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柏林消息,德國大眾汽車周二(11月25日)宣布,其電動汽車現在可以完全在中國工廠製造,這一戰略旨在降低成本,並在其正在放緩的首要市場(中國)上更具競爭力。
報道指出,德國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利弗·布魯姆(Oliver Blume)在一份聲明中稱讚道,大眾汽車已經擴大了其位於中國東部合肥的生產和創新中心的產能,現在可以在那裡“本地開發、測試和製造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
該集團保證,得益於本地供應商和中國的基礎設施,“在新車型的某些關鍵項目中,成本可以比歐洲降低高達50%”。
合肥的新設施還有助於將電動汽車的開發時間縮短30%。
這是大眾汽車歷史上首次能夠在德國以外的地區完全製造汽車。
奧利弗·布魯姆希望以此“長期鞏固”大眾汽車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的地位,以應對美國的關稅和歐洲市場的低迷。
在2025年的前九個月,這個擁有十個品牌的汽車製造商在中國銷售了約28%的汽車產量,同比增長了8.5%。
但面對激烈的競爭,特別是電動汽車領域,這家位於沃爾夫斯堡的集團的市場份額正面臨壓力,例如競爭對手比亞迪(BYD)已經遙遙領先。
大眾汽車中國區總裁拉爾夫·布蘭德施泰特(Ralf Brandstätter)補充說:“我們的(中國)客戶期望快速的技術更新,同時要求最高的質量和安全標準。”
法新社援引布魯姆的話總結道:“我們的‘在中國,為中國’戰略正在加速發展。”
該集團同時也在考慮將這些本地生產的汽車“出口到高增長市場”,包括東南亞、中東以及長期來看的南美。
在連續六個季度利潤下滑之後,這家汽車巨頭在第三季度錄得10.7億歐元的凈虧損,並啟動了一項60億歐元的節約計畫,其中包括在德國裁員。
轉載自《法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