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採訪俞大㵢:台灣從烏克蘭戰爭中學到什麼?
華盛頓郵報稱,台灣駐華盛頓事實上的大使俞大㵢接受採訪表示,對於台灣民眾來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暴露了自家門口的危險。
據華郵署名報道稱,俄羅斯2022 年全面入侵鄰國,烏克蘭隨後奮力擊退侵略者並收復失地,這在處於中國陰影下的台灣引起了共鳴。中國這個日益自信的亞洲超級大國嘲笑這個自治島嶼的主權意識,無法容忍台灣民主的成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他的政治合法性與台灣最終的“統一”掛鉤,稱其為“歷史的必然”。
習近平追隨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腳步,試圖在海峽對岸佔領土地的可能性似乎比以前更大了。而台灣在獲得美國軍事援助後,正更加積極地準備抵禦這一威脅。台灣駐華盛頓事實上的大使亞歷山大·塔雷·俞對我說,對於台灣民眾來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他們看清了自己家門口的危險,認清了現實”。
去年,台灣的國防開支比上一年度增加了約 14%。台灣將義務兵役的訓練期從四個月延長至一年。與烏克蘭一樣,台灣正試圖發展其不對稱戰爭能力,以應對規模更大、更強大的侵略者。台灣官員還指出,烏克蘭的國防建設伴隨着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正如俞大㵢所說,正是“公民的堅韌不拔”支撐了烏克蘭軍隊在戰爭初期勇敢地克服困難、抵擋住俄羅斯入侵的勇氣。
“只有你自救,別人才會幫助你。”我在歷史悠久的雙橡樹大廈採訪俞大㵢,這座大廈曾是中華民國駐華盛頓大使的官邸,後來因 1979 年美國選擇正式承認北京的共產黨政府而關閉。俞大㵢說,“這是我們從烏克蘭學到的最重要的教訓之一。”
台灣海峽兩岸的局勢一直很緊張,但最近幾周緊張局勢加劇。中國在 5 月新當選的台灣總統賴清德就職之際發動了咄咄逼人的軍事演習。賴清德在北京被斥為“分裂分子”,而北京仍將台灣視為叛亂。隨後,敵視台灣的言論層出不窮。上個月,中國國防部長董軍在新加坡的一個安全論壇上發表講話,將賴清德及其執政黨民進黨盟友稱為中國人民的叛徒。
在那次峰會上,董軍重申了中國關於台灣的新觀點——台灣領導人及其在美國的支持者正在以“漸進”的方式尋求與中國的“分離”。台灣自 1949 年國民黨軍隊逃離共產黨佔領台灣以來,一直自稱為中華民國,從未正式宣布脫離中國獨立,台灣大部分人口更願意維持穩定(儘管不太穩定)的現狀。
台灣尚未得到大多數聯合國成員國的承認,處於一種外交困境之中——被拒絕進入主要國際機構,但也是美國立法者和歷屆美國政府的深愛和擔憂之源。僅拜登總統自 2021 年上任以來就已批准對台出售約 14 件武器。
在過去三十年中,台灣也已轉變為一個繁榮、充滿活力的多黨民主國家,這與北京的政治體制完全相反。最近的民意調查發現,約三分之二的台灣人認為自己主要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這一事實與中國宣傳的台灣及其居民只是大中華民族的延伸相悖。
俞大㵢對我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越是試圖壓制台灣的內部自由和我們的主權,並堅稱我們是他們的‘叛徒省份’,他們實際上就越是把我們推開。”
台灣駐華盛頓特使指出,台灣企業對大陸的投資正在減少,過去十年來兩岸經濟關係開始降溫。俞大㵢表示,兩國“共同繁榮”更好,但大陸“必須接受我們的現狀,必須接受我們的存在,並相應地對待我們”。
習近平和他身邊的共產黨精英發出的所有聲音都表明,北京無意與台北執政的民進黨和解,並將美國對台灣安全日益增長的投資視為挑釁威脅。與資助烏克蘭的分歧性辯論不同,美國國會尚未在支持台灣的問題上出現黨派分歧,而俞大㵢對民主黨和共和黨繼續支持台灣事業表示感謝。
在華盛頓,一些專家擔心美國對烏克蘭戰爭的大力支持削弱了美國支持台灣防禦的能力。一些議員認為,美國應該主要關注防範中國擴張主義,即使這意味着允許俄羅斯鞏固俄軍在烏克蘭的非法收益。
俞大㵢否認這種權衡的必要性。“美國是世界領先強國。”他並說,“美國仍然有能力應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戰場和不同的挑戰。”
台灣的生存以及阻止或更準確地說阻止中國入侵的能力,具有巨大的國際影響。俞大㵢呼籲建立基於規則的秩序,強調強權永遠不能代表公理的重要性。他還承認,這關係到巨大的經濟利益:作為全球領先的超先進半導體生產國,台灣是全球經濟的關鍵一環,也是遍布全球的無數供應鏈的核心。
俞大㵢警告,烏克蘭戰爭對遠離東歐國家的食品和能源價格造成了破壞,但與中國入侵台灣引發的混亂相比,這種動蕩可能微不足道。“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衝突將是一個更加可怕的場景。”
為此,他承認,台灣及其盟友必須在其他地方建立一套防禦工事、防禦能力和外交諒解,以阻止北京採取克里姆林宮在 2022 年採取的那種舉動。
俞大㵢還這樣說,“我們必須確保習近平每天醒來時都會對着鏡子說:‘我覺得今天不是那個日子。’”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