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最近發表《避免久戰:美國政策和俄烏衝突的軌跡》研究報告,認為現在的戰爭形勢可能會使美國陷入戰爭泥沼,不僅可能久戰不下,衝突還可能會升級。報告一出引起美國輿論的譁然。戰爭拖得越久,很可能升級讓俄羅斯與北約發生直接衝突,並導致最後在戰場上使用核武。報告建議西方國家不應讓戰爭繼續蔓延,而應採取措施促使交戰方進行談判。
美國與北約成員國對烏克蘭戰爭目前的論述(或言辭承諾),似乎完全接受烏克蘭為主權而戰,光復故土,贏得最後勝利為願景。烏克蘭戰爭最後可能的結束方式是甚麼?西方盟國也多是回答:由烏克蘭決定。但是由於俄羅斯無意進行有意義的談判,所以現在最重要任務是武裝烏克蘭,一方面有效自衛,另一方面未來上談判桌也有足夠的籌碼。但是這個論述並沒有面對現實,完整考慮美國國家的利益。
測風向的塑造輿論
這份報告點出戰爭結構性認知困境:烏克蘭和俄羅斯其實都沒有機會獲得他們想要的「最後勝利」,但是他們還朝著那個終極目標前進;烏克蘭想要收復烏東與克里米亞的故土,俄羅斯則想要攻入基輔,也因此不覺得停火或和談有必要。但是長遠來看,這場戰爭的發展並不符合美國與北約的利益;愈來愈多的美國人已經認為美國對烏克蘭的貢獻已經夠多,而且久戰將會使得歐洲經濟受到重大損傷。
問題是如果美國提出和平解決方案,會否受到民眾與在野共和黨的支持?如何說服烏克蘭接受,並得到俄羅斯的回應?目前還停留在丟出議題,探測風向的階段。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日增
烏克蘭與主流媒體都曾經或還是強調不能姑息俄羅斯,現在收手只會重回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的情勢。俄羅斯過幾年後還會再度來犯,而且更加貪得無厭。但是蘭德的報告卻論述這次烏克蘭戰爭顯示俄羅斯常規軍事力量大不如前,理論上烏克蘭軍隊已經「贏得」戰爭。面對窘境,俄羅斯可能因為缺乏更好的替代方案而故意升級,以國家安全受到致命威脅為由,開始對北約發動攻擊,甚至使用核武。
蘭德公司的報告說這場戰爭已經對俄羅斯的實力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至少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俄羅斯軍隊和經濟才可能恢復過來。不能用2014年克里米亞被併吞時的情況來衡量。
就算不使用核武,化武可能成為另一個選項。事實上俄羅斯在車臣與支持敘利亞的戰爭中,都曾經使用化武來突破僵局,屆時局勢將會更難收拾。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蘭德公司的報告也建議,美國應該向俄羅斯提供一份路線圖,說明最終解除制裁的條件,並鼓吹談判。烏克蘭人抵抗俄羅斯非法入侵而戰鬥和犧牲,當然值得尊敬。但是報告在結論也宣稱,在「俄羅斯可能使用核武」、「俄羅斯可能直接與北約衝突」、「烏克蘭收復失土」、「久戰不下」、「以及戰爭可能終止的形式」五個議題上,烏克蘭的國家利益與美國的利益並不完全重疊。
報告沒有進一步闡述的是烏克蘭戰爭最後的得利者可能是中國。中國不可能讓俄羅斯戰敗,讓自己在地緣政治上完全被包圍。而且俄羅斯因為西方制裁,現在大幅度依賴中國以能源換取各種民用與軍用的物資。換句話說,中國在疫情後的經濟復原正在透過「吸血式的」俄中經貿關係進行。如果美國與北約盟國繼續以每次數百億美元「失血式的」援助供輸烏克蘭,最後的得利者很可能是中國。
烏克蘭戰爭的僵局短期難解,如何避免久戰僵持、騎虎難下的局面,卻是道德價值與國際現實中的取捨困境。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
轉載自《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