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戰局的膠著,它的蝴蝶效應也在持續擴大中,而其也直接地牽動全球的地緣政治及經濟,大戰是否會爆發,是2023年的通關密語。
2022年2月24日開始的俄烏之戰,迄今已近一年,戰事正不斷地升高中,除英法德等國將提供烏克蘭先進坦克外,另西方盟國也從巴基斯坦進口榴彈炮,而此也顯示西方為首的北約(NATO),在大口徑火炮上的快速消耗外,也有擴大抗俄聯盟之意。
北約的東擴可以近日英日簽訂「相互准入協定」為代表,日後,也不排除有更多的北約國家與日本簽訂類似協定,而將北約軍隊入駐日本,形成對中國的軍事包圍。當然,上述英日協議,也可為日本及北約盟國對中俄間倡議的700萬平方公里「遠東經濟特區」,給予中國大陸經濟開發特許的一個反制。
日本在這次俄烏之戰中,可謂損失巨大,爾今又見到上述區域的巨大經濟利益落入中國大陸手中,更思反制之道,故對「台灣問題」參與已是可能選項;韓國的核武發展及對中抗衡力度的強化,也可預期。為此,在第一島鏈下對中國大陸的箝制已愈來愈緊,在晚打不如早打下,「引戰」或已是「抗中」下的必然,現在,就看中國大陸是否會入甕,然在「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古今明訓下,戰爭仍能倖免否?
2023年也是美國與台灣的大選年,經濟問題也是事關選舉的重要民生議題,就美國而言,其2022年12月的通膨率為6.45% ,較11月的7.11%已顯著下降,而其全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仍高達6.5%,而在失業率還可控的情況下,聯準會雖仍有升息的空間及必要,惟許多高科技公司大幅裁員下,對升息埋下陰影。
此外,更重要的是,現今美國國債高舉已是一個無解的難題,而此一問題隨著舉債上限的政治議題不斷的惡化,及諸如中、俄、德、法、英、加等國均已拋售美債的情況下,已對美元形成信用上更大的挑戰。
現今我們尚無法預測中國在2023年底時,其外匯儲備貨幣的結構中,美元會從目前的59%,降到什麼更低的水準;而1月18日劉鶴與葉倫在瑞士會談重點是否在中方不得再拋美債,吾人亦不得而知。然,無法否認的是,當中國減持美債至某一低度水平時,當是中、美在經濟上撕破臉時,戰爭風險隨即快速升高。
當美國的經濟問題已成為總統大選的主要議題,而兩黨其實也沒有什麼解決的良方時,槍口一致對中,當不失為「化內在矛盾為外在矛盾」的最佳對策。若此,對中引戰,不但很容易成為兩黨共識,且更會競相挑釁加碼(如2023年4月,就可能重演議長訪台戲碼)。
就風暴中心的台灣而言,本身也將面臨2024年初的大選,然不同於美國, 經濟議題如國債高築、少子化、通膨、失業率等等,恐都不會成為重要議題;惟現今台灣出口面臨大幅衰退下,今年台灣出口仍難樂觀,故在今年第四季仍可能有諸如再發N倍券以「振興經濟」,而那台電、中油、勞退等基金的鉅額虧損等,都可讓它拋諸2023年後!
就政治而言,刺激性的「抗中保台」已隨台灣大選的嚴厲考驗後,轉變為「和平保台」。然此一轉變是否仍能把「和平」落實?或僅是政治上「安慰劑」?仍有待觀察。相對而言,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在2023年1月17日世界經濟論壇(WEF)年會指出「美國不應口稱一個中國 ,事實製造兩個中國」之論,同理更可為台灣朝野炯戒。
2023的國內外政經危局,能否化危為安呢?除需老天多方眷顧外,更需很多真誠的努力,方能有可貴的「世界和平」,且讓我們馨香禱祝。
轉載自《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