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支持、對台灣的威脅、對香港人權的態度以及對維吾爾少數民族的待遇,使得歐盟對中國提高了警惕,並且將立即修正其既有的對華政策。
歐盟10月18日將舉行外交部長會議,重新調整布魯塞爾對北京戰略的談判。會前10月17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了歐盟將改變對中國的態度,將中國視為全面競爭對手,主要是政治和經濟領域方面。就在前一天,在北京習近平利用他在第二十屆共產黨代表大會上的講話——鞏固他作為自毛澤東以來中國最有權勢的統治者的地位——抨擊其他國家的「外國干涉」和「保護主義及欺凌」,也再度為西方民主國家敲響了警鐘。
這份歐盟10月17日的報告中提出反思:2019 年我們對華政策達成了一致,但是最近幾年歐盟與中國的關係顯著惡化,貿易爭端、針鋒相對的制裁以及一系列尋找共同協議領域的努力都失敗了。「中國已成為歐盟、美國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更強大的全球競爭對手」。 歐盟的這種認知會擴大中歐之間的政治分歧,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是不是針對中共強勢的戰狼外交的批評呢?
文件引起西方媒體的關注,其中英國《金融時報》撰文報導,指出歐盟應與美國更緊密地合作,加強其網絡和混合性威脅防禦,供應鏈需要遠離中國,同時加深與其他印太國家的聯繫。文件還說,歐盟現有的將中國視為「夥伴-競爭對手-系統競爭對手」的政策已經過時。該文件將在盧森堡舉行的外長會議上由各國外長討論,為周四開始的歐盟 27 國領導人峰會上就中國問題進行的辯論做準備。
美國日前曾公開警告: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挑戰」,拜登政府就此發布了一項國家安全戰略,警告北京「蘊藏著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並且越來越具有重塑國際秩序的能力。美國在對華戰略上依然發揮了領頭羊的作用, 難怪歐洲人現在不得不放棄原來的「白日夢」。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夫人前數月曾經公開表態,自己在任職總理初期,對中國的認知「過於天真」。荷蘭外交部長沃普克·胡克斯特拉前日也說:「與中國的對話越來越現實主義。我們應將天真拋在腦後。」
近年來,由於歐盟成員國經歷了更強的中國經濟脅迫、關鍵技術競爭日漸激烈,網絡和混合威脅以及信息操縱,讓人們認識到在有些領域,跟中國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所以這份五頁的文件中,有一段是關於與中國合作的領域——包括氣候變化、環境和健康。像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經濟和工業生產大國,它對環境影響之大,自不待言。三年前爆發的新冠病毒,直到今日還在困擾世界,而中國自身還繼續在跟病毒作「殊死戰」,堅持「動態清零」,這也令世人明白,環保、健康等問題,脫開中國是無法有效進行的。
此外,歐盟把在半導體和某些稀土金屬方面對中國的依賴,稱為「戰略漏洞」,要求更多的國內生產、多樣化的供應鍊和其他舉措,要求在歐盟內部更好地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