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的目標應該是擊敗並永久消除MAGA對美國政體的毒害。但要打贏思想戰,倚仗的不是總統辯論或競選演說,而是現實世界的政策成果和生活經驗。
~麻省理工學院全球經濟與管理學教授 黃亞生(Yasheng Huang)
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承認敗選的感人演說中,呼籲支持者莫要陷入絕望。她說:「只要我們永不放棄,只要我們繼續奮戰,美國的承諾之光就將永不熄滅。」其他知名民主黨人士,例如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也附和她的說法。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則已經替國會民主黨陣營制定一項作戰計劃,以「減緩或偶爾侷限川普的破壞力」。
然而民主黨應該反其道而行。他們不應該阻止總統當選人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簡稱MAGA)施政計畫,反而應該讓它盡情發揮。這麼做或許正是充分呈現MAGA計畫之殘酷、不顧後果,並且重拾美國工人階級支持的最可靠方法。
透過讓美國普羅大眾承受MAGA政策的嚴酷後果,包括基本醫療保障被取消、最低工資不保、富人獲得減稅以及環境與工作場所安全法規大開倒車,民主黨人可以凸顯川普的目標對於工人不利。共和黨意圖廢除俗稱「歐巴馬健保」(Obamacare)的《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簡稱ACA);若法案遭到廢除,在偏向支持共和黨的紅州,那些受益於強制納保的工人階層選民可能會意識到,民主黨反而更符合他們的利益。
採取長線思維
民主黨人在大選過後立即展開敗選檢討,分析賀錦麗競選團隊的諸多疏失、訊息傳遞錯誤和戰術誤判。但如果民主黨領袖認為只要改善競選策略,就能使該黨與美國工人階級再度心手相連,那麼他們就是在自欺欺人。
畢竟許多川普的支持者都屬於資訊匱乏的選民,許多人直到在大選當日仍上網搜尋「拜登退出總統大選了嗎?」就是例證。在密西根州和賓州等關鍵搖擺州,投票開始前數小時,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興趣激增。
雖然選民可以選擇忽視訊息,但卻無法忽視政府施政的影響,這些影響往往包含兩類:頒布新政策和廢除現有政策。對於民主黨而言,特別是後者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政治契機。川普領導的共和黨可能會廢除民主黨努力建立的政策框架和權利;這些框架與權利儘管很受歡迎,但往往被選民視為理所當然。
簡而言之,民主黨應該採取長線思維。他們的目標應該是擊敗並永久消除MAGA對美國政體的毒害。但要打贏思想戰,倚仗的不是總統辯論或競選演說,而是現實世界的政策成果和生活經驗。這有助於解釋為何儘管賀錦麗和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演說鼓舞人心、民主黨不惜投入巨資大打政治廣告,卻都無法成功地讓美國選民相信MAGA共和黨人有害、麻木不仁的程度究竟有多高。
這並不是說觀感不重要,而是說觀感的形成不只受政策影響。無論以何種標準來衡量,拜登政府都是自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以來最支持勞工的政府;川普則與富裕階層及馬斯克(Elon Musk)之流的億萬富豪站在一起。然而,矛盾的是,被指為精英主義、與美國工人「脫節」的卻是賀錦麗和民主黨。舉例來說,儘管川普對工會的鄙視態度昭然若揭,但卡車司機工會卻拒絕支持賀錦麗。
結論很明顯:美國工人階級現在已經是川普聯盟的基石,若要讓他們看清誰真正為他們的利益服務,最有效的、或許是唯一的方式,就是讓他們親身感受川普政策施行的影響。
可以肯定的是,民主黨在短期內將得付出高昂的代價。如果讓MAGA政策大行其道,美國各黨派的民眾都將日日受苦。但考量到川普運動對於美國民主、美國經濟和全球穩定性的巨大威脅,民主黨應該把目光放遠,不要只顧著在下一次選舉中以些微的優勢取勝,而要致力於一勞永逸地使MAGA運動信譽掃地。
這個策略的核心在於認清選民往往更為注重政客品牌,而非政策細節。在盲測中,當受訪者不知道各政策提案背後的候選人是誰時,絕大多數人支持賀錦麗的政策。即使在經濟和移民等兩極化議題上,民主黨和共和黨政策提案之間的民調差距,也比候選人的民調差距來得小。
換句話說,大量選民似乎在投票反對自身利益。民主黨可能會嘗試透過改進接觸選民的策略,意圖解決這種脫節情況,但這忽略了潛在問題:過去十年來,民主黨議員強烈反對共和黨政策,導致選民無須因為自身選擇而自食惡果。
尤其是那些社會態度保守、但傾向支持進步派經濟政策的選民。儘管他們在擴大醫療保健覆蓋範圍、保障社會安全福利和降低藥品價格等關鍵議題上,與民主黨的觀點一致,但他們也看重共和黨所堅持的保守派原則。透過投票給共和黨候選人,這些選民實際上可以魚與熊掌兼得,在表達保守道德偏好的同時,靠著民主黨爭取基本的經濟安全。
現在是選民面對現實的時候了,在美國政治體系中,兩大政黨各自提供一套獨特的價值、立場和政策。各政黨的政綱包含不同元素以吸引選民,而選民必須在這些相互競逐的優先事項中做出權衡取捨。截至目前為止,工人階層選民基本上避開做出這些艱難的決定;現在他們必須直面這些決定。
黃亞生,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全球經濟與管理學教授,著有《EAST的起落:科舉、專制、穩定和科技如何為中國帶來成功,又為何可能導致中國衰落》(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EAST: How Exams, Autocracy, Stability, and Technology Brought China Success, and Why They Might Lead to Its Decline,暫譯)。
轉載自《上報》(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國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