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世界發生的快速變革中,歐洲人的落後多於領先。法國觀點周刊上刊出前駐美國、以色列和聯合國大使熱拉爾·阿羅德(GÉRARD ARAUD)的文章,提出“歐洲註定要衰落嗎?”這個問題。他分析指出:面臨其他帝國的崛起和地緣政治帶來的多重挑戰,歐洲已經從睡夢中驚醒,但尚未完全醒過來……歐洲處在覺醒後採取行動或繼續旁觀,讓別國決定自己命運的歷史十字路口。
“電擊式”德拉吉報告以提振競爭力
歐盟本身對其面臨的挑戰也非常重視。實際上,意大利委員會前主席德拉吉 馬里奧(Mario Draghi)於9月9日上午11點與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共同提交一份旨在提振歐盟競爭力的報告,這份被認為是具有“電擊”效果的報告中總共包含約 170 項提案。德拉吉明確表示,他不想質疑歐洲人的社會基礎,競爭力不是“降低勞動力成本、降低工資或提高靈活性”的問題。對他來說,關鍵是掌握未來的高科技,因此需要技能和培訓。他認為, “事實上,如果我們排除高科技行業,歐盟的生產率略高於美國。”
他的觀察並沒有迴避殘酷的現實:即歐洲在其主要競爭對手的面前,尤其是美國和中國,正在節節敗退。令人不寒而慄的數字顯示,歐盟和美國之間的 GDP 差距已經擴大,從 2002 年的 15% 擴大到 2023 年的 30%。對於歐洲央行前任主席來說,該差距的七成來自生產率差異。他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過去十五到二十年,美國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長了歐洲的兩倍……加上人口正在減少的事實,到 2042 年,每年將有 200 萬工人從勞動力市場消失。 ”
此外,歐洲還明顯缺乏創新和工業活力。馬里奧·德拉吉指出“靜態的產業結構會產生低投資和低創新的惡性循環”。 歐洲沒有一家市值超過1000億歐元的公司是在過去50年裡白手起家的,而美國6家市值超過1萬億歐元的公司都是在這一時期創建的。他在報告中強調投資需求巨大,德拉吉表示,每年至少需要額外投資750-8000億歐元,相當於2023年歐盟GDP的4.4-4.7%。
面對這種黯淡的前景,馬里奧·德拉吉提出了一系列建議,這些建可能會讓歐洲各國總理咬牙切齒。第一個項目:推動創新。這位前央行行長提倡真正的哥白尼革命。他提議將下一個研究和創新框架計畫的預算增加一倍,在 7 年內達到2000億歐元。他希望以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DARPA)的模式為基礎,創建一個真正的歐洲顛覆性創新機構,這裡採用了馬克龍總統自2017年索邦大學演講以來提出的想法,但此後一直僅是一紙空文。
德拉吉報告”多處提及中國帶來挑戰,認為歐盟需要真正的對外經濟政策,在美國展開與中國經濟脫鉤之下,歐盟雖仍迎接中國投資,但須有共同監管機制。
這是歐盟自己對自身的診斷和藥方。而歐盟面臨的挑戰遠不止這些。至少這是熱拉爾·阿羅德的分析中提出的觀點。
地緣政治挑戰
首先,他指出,從地緣政治上看,在經歷了羅馬帝國滅亡以來最長的和平時期之後,歐洲不僅正在經歷國家間戰爭的捲土重來,而且其周邊環境也受到威脅。土耳其現在正通過塞浦路斯和希臘的領海,將其野心從高加索擴展到利比亞。在中東,伊朗正危險地接近核門檻。利比亞在卡紮菲下台後尚未找到平衡。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在威權主義、伊斯蘭化和民主願望之間徘徊。最後,在馬格裡布以南,非洲人口爆炸,其人口在未來幾十年內將幾乎翻一番,這預示着移民壓力將急劇增加。
缺席技術革命?
若撇開地緣政治風險不談,歐洲必須在未來的技術革命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表面上看,歐洲擁有實現這一目標的科學資源。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前往美國,在那裡,他們肯定能找到所需的資金和有利於創業的環境。正如有人所說,美國創新,歐洲監管。作為前駐華盛頓大使,作者說經常遇到一些法國年輕人前去美國實現一個想法或一項專利,或者去開展研究。他們知道,在大西洋彼岸,一切都會變得更容易。你不禁要問,在其他地方創造未來的同時,歐洲大陸是否正因其風景、古跡和生活質量而成為令人羨慕的旅遊勝地。
德國模式被打破
作者指出,面對這些挑戰,歐洲人卻一心只想着國內問題。
德國依靠來自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出口和美國的保護模式已被打破。柏林正在承受烏克蘭戰爭、放棄核能和來自中國的競爭的全面衝擊。此外,左翼和右翼的民粹主義也動搖了它的政治體系。在共識的基礎上,它正努力做出必要的艱難決定,而這個國家也在迅速老齡化,並固守着直到最近還非常安逸的現狀。
被削弱的法國
就法國而言,其預算狀況已經使其實力大打折扣,法國正在陷入一場政治危機,這場危機很可能會持續下去,而且法國在歐盟內部的影響力也將大打折扣。外交政策是內部力量的對外投射。一個四分五裂、政府脆弱的法國很難給它的合作夥伴留下深刻印象。在其他地方,民粹主義運動正在各地興起(無論它們能否進入政府),而他們所倡導的民族主義與布魯塞爾協調的應對措施背道而馳。
作者進一步指出,面對重新崛起的帝國,有些國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等強國,它們 “各自為政 ”的做法會給未來帶來痛苦。無論如何,溫和派政黨將很容易屈服於要求保護而非創新的老齡人口的意願。歐盟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養老院,而不是一個新創企業……
“傻瓜式自由貿易”
因此,歐洲人落後於世界的快速變革,而不是引領變革。保護主義正在捲土重來,無論是像美國那樣公開的保護主義,還是像中國那樣更加隱蔽的保護主義,中國都在竭盡全力鼓勵工業出口。歐洲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已經無法抵擋保護主義,而電動汽車的生產也可能緊隨其後。
美國和加拿大對這些中國出口產品徵收 100%的關稅,而歐盟卻不敢超過 37%。對中國的汽車出口占 40%的德國確實反對這樣做。匈牙利、瑞典和西班牙則表示支持。我們可以感覺到,布魯塞爾正逐漸從其 “傻瓜式自由貿易 ”的教條中清醒過來,而其所有夥伴要麼已經將其拋棄,要麼從未相信過它。
旁觀還是覺醒
面對這樣的局面,與往常一樣,由於程序繁瑣和成員國的分裂,清醒之路將是漫長而不完全的。歐盟委員會剛剛發表的“德拉吉報告”提出了大膽的行動方案,以幫助歐洲大陸走出低谷,但大多數國家對此保持沉默,而柏林則明確表示拒絕。
作者最後指出,面對軍事威脅,所有歐洲國家都開始增加國防預算,比如波蘭已經大幅增加。但宣布之後並非所有國家都能付諸行動,比如德國;而法國和意大利的預算迴旋餘地很有限……無論如何,對烏克蘭的支持,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轉讓武器的使用上,所施加的限制並不意味着鐵一般的地緣政治決心。歐洲在睡夢中驚醒,但尚未醒來。
熱拉爾·阿羅德最後指出,這是否意味着我們應該絕望?難道歐洲人打算繼續旁觀正在覺醒的歷史嗎?這還得取決於我們是否被允許從中受益……如果歐洲人把決定權留給莫斯科、安卡拉、北京甚至華盛頓,那就會出現問題。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