批判毛澤東的新高潮。
十一屆六中全會之前中共4千名高級幹部評論毛澤東是非功過
根據會議之後的有關報導,參加會議的中央機關約1000 人,地方、省軍級幹部3000人,還有當時在中央黨校學習的1548 名學員,實際參加的人數大約有5600 多人。會議針對胡喬木掛帥歷時11個月完成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草案(下文簡稱《草案》),發表了大量的反對意見。集中起來有三個部分:
一、對文革前17年的評價
與會者絕大多數不同意《草案》認定的「在17 年中,多數情況我們黨的路線是正確的,取得了偉大的成績」的結論。大家問:文革前17年有沒有路線錯誤?有,那麽主要是毛澤東的錯誤,還是《草案》籠統說的是「黨的錯誤」?
討論結果大家強調17年存在一條「左」傾路線,毛澤東就是「左」傾路線的總代表,不能回避。他對資產階級和階級鬥爭估計過高,把革命的對象完全搞錯了,才產生1957 年的反右和十年文革。黨的文獻要有一個正確的評價,不能為毛澤東的錯誤辯護,也不能讓全黨承擔。
二、對「毛澤東思想」的爭論
根據鄧小平對文件起草的一再指示:「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這是最核心的一條。」《草案》確立「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成為會議爭論異常激烈之處。
黨的八大已經不提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了。後來搞個人崇拜,重提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包含晚年提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重大錯誤。給國家造成空前災難。《草案》為「自圓其說」,1、將毛澤東思想說成只包括正確思想,錯誤思想不屬於毛澤東思想;2、把「毛澤東思想」說成不只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 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遭致與會的高級幹部的強烈反對,認為既不符合真理的實踐標準,也不符合邏輯。
會議對毛澤東一貫左傾思想和路線的批判一直批到《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強調「矯枉必須過正」,「有土皆豪,無紳不劣」,把赤貧分子(流氓無產階級、「痞子」)和貧農一起當革命先鋒。毛澤東在哲學思想上從來強調鬥爭的絕對性,否定合二而一,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左」比右好,長期反右不反「左」,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會議反對意見的表達與鄧小平指示形成巨大反差。
三、關於毛澤東個人功過的評議
對於毛澤東個人的評價成為會議最尖銳的部分。涉及建黨、建軍、建國以來的許多大事件,都與毛個人的決策及其為人、行事的思想作風相關。
會議對毛澤東在民主革命中是否「有功無過」提出質疑。很多人根據自己的親身見聞,揭發毛澤東在江西根據地,為鞏固個人權利殘酷清剿AB團,錯殺成千上萬紅軍幹部。

很多人提出「毛主席發動文革的動機不是為了反修防修,而是以整人開始,以整人告終,排斥他所不放心的人。這場浩劫實際上在1956年11月召開的中央會議上就種下了根。這次會議被毛澤東定為「反冒進會議」,他在會議上沒有發言。1958年1月他召開了南寧會議,在會上大肆發作,說:「你們1956年反冒進,就是反對我。你周恩來說了什麽,陳雲、富春、先念說了什麽,少奇寫了社論,你們把自己拋到了右派的邊緣。誰曉得我身邊有沒有睡著赫魯曉夫?將來有一天他作秘密報告……」會議的氣氛十分緊張,黃敬在散會後就得了精神病,後來得腦血栓去世了。
會議上,高級幹部們提出《草案》對反右鬥爭的惡果,過於輕描淡寫。反右是壓制人民民主,敗壞黨的作風,失信於民的開端,「引蛇出洞」是極其錯誤的做法,是黨由正確路線走上錯誤路線,國家由興旺發達轉入多災多難的轉折點。提出1959年的反右傾,和之後的歷次黨內鬥爭,就都是通向文革的一次次劫難。
很多人根據自己的親身見聞,證實毛有時判斷和決策失誤,卻常諉過予人。毛澤東出爾反爾的事情一直貫穿到文化大革命。1953年團中央起草團章,上面有「用毛澤東思想教育青年」,被毛親筆勾掉;可是在文革中卻把這事說成是反毛澤東思想的罪行,致使團中央的幹部遭到殘酷批鬥。文革派工作組也是毛批的,後來卻說成是劉鄧反動資產階級路線。
這次會議上夏衍為毛澤東總結十六個字:「拒諫愛諂,多疑善變,言而無信,綿裏藏針。」
方毅說的更干脆:「歷史上最大的暴君要數他。連朱元璋也不如他。」
1981年6 月,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依照鄧小平的個人意志,沒有接受數千中共高級幹部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意見,依舊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共的指導思想,對毛澤東個人功過做了七三開。但是1980年的4千人大會,依然是中共建制之後言論尺度最寬的會議,影響深遠。
《炎黃春秋》爆發「毛主席萬歲」口號的爭論
2005年8月,參加過四千人會議,曾經擔任過毛澤東的秘書、前中組部常務副部長、中共史家李銳在香港出版了《李銳談毛澤東》,書中談到毛澤東在審定1950年五一勞動節遊行口號時,親自加上了「毛主席萬歲」這一口號。這也是四千人會議上揭露出的驚人事件,在中共高級幹部中流傳甚廣。
引發爭論在《炎黃春秋》
2010年《炎黃春秋》4月號,頭版頭條刊登法學界三老之一,朱镕基清華時期入黨介紹人郭道暉的親歷記《四千老幹部對黨史的一次民主評議——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草案)〉大討論紀略》,當時作者身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研究室副主任,是四千人會議中直機關第一組(全國人大、法治口)的秘書, 負責整理本組討論簡報和其他有關工作,有機會旁聽本組的討論和閱讀外組的簡報。

郭道暉文章中引述朱德秘書陳友群在四千人會議上的長篇發言中談及」1950 年中宣部起初擬訂的五一口號中,最後兩條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毛澤東在後面親自加上「毛主席萬歲!」(出自中直機關第二組第15期簡報)。
2010年《炎黃春秋》7月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副主任張素華發文《毛澤東沒有在「五一口號」中加寫「毛主席萬歲」》。
文稱「筆者查閱了1950年《慶祝五一勞動節口號》的原文件。這份檔案至今保存完好,十六開,共5頁,全文豎寫,字跡十分清晰。從這份檔案可以看出,《慶祝五一勞動節口號》的初稿是胡喬木的筆跡,這說明是胡喬木起草的。」胡喬木起草的初稿擬出「五一口號」共35條。最後兩條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團結萬歲!」「毛主席萬歲!」,而不是郭文所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應為陳友群發言中所說的)。
「胡喬木起草後,將初稿送劉少奇審閱。劉少奇看得很認真,用毛筆對其中的第9條、13條、16 條、17 條、19 條、22條、25條、29條、31條、32條、 33 條、35 條做了具體修改,並刪去第34條。這裏單說第33條、第35條的修改情況。劉少奇將第 33 條「中國共產黨萬歲!」,改為「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中國人民勝利的領導者與組織者萬歲!」;將第35條「毛主席萬歲!」,改為「偉大的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萬歲!」。
「劉少奇修改後,於4月 18 日將修改稿報送毛澤東,在這份檔案第1頁的右側寫道:『毛主席:此件請審閱。如可用,請交尚昆印發政治局各同志。』」
「看過劉少奇送審的「五一口號」修改稿,毛澤東於4月21日對其中的三條作了修改。按照慣例,此件還要經過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方能正式發出。因此,毛澤東改完後,又在標題《慶祝五一勞動節口號》下加括號寫了「草案」二字,並在這份檔案第1頁的上方批示:「尚昆印發。印發政治局各同志及喬木、陸定一、陳伯達、李立三、聶、薄,星期三討論。」隨後,楊尚昆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在這一頁的左上方批示:「喬木同志:請印 20 份。」

「經查萬年曆,毛澤東說的『星期三』是4月26 日。會議是如何討論的,沒有留下文字記載。從《人民日報》公開發表的『五一口號』來看,最後兩條,發表時是這樣的:『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勝利的領導者與組織者萬歲!』『偉大的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萬歲!』十分明顯,這兩條口號自劉少奇修改後直至正式發表,沒有任何改動。」
張素華總結:「事實很清楚,胡喬木起草的『五一口號』中,最後一條就是『毛主席萬歲!』劉少奇在審閱時,將『毛主席萬歲!』改為『偉大的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萬歲!』郭文所謂毛澤東在1950年『五一口號』中自己加上『毛主席萬歲!』(應為郭文引用陳友群的發言),並不是事實。」
張文配有《慶祝五一勞動節口號》的原文件第1張和第5張影印件為證。
李銳、郭道暉的回應
2010年《炎黃春秋》第8期,發表李銳、郭道暉響應張素華的文章。
李銳在《關於「毛主席萬歲」這個口號》一文中寫道:「毛澤東自己在1950年五一節口號上親自加 上了『毛主席萬歲』,這是1980年討論第二個歷史決議案時,朱德秘書陳友群親口說的,登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草案)》的討論簡報(中直機關討論 歷史決議(草稿)簡報,第五組,第三十二號(1980年11 月 17 日)陳友群同志十一月十四日的發言)上的,陳友群當年還是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工作人員。

「據我了解,陳友群絕不是一個說假話的人;這件事情如此重大,他也應當不會有記憶失誤。討論歷史問題決議時的簡報,也是很嚴肅的,是經過審查的。發表前要經過胡喬木把關。這方面胡喬木是個認真細致的人,他又是1950年五一節口號的當事人,陳友群的發言如果與事實不符,胡喬木應當是不會放過的。當年討論決議時,我是國務院能源組的組長,《簡報》上刊出我有關 1959 年廬山會議的二萬字發言後,胡喬木即讓我寫一本回憶的書。張素華這篇文章雖然提到了陳友群發言這份簡報,但沒有否定這份簡報,而是否定了這份簡報的內容。否定其內容時沒有對簡報問題作出有說服力的分析。張素華以檔案為依據。但我猜想,張素華看到的胡喬木的這個草稿可能不是最原始的。在這個草稿之前還有沒有一個預備過程?在預備過程中,胡喬木和毛澤東之間還有沒有過文字交流? 這都需要研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毛澤東當年是要讓人歡呼他『萬歲』的。」

當年看李銳先生這篇響應時,就感到鞭辟入裏。尤其說明胡喬木是會議簡報的審查者,「又是1950年五一節口號的當事人,陳友群的發言如果與事實不符,胡喬木應當是不會放過的。」李銳的推測「張素華看到的胡喬木的這個草稿可能不是最原始的。在這個草稿之前還有沒有一個預備過程?在預備過程中,胡喬木和毛澤東之間還有沒有過文字交流?這都需要研究。」也極具說服力。雖然2010年胡喬木、陳友群都已作古,但是以李銳對胡喬木的評價「一日無君,則惶惶然」,深獲中共黨內認同,建國不到一年胡喬木獲起草政治口號的重任,絕不會一意孤行,隨時向毛澤東請示,「奉命行事」,則是必然。毛澤東沒有動劉少奇的更改,在於他自己的認同。李銳「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毛澤東當年是要讓人歡呼他『萬歲』的。」就是歷史的事實。
郭道暉先生《「萬歲」口號之我見》則從法理上對「毛主席萬歲!」的口號進行否定。
他寫道:「問題在於,建國後,作為執政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是要經全民選舉產生的。在我國是經建國前夕的全國政協選舉,1954年以後是經全國人大選舉產生。(當然這種選舉只是表面形式,談不上民主選舉,領袖人物是終身制,直到他去世才不再『萬歲』了。)其所制定和宣示的對國家和人民有約束力的口號、政策,也是應當經人民選出的代表機構的通過或確認的。『五一口號』是黨中央基本政策的宣示,而當時我們黨是以政策治國的(而非以法治國,而且多數情況下政策高於法律),故『五一口號』(包括『萬歲』口號)具有政策指向性和事實上的法律效力,意味著全國人民都須遵循。基於此,未經政協或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其職權相當於全國人大),僅由執政黨中央以『五一口號』方式將這種宣揚個人崇拜的口號政策化、法律化,要求全國人民都呼喊黨的領袖『萬歲』,其合法性更是大可商榷和質疑的。」
「問題還在於,這種個人迷信的口號,誘導人們盲從領袖的絕對權威,竭誠擁護和貫徹他晚年所倡導的空想社會主義烏托邦理論、『左』的路線政策和種種違憲侵權行為,在各種反覆折騰的政治運動中產生了嚴重後果。發展到後來,這個『萬歲』口號已不再是人們出自內心的情感呼喚,而異化為必須絕對遵從的『聖旨』。特別是『文革』中更將它法律化,具有高度的國家強制性。」郭道暉舉例《公安六條》制定的「惡攻罪」制造出無數慘案,包括「創造『萬歲』口號的始作俑者劉少奇」。
黨媒參戰欲「蓋棺」
2010年7月,中央召開全國黨史工作會議,習近平在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要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必須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
黨刊《中華魂》隨後參加了「毛主席萬歲!」口號的爭論。該刊物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主管,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華魂》發文,以「茲事體大」為題,援引張素華的說法,稱1950年五一節 「毛主席萬歲」口號並非毛澤東自己添加,而是前中宣部部長胡喬木原創,時任中央副主席劉少奇加工修改。反映的都是那個年代億萬翻身解放人民的心聲,「是他們對新生的人民政權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人民領袖們的真誠祝願」。11月21日新華網轉載了《中華魂》的文章,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一起跟上,形成壓頂之勢,欲為「『毛主席萬歲』口號並非毛澤東自己添加」蓋棺。烏有之鄉代表的幾個毛派網站用謾罵進行「助戰」。
值得記入歷史的是「四千人會議」這樣的中共高級幹部批毛大會,沒有文革之後中共大批老幹部的覺醒和開放言論,「萬歲」口號仍會響徹中國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