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局勢動蕩、國與國之間關係緊張脆弱的情勢下,每年一度的聯合國大會即將在美國紐約拉開序幕。泰國媒體預料,除了人類與環境生存議題挑戰世界各國領導人的智慧外,國與國之間的地緣政治分歧與矛盾仍然是干擾大會氣氛的主要因素。
泰國通訊社報道, 世界各國領導人將於9月18-19日在聯合國總部探討審核《2030年議程》及其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情況。相關會議包括氣候雄心峰會、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發展籌資問題高級別對話、未來峰會部長級籌備會議等。聯合國(UN)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Manuel)警告指出:當今世界正面臨多重的危機與挑戰,惡劣的氣候變遷、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沉重的債務負擔,急劇飆升的生活成本以及不平等加劇等因素,嚴重拖累了發展中國家所預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國與國之間的地緣政治分歧更進一步加大了爆發衝突的風險。
聯大會議前夕,77國集團 (Group of 77) + 中國峰會9月15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舉行。中國代表呼籲建立新的世界經濟秩序,爭取維護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與權益。此次峰會周六(9月16日)通過《哈瓦那宣言》,呼籲國際社會為科技發展營造開放、公平、包容、非歧視的環境。各國和有關各方應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礎上,共同致力於全球發展和科技發展領域的合作共贏。77國集團是一個由134個開發中國家組成的國際經濟組織。
此前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在中國和俄羅斯最高領導人缺席峰會,與會成員國難以就俄烏戰爭、氣候變遷和逐步淘汰污染性化工燃料等重大議題達成共識的艱難環境下,G20峰會最終發表了一份凸顯達成共識的領導人宣言。主要內容涵蓋了改革國際貨幣基金,吸納非洲聯盟加入20國集團等議題。此次峰會成功發表領導人宣言令人感到意外,這不僅打破了事前各方關於二十國集團無法發布聯合聲明的預言,更讓G20機制在國際舞台上的功能受到肯定。印度在國際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也愈發被外界所重視。印媒將此作為印度擔任一年一度二十國集團峰會主辦國成功的標誌,同時就在國與國之間發揮重要斡旋作用上推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外交能力。儘管一部分印度學者對莫迪制下的戰略自主政策產生懷疑,但更多的支持輿論認為作風務實的莫迪正在掌控一場對中美超級大國平衡產生重大影響的國際政治運動。
印度將於明年5月舉行大選。預計莫迪政府將會提出刺激經濟措施,繼續加持領導人氣並增強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贏得選舉的信心。此前印度26個反對黨聯手試圖推翻莫迪,但莫迪自 2014 年上任以來就實施了多項防止支持率下降的措施,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包括: 宣布暫停大米出口,以防止國內出現糧食短缺問題。莫迪深知能否吃飽肚子不僅會導致支持率下降,而且將給反對派提供發起政治攻擊的機會。
東南亞學者追蹤印度領導人在充滿危機的國際局勢中所採取的應對措施,有評論稱在東西方分歧日漸擴大的前提下,印度不僅在中俄與美歐之間左右逢源,而且不斷在調合自身地緣角色以及戰略自主政策中爭取到利益與優勢。儘管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缺席了印度主辦的G20峰會,但印度總理莫迪作為東道主所付出的努力顯然受到了西方世界的認可,未來或將加碼支持印度在引領南方世界發展中國家方面持續發揮重要影響力。
印度號稱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在意識形態上與西方國家保持一致。即便二十國集團峰會未能如西方國家所願針對俄羅斯發表公開批評,但二十國成員仍以妥協姿態同意發布凸顯成員共識的領導人宣言。俄羅斯代表表示贊同並表示,G20宣言有利於解決衝突。
此外,一貫主張宣揚民族主義並致力推動印度擺脫殖民色彩的莫迪還藉助G20舞台採用源於印度教的“巴拉特” (Bharat)自報國名,試圖取代英國統治時期所採用具有西方古典意義的“印度”(India) 一詞。對此,包括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內的西方領導人一律視而不見,並未表現出被冒犯的姿態,可見西方國家對印度的妥協與認可。無論如何,“印度”與“巴拉特”都是印度憲法規定印度共和國的官方名稱。有評論指出,以英美為主的西方世界對印度表示認可,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印度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尤其在美國不斷強化透過印太戰略遏制中國的國際背景下,印度成功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在中美貿易戰轉向科技戰升級的前提下,美國企業開始分散風險,印度的機遇巨大,蘋果、微軟、谷歌等世界級科技巨頭紛紛對印度示好。與此同時正值中國經濟放緩、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印度同樣希望將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從中國吸走。泰國戰略分析意見指出,印美關係從莫迪時代拉開了歷史性帷幕。這是因為印度與西方國家的利益在某些事情、某些時候確實是一致的!美國和印度在管理中國實力崛起方面擁有共同的利益。
繼成功登月後,印度又一次成功發射首個太陽探測器“太陽神-L1”號(Aditya-L1)。泰國媒體報道,今年8月底在普吉島海灘發現類似飛機零件的物體,可能是驅動宇宙飛船的RLV-TD火箭殘骸。相較日本驗射火箭屢屢失敗的消息,東南亞媒體對印度雄心勃勃的開發太空計畫寄予信心。消息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計畫斥資援助越南在胡志明市建立一座衛星跟蹤和數據接收中心,作為民用設施觀測印度衛星的發射,此舉同時可協助越南掌握更多包括中國及南海在內的衛星圖像。泰國安全人士評估,就戰略安全而言,該計畫令越南和印度雙方獲益。越南利用印度的航天技術提升了監測南海動態的實力,印度則透過越南擴大了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影響力。印度和越南二者分別在陸地和海洋上跟中國存在領土主權爭議。除了援助越南提高海上安全能力外,印度也積極援助緬甸政府發展旅遊經濟,協助這個受到西方制裁的東南亞國家度過經濟困境。緬甸當局近日宣布將對印度-中國發放旅遊簽證。
曼谷商業新聞(Bangkokbiznews)財金專欄撰稿人塔尼彭(Thanitphong Chuenphiban)向投資人推薦印度股市正受到全球多家機構的追捧,繼前期被忽視之後,印度經濟被看好將在未來許多年趨於走強,股市持續上漲。印度儲備銀行預計,在通脹放緩的情況下,今年印度經濟可能增長6.5%。印度人口增長今年超過了中國,中產階級數量和收入有所增加,根據世界銀行報告,印度68%的人口處於勞動年齡,國內消費有望長期持續強勁增長。不過也有一些分析師認為印度股票價格過於昂貴,已經遠超基本面。當前印度落後的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經濟的重大障礙。除非政府投入更多資金髮展基建,擴大繁榮並且降低運輸成本。
聯合國大會第77屆會議一般性辯論將於2023年9月19-26日在紐約聯大總部舉行。東南亞國家領導人近日紛紛啟程前往美國出席聯大高級領導人會議。其中包括剛剛結束訪問北京的柬埔寨新任首相洪馬內(Hun Manet)以及泰國新任總理賽塔(Srettha Thavisin)。泰國總理以及新內閣預定今年10月訪問北京。目前,第20屆東盟+中國博覽會(China-ASEAN Expo)正於9月16-19日在中國廣西舉行。
聯合國秘書長還指出,多極世界正在出現,他可能是平衡因素,也可能激化矛盾與衝突。
近日印度與加拿大之間的緊張關係引起東南南亞媒體關注。加拿大貿易部長伍鳳儀(Mary Ng)推遲原定10月9日訪問印度的行程。繼莫迪在20國集團峰會期間就加拿大出現印度分裂分子抗議事件向加拿大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當面表示不滿後,近日雙方先後宣布暫停兩國之間的貿易談判。此舉令兩國去年3月重啟的自由貿易談判再度陷入僵局。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