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特朗普重新當選美國總統,全球經濟局勢再度充滿變數。歐洲面臨新一輪關稅威脅,同時也凸顯了自身經濟競爭力下降的嚴峻問題。在這一背景下,歐洲各國政府和企業組織正行動尋求應對,以保護其產業和市場,確保歐盟在國際舞台上的核心競爭力。
11月的巴黎,來自歐洲三大經濟體的主要工商界領袖與政治高層齊聚第六屆法德意三邊經濟論壇。此次論壇由法國僱主協會(Medef)、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和意大利工業聯合會(Confindustria)共同組織,與會者包括法國總理米歇爾·巴尼耶、歐洲議會議長羅貝爾塔·梅索拉,三國的經濟部長、外長等官方政要。 三大企業組織在論壇上發表聯合聲明,向新一屆歐盟委員會提出一份詳細的行動計畫,其中列出了四大優先事項:提升競爭力、簡化法規、加大創新力度、促進投資。
特朗普的回歸意味着一系列潛在的貿易保護措施,包括對所有進口產品徵收10%到20%的關稅,直接瞄準包括歐盟在內的主要貿易夥伴。在特朗普的視角中,歐盟被視為“迷你中國”,不僅利用貿易優勢“佔美國的便宜”,還在多個經濟領域與美國形成直接競爭關係。2023年,歐盟對美出口額超過5000億歐元,貿易順差高達1500億歐元,這成為特朗普實施關稅政策的重要理由。
對於歐洲來說,這樣的關稅無疑是一場“經濟地震”。出口主導型產業,如汽車、機械、奢侈品和食品加工將首當其衝。意大利的陶瓷、德國的汽車製造和法國的高端品牌都可能因此面臨市場份額的嚴重縮水。
法新社報道,歐盟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僅次於中國的美國第二大貿易逆差國。 但歐盟內部各國的情況大不相同:雖然美國與德國和意大利存在貿易逆差,但與斯堪的納維亞和比荷盧國家卻有貿易順差。歐盟(EU)駐華盛頓大使約維塔-內柳普西耶娜在最近的一次媒體會上說,“美歐間每年商品和服務貿易價值 17000 億美元,彼此是最大投資者。最重要的是,這種貿易和投資為大西洋兩岸創造了 1600 萬個就業機會”,回應關稅威脅,內柳普西耶娜表示,如果美國徵收關稅,我們也將做出回應。但我們更希望通過對話找到共同的議程。”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衝擊,在上周舉行的歐洲最大經濟體的三方經濟論壇上,三大主辦企業協會共同簽署一項聯合聲明,呼籲新一屆歐盟委員會迅速行動,明確提出了四大優先事項:提高競爭力、簡化法規、加強創新以及加大投資力度。
法國僱主協會主席帕特里克·馬丁在會上直言不諱地指出:“歐洲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來準備特朗普政府可能帶來的衝擊。” 他呼籲歐洲 “擺脫某種形式的天使主義、被動甚至與世界其他地區脫節的狀態”。 他認為有必要 “協調基本的環境和社會目標與同樣重要的經濟表現”。他說,“60天後,新的美國總統將上台,他對歐盟心存疑慮,對北約持懷疑態度,並承諾對我們的所有產品增加至少10%至20%的關稅。“歐洲有兩個月的時間做好準備,組織起來,實現經濟的根本性轉變。他警告說:“在這之後,衝擊將是嚴重的,而我們目前的表現已經很脆弱了”。
聯合聲明列出的 “四個優先事項”包括:
1.競爭力:重視低碳經濟與能源轉型
歐盟需要一個低成本、可持續的能源政策來提升產業競爭力。聲明文件中提到,必須在未來一年內推進“技術中立”的低碳能源政策,包括對核能的重新關注。
2.減輕企業負擔:優化法規
自2019年以來,歐盟共通過了1.3萬項法律,這些繁瑣的法規被認為阻礙了企業發展。聲明呼籲全面審查現行法規,廢除那些未能達成預期目標的法規。其中,尤其提到兩項廣受爭議的指令:企業可持續報告指令(CSRD)和企業盡職調查指令(CS3D),它們被認為過於複雜,增加了企業的行政負擔,建議修改或延期實施。
3. 加強研發投入,推進技術創新
歐盟的研發投資佔GDP的比例僅為2.2%,而美國高達3.6%。三國企業界呼籲在未來一年內將這一比例提高到3%,採取積極措施,鼓勵私營部門和政府增加對新興技術和基礎研究的投入,以推動產業轉型和經濟復蘇。
4. 建立統一的資本市場,推動戰略投資
聲明還強調,建立統一的資本市場是促進戰略性技術投資的關鍵,籲歐洲建立一個統一的資本市場,支持包括人工智能、綠色能源和半導體在內的關鍵技術領域的發展。這不僅是為了應對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更是為了在全球技術競爭中不被中國和美國甩在身後。
這份聯合聲明得到了出席論壇的多位歐洲領導人的響應。法國總理巴尼耶在演講中說,經歷了三十年的 “天真 ”之後,歐洲需要在國際競爭中 “覺醒”。他說,“我還聽到 ”現任美國總統拜登”說‘美國優先’,歐洲也需要在我們的公共採購和經濟態度中採取‘歐洲優先’。他直言“歐盟在競爭政策方面一直相當天真,現在必須徹底調整”。他主張採取更具互惠性的貿易政策,並特別以引發法國農民強烈反對的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簽訂自貿協定為例,說,只要在標準方面沒有互惠,我們就不會接受”。
意大利外交部長安東尼奧·塔亞尼更為直白地指出:“歐盟需要擺脫一刀切的環保政策,這種政策正在扼殺工業、農業和企業的競爭力。”他特別批評了現行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和關於2035年禁售內燃機汽車的規定,認為這些措施過於激進,可能破壞歐洲製造業基礎。
德國方面,德國工商業發展協會BDI總幹事坦雅·戈納也強調,歐盟需要在綠色轉型和經濟增長之間找到平衡。她呼籲新一屆歐盟委員會“採取具體而快速的行動”,避免官僚化帶來的效率低下。
在此次論壇上,前意大利總理恩里科·萊塔和前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今年發布的報告成為核心依據。這些報告對歐盟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表現發出嚴厲警告,警告歐洲可能面臨“失速”風險,或進一步落後於美國和中國。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長了37.5%,而歐盟僅為20.9%。
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安托萬·阿爾芒對此形容道:“歐盟就像一架正在失去高度的飛機,但我們還有機會拉升。我們有工程師、企業、技術和投資潛力,需要迅速採取行動。”
歐洲如何回擊美國一旦啟動的關稅威脅
與此同時,歐洲也在考慮如何回應特朗普上台後的提高關稅,本周二,特朗普宣布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所有產品徵收25%的關稅,美國對這兩個理論上受到自貿協議保護的主要貿易夥伴國加征關稅,讓人們相信他的關稅大棒將無疑會落到世界其他國家,無論他們是美國的盟友還是對手。歐盟對此應該如何回應?是否如很多分析所指,給予以牙還牙,對美國進口歐洲的商品(2023年總額為3460億歐元)採取類似措施?對此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的研究員沙奈(Eric Chaney)警告說,直接通過關稅作為回應是錯誤的,因為歐盟比美國更依賴出口,單純的關稅對抗將使歐洲經濟受損更為嚴重。相較之下,歐盟應採取更精確的措施,例如對特定美國產品加征關稅或使用現有的貿易保護工具,
也有分析認為,作為一名商人,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傾向和“分而治之”的策略可能對歐盟構成更大的挑戰。他可能傾向於與歐盟成員國分別談判,以獲得更有利的雙邊協議。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經濟學家Ludovic Subran指出,“歐洲需迅速確立一個統一的對美談判代表,比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或其他高級官員,確保在應對特朗普政策時展現統一戰線”。保持歐盟27國的團結是應對特朗普可能發起攻擊的關鍵。
此外,安全議題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貿易談判的重要部分。法國經濟性報紙回聲報援引專家認為,歐洲可以通過增加對美軍購等方式,為在貿易領域贏得更有利的條件提供籌碼。因此特朗普的回歸可能促使歐洲加速推進自身的防務工業整合,打破過去貿易和防務分割處理的傳統模式。
面對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攻擊,歐洲需要的不僅是短期的應急措施,更是深遠的結構性改革。正如蒙田研究所的Eric Chaney所說:“最好的防守是進攻,歐洲需要通過提升自身競爭力和加強內部團結來應對外部壓力。“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