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每日新聞9日報導:即日起,德國執政聯盟的自民黨(FDP)高級代表團已抵達臺灣,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德國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施卓克-齊默曼(Marie-Agnes Strack-Zimmermann)任代表團團長,她向法新社表示:德國聯邦議院代表訪問臺北,希望「發出聲援臺灣的信號」。
自民黨在德國政壇中舉足輕重
1948年12月,德國自由民主黨(德語: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縮寫為FDP)成立,是由「二戰」後9個自由主義政黨合併而來。這些自由黨派從1933年以來被納粹政府取締的德國人民黨(DVP)和德國民主黨(DDP)的殘存人員組成,代表著經典的自由主義立場,是德國政壇中歷史比較悠久的政黨之一。「捍衛和擴大個人自由」,是自由民主黨的根本目標,強調與推行「國家少干涉,適合管理即可」的執政理念。
「二戰」後,從1949年至今,德意志聯邦政府(包括東西德統一)在74年中,組建20屆政府,自由民主黨參加了14屆(約54年)的聯合政府。在筆者的記憶中,對當年的根舍(Hans-Dietrich Genscher)外長印象尤為深刻。根舍是自民黨元老,曾任德國聯邦內政部長、德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是德國歷史上任職最長的外交部長,約18年之久。根舍外長是兩德統一過程中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2013年選舉中自民黨失勢,離開了聯邦議會。在現任主席克裏斯蒂安·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的領導下,該黨成功的再次崛起,在社民黨(SPD)奧拉夫·蕭茲(Olaf Scholz)內閣中進入三黨「紅綠燈聯盟」聯合執政。然而,日益上升的德國綠黨,雖說僅參與了3屆聯邦政府,但眼下勢頭正盛、頗受社會歡迎,自民黨與其相比顯然勢微勢屈。
組團訪臺彰顯該黨的「對臺政策」
德國自民黨屬於對華強硬的黨派,在2021年德國聯邦大選期間,曾將「一中原則」從競選綱領中刪除。
施卓克•齊默曼是來自杜塞爾多夫的德國自民黨政治家,曾任北威州首府杜塞爾多夫的副市長,自2017年聯邦大選以來,她一直是德國聯邦議院的議員,並擔任德國聯邦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
自民黨副主席、自民黨第一任國會秘書伏格爾(Johannes Vogel)也是代表團成員之一。他向世人警示道: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對烏克蘭開戰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可能發動戰爭,「普京之後是習近平」,伏格爾告訴法新社:「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獨裁者——因為習近平的武統,是獨裁者對民主世界的危險威脅。」
施卓克•齊默曼和伏格爾都強調道,「德國在經濟和技術上變得過於依賴中國。過去幾年的對俄政策向我們表明,在經濟上依賴獨裁國家只會對我們不利,尤其是在關鍵基礎設施方面。德國還必須更加獨立於中國。」
據報導,在為期四天的訪問中,德國代表團將受到蔡英文總統的接待,還將與行政院長蘇貞昌、外交部長吳釗燮和國會議長游錫堃會面,並計劃與「政界、民間社會和軍方的高級代表」見面,討論當前的「威脅局勢」。
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學者巴爾金(Noah Barkin)表示,去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臺後,歐洲沒有因為擔心刺激中國停止與臺灣來往,反而掀起一波訪臺熱潮,同屬自民黨的聯邦教育及研究部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訂於今春訪臺,這將會是26年來,首位訪臺的德國內閣官員。
按照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中國是對全球秩序的最大挑戰」,德國政府也在制定「中國戰略」,專家們紛紛建言:「擴大並提升與臺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系」,其中有「德國教育應將臺灣和中國並列,德國教育界必須化解臺灣『盲點』。」即在德國學校和教育機構中,但凡關於「中國能力」的重要課題,都應系統地包括臺灣,把臺灣當作富有生機的民主制度例證。還有建議:德國大學中的「臺灣先鋒」項目(Taiwan as a Pioneer),由教育和研究部資助的三所德國大學的「臺灣先鋒」項目,重點放在臺灣未來幾年將扮演政治和社會領域先鋒性的角色。該項目旨在深入研究與探討,臺灣如何作為歷史、社會、政治和文化諸多方面的開拓者。研究重點在於臺灣在全球大趨勢的動態中所扮演的改革創新者角色等。
史塔克-瓦特辛格部長的訪臺,是否預示著「教育先行」,具體落實與提升與臺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系。
臺灣有事,世界民主陣營有事
已故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喊出:「臺灣有事,日本有事」。現在看來其影響力還在不斷擴大與延伸,至少德國執政黨之一的自民黨一次次亮明了他們的對臺觀點與政策。
去年9月底,由我們「歐洲之聲」(Sino Euro Voices e.V.)理事會在德國柏林主辦的「自由民主人權的保衛戰——2022年中國民主化國際研討會」上,德國自民黨國會議員、德臺協會(Deutsch-Taiwanische Gesellschaft e.V.)主席馬庫斯·法貝爾博士(Dr. Marcus Faber)致詞道:「德國人沒有忘卻臺灣,德臺協會有漫長的歷史,它成立於1957 年,擁有的500多名會員,皆來自德國社會和各個黨派,我自己是屬於自由民主黨的。該協會提倡維護、照顧和加強德國與中華民國(臺灣)之間的各種關系:它努力促進和加強傳播文化,並促進臺灣與德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它支持鞏固和擴大兩國之間的政治、外交和經濟關系;它還促進兩國之間的體育關系和旅遊。」
法貝爾提出一個概念:「說中國民主之路走不通,其實不然,有臺灣模式可以效仿。」他指出:中國是個獨裁國家,共產黨日日威逼臺灣。中國民主化是一個重要的過程與目的,而臺灣有漫長的民主傳統,它可以作為中國效仿的典範,因此被中國視為一種威脅。近二十年來,中國在全世界都喪失了信用,以前人們對中國還抱有「希望」。由於中國近年來的地域性軍事行動和全球經濟活動,讓人們對它感到「恐懼」,民主國家想要與它脫鉤。德國的民主社會是支持中國的少數族裔及臺灣的。
他表示:在德國聯合政府的協議中,臺灣議題首次被納入,臺灣的和平發展、臺海的安定,是德國聯合政府的共識,德國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當下的俄烏戰爭,不應該延伸到東南亞。我們聯想到中國可能會效仿俄國的做法,不允許中國攻擊臺灣。如同德臺協會一樣,應共同保護臺灣,加強世界的民主力量,讓臺灣回到它應該得到的國際政治舞臺上來。
這些天,中國正加緊在臺灣沿海海域的軍事演習,用武力威脅與恐嚇臺灣,加劇了該地區的緊張局勢,在民主國家陣營中引起強烈的反響與憤怒,國際支持與聲援臺灣的聲音與行動,還將會持續加強與高漲。
台灣《銳傳媒》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