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再次執政,全面推行「美國優先」政策,火力全開,一馬平川,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馬、日本等國均一一臣服。「雙普通話」,撇開歐盟、北約,以及倒黴蛋烏克蘭,兩巨頭獨自拍板停戰決定。前幾日,剛上任的副總統萬斯赴巴黎(AI)峰會,慕尼黑安全峰會等,全程展現滔滔警訓不絕,指點歐洲江山。會間撇下朔爾茨總理、及一路呼聲領先的聯盟黨主席梅爾茨等均不見,偏偏會見了德國極右翼選擇黨主席魏德爾,這讓歐洲老大的臉面往哪兒擱?德國可說是遭遇了罕有的政治地震。難怪安全峰會主席、德國資深外交官、曾任梅克爾總理安全政策顧問的克裏斯托夫‧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在閉幕致詞時,潸然哽咽淚下。

整個世界為之時空逆轉、天翻地覆,震驚不已、茫然若失,陷入空前的政治風暴中……,美國向來是掌控全球戰略的高手,羅斯福處理「二戰」危局時,採取了兩邊下注戰略;尼克森應對美蘇爭霸對峙,選擇了「聯中抗蘇」戰略。
有評論道:川普的治國之策,不可確定、難以預測。其實不然,應是情理使然。有道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川普面對俄烏戰爭的慘劇悲劇,已然計上心來,胸有成竹。在「美國優先」政策中推行,縱橫天下。要維持「美國第一」霸權,自然要從全球「均勢戰略」與「地緣政治戰略」謀局,平衡與制約。用孫子兵法表述:「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即謀劃準確周到而行動,知情且適時下手,才能大獲全勝。筆者以為川普是謀定而動、情理之中。
前些天,萬潤南先生來電道:俄烏戰爭紛亂的時局下,天下人被情感、義憤所困擾,是可以理解的,但國際政治的現實是什麽?當代文明的發展趨勢在哪方?均被忽略、淡忘與迷失,在謬誤認知驅使下的分析、判斷與結論,自然會出錯,甚至大相徑庭、風馬牛不相及。
俄烏戰爭以來,筆者對戰爭起始、原因、止戰策略等,均有深入淺出的討論。川普時下的大政方略、現況與結局,均有分析,與讀者分享。
文明社會主要矛盾是民主與專制
《呂氏春秋》有「一引其綱,萬目皆張」之說,討論全球安全問題、及國家的治世理政,應從盤根錯節、千絲萬縷的繁雜事務中達到「綱舉目張」之果。「二戰」後的全球戰略:自由民主與專制獨裁是主要矛盾與沖突,簡而言之,紅色中國才是美歐自由世界的對手與威脅。
筆者認為:福山的「歷史終結」論並未過時,沒有成為過去式。自由民主制度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它依然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極目標,是人類社會的最終形式。時下的所謂「大變局」,只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反覆、曲折與螺旋式的進步,民主制度本身也需要經歷修正、完善與補充,當下的時局變化與動蕩,正體現了這一過程。
其實美歐北約民主聯盟很清楚,他們在國際競爭中的主要矛盾與對手是誰,不言而喻,直接指向中共獨裁專制體制,因為中國刻意改變國際現有規則、挑戰自由民主價值觀。俄烏戰爭是全球戰略的失敗,是國際政治制衡與均勢戰略的漏洞與破局,完全忽略了全球地域的主要矛盾。
冷靜與理性審視當下世界變局,一場俄烏戰爭將美歐民主聯盟歷年積累的資源與實力,全部消耗在了烏克蘭戰場上,恰恰幫助中共避過了美歐強勢壓力。
川普政府很清楚,貫徹「美國優先」政策,就是有我無他,中共不能與美國競爭,甚至超越美國,這也與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相吻合。
「俄烏戰爭」是一場錯誤戰爭
被拜登政府所稱的「中國威脅」,在盧比奧國務卿眼裏:中國是「美國歷史上最具威脅的相近對手」。但在現實世界裏,曠時三年之久的俄烏戰爭,帶來的現實而嚴峻問題是:戰爭打的是經濟,打的是武備生產能力,美歐已經傾力參與了戰爭,也就是說俄烏戰爭是俄羅斯與美歐40國之間戰爭。

前蘇聯分崩離析後,俄羅斯從政治體制上來說,至少已經歸化了西方民主政體。「俄烏糾紛」由來已久,即便俄羅斯與北約一些國家存在歷史淵源和矛盾,但這畢竟屬於區域內沖突與對峙,而「均勢戰略」與「地緣政治」卻屬於全球戰略範疇。
為什麽明明知曉對手是誰,美歐卻偏偏避重就輕,將經濟、軍事力量傾囊而出地投入俄烏戰場?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是當今天下卓越的戰略政治家,她在尋求區域穩定與安定,維護經濟發展大環境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中流砥柱作用。2008年梅克爾斷然阻止了啟動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加入北約的程序。她在國際安全事務中,展現了特有的睿智與魅力,她善於與習近平、普京打交道,左右逢緣、長袖善舞,一手牽著習近平,一手牽著普京,協調與不同體制國家之間的合作。前蘇聯的垮台,並不是美歐從戰爭獲得,而是和平環境下,是政經制度優劣競爭的勝利。
眼下美俄撇下歐盟、北約及德法歐洲大國,將烏克蘭國家的地域資源利益等,私相授受,坐地分贓。德法等歐盟國家當然不幹了,爭著要坐上台面表達意見。德法大國早就應該表達意見,就像梅克爾當年一樣斷然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而三年前的馬克龍、朔爾茨卻「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不出聲」,倘若他們彼時果斷處置,這場戰爭就不會爆發。
中國正在取代「二戰」前的美國
戰爭目的是打敗對手,現代戰爭的底線是:不戰則已,戰爭的極致便是核大戰,結果是人類的毀滅。美歐自始至終拘謹、惶恐於「核大戰」,如此答案就十分清晰了:美歐打敗俄羅斯幾乎沒有可能。
美歐將戰略目標降低為拖垮俄羅斯。但俄羅斯背後有中國的經濟支撐。想當年越南戰爭,越南十分孱弱,背後的中國同樣一窮二白,最終還是越南戰勝了美國。今天的中國已不是當年的窮國弱國,在市場規模、生產能力、技術發展等方面,均超越了整個歐洲國家的能力與實力。俄烏戰爭以來,俄羅斯經濟雖然受到拖累,卻未被拖垮打垮。而被這場戰爭拖累拖垮的,似乎反而是整個歐洲國家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穩定。
這是一場殊死的戰爭,隨著戰爭越拖越久,歐洲越來越深陷戰爭泥潭,經濟每況愈下、窘況百出。迫不得已,前些天的慕尼黑安全峰會上,主席霍伊斯根向中國外長王毅提出:「中國是否會減少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或壓低俄國貨物價格,來施壓莫斯科盡早結束這場戰爭?」被王毅用軟釘子懟了回去。
在經濟、科技、武備,及國際政治外交等方面,中國正在扮演「二戰」時期的美國角色,靜觀動蕩世界「大變局」,習近平似乎是羅斯福的再版,兩邊下注,一門心思賺錢,賺得盆滿缽滿。
從眼下川普的一系列操作以及歐洲的反應來看,美歐國家不想任由中國的發展與壯大,從而向人類展示:專制戰勝民主的悲劇。
在「背靠背」中俄間插入楔子
中國古代軍事理論之一:分化對方,爭取同盟,孤立敵人,是確保戰爭勝利的基礎。川普的「美國優先」治世之策,首要任務就是扭轉與改變全球戰略,必須從中國的環抱裏拖出俄羅斯,這一離間之計,已讓世人一目了然。

在俄烏戰爭中,美歐民主聯盟硬是將俄羅斯推向中國一邊,形成了中俄「背靠背」格局,也就是說中俄成為軸心,是美歐撮合起來的。
半個多世紀以來,這個世界始終演繹著「三國故事」。尼克森毛澤東時代,中國、蘇聯、美國是對壘的三方,美國是老大,代表著美歐民主陣營、北約集團;蘇聯也是老大,代表著東歐華沙組織;中國是老三,自封為第三世界的領導者。在那時的天下大格局中,老三最後站在誰那一邊,那一邊就會贏得國際平衡的陣勢。
時下的國際格局還是「三國鼎立」陣勢,美歐老大不變,另一邊的老大成了中國,俄羅斯成了老三。在這樣的格局中,中俄在一起了,於美國不利。倘若俄羅斯轉向投奔美國,中國必然失勢。那麽這個世界又將開始新一輪的全球化。
而且這種可能性非常大。當時我們的原話(2023年9月)是:如果川普當選為下屆美國總統,出面為普京解套,川普與普京可是向來惺惺相惜,就會出現這一格局。當年是美國共和黨尼克森改變了國際政情格局。可這樣一來,歐盟太冤了,豈不是重演了「春秋無義戰」?
川普就任總統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普京解套,在中俄「背靠背」間插入一個個楔子:一、俄美共同制定停火計劃,擯棄烏克蘭與歐洲的參與;二、停戰從戰爭爆發根源上入手,烏克蘭不可加入北約,未來歐洲安全框架必須考慮俄羅斯的安全利益,烏難以收回全部被占領土;三、追回俄被凍結的黃金和外匯儲備資產,美歐將放棄孤立俄羅斯的政治企圖;四、邀請俄羅斯應重返七國(G7)集團。
令人沮喪的是,美國以放棄「烏克蘭」為代價,置歐盟、北約的利益與臉面於不顧,可悲的是整個歐洲除了梅克爾,居然無人通曉與了然全球安全經略之精要。
讀懂川普的霸主謀略
冷戰後形成了美國為主的單極全球化合作。俄烏戰爭爆發,中、俄結成「背靠背」聯盟,美國的領導力顯得力不從心,催生著世界多極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即:由美、俄、中、及歐盟形成的「三國四方」多極世界,美國霸權走上落幕與消逝的路途,顯然川普不會接受這一結局,他不會由著俄烏戰爭持續耗下去,繼續拖垮美歐力量,不僅打不死俄羅斯,還卻養肥了一旁的中國。

米爾斯海默的一個觀點是:兩極世界原來可以起到制衡與約束作用,變成多級世界以後,就難以為繼了,因為令出多門,小霸王們都想爭一席之地,誰也不買誰的帳。一個多級世界,各種力量之間就有互相的利益,人類重新回到叢林世界,戰亂便會不斷。因為沒有陣營的互相遏制、束縛與羈絆,整個世界就會變得天下大亂、兵連禍結,人類將開啟新一波的角逐天下、強者為尊的世界。
川普不會接受這一景況,這與他的「美國優先」政策完全違迕。在尚未形成碎片化的多極世界之前,維護霸主地位的唯一途徑,是保持和平態勢。如若霸主直接下場決鬥,極易動搖王者雄霸天下的格局,或者說舊霸王的地位到頭了。
自然界中,猴王要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總是以自己的威勢震懾住挑戰者,一旦這招不行,發生了決鬥,那就注定老猴王年限已到。總是有幾只年輕力壯的公猴,覬覦著猴王地位,它們會接二連三發起進攻,輪番與猴王展開你廝我咬的大戰,過一難過二,過二難過三,老猴王的結果自然很慘。頭狼的競爭也一樣。頭狼競爭時,老頭狼一動不動直立高處,兇狠的目光來回掃視強健的競爭者,用威勢震懾挑戰者,如此持續幾小時,經不起威懾的對峙者,只能選擇離開,退出競爭。惡鬥一旦拉開,結果就很難預料。最好的維持頭狼地位方法,就是不發生直接惡鬥,就把挑戰者嚇跑。
動物是這樣,人類也是這樣。中國人常說,興也戰爭,敗也戰爭。古今中外的霸主,無一不是依靠戰爭贏得霸主地位,但最終也是在戰爭中斷送霸主地位。拿破侖是軍事家,靠戰爭贏得了法蘭西第一帝國,贏得了歐洲的霸主地位,但滑鐵盧戰役失敗,使得拿破侖喪失了一切。
如今的川普,試圖繼續發揮美國為主體的單級世界餘威,一言九鼎地處置俄烏戰爭,決不讓歐盟、北約插手,欲用霸主威勢震懾挑戰者,這對美國來說,是最後的孤注一擲,是最後維護霸主的謀略。
美俄「和平計劃」預測
近日,美俄雙巨頭在沙特舉行和平計劃談判。筆者看來,雖然美國將烏克蘭棄之一邊,也不讓歐盟、北約,德法大國參與談判,大有籠絡普京之勢,但也不能證明就是美俄平等雙軌制,因為落實美俄「和平計劃」,必須考慮到「美國優先」的政策,說白了是由美國扮演一尊的角色。
美俄談判也不會這麽簡單,美國在俄羅斯占領區問題上,在追回俄被凍結黃金和外匯儲備資產上,在解除多次制裁與限制能源出口等問題上,一鬆一緊、一張一弛,都會逼迫俄羅斯就範。在未來美俄合作中,應該會有不少雙邊約定與約束,一句話:必須體現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實現綱舉目張的效果。
川普的「和平計劃」,不會僅僅只是為了讓「烏克蘭交出一半稀土」那麽簡單,主要目的在於全球戰略再平衡,這才是川普重中之重的戰略。應該說美國的「和平計劃」摻進了另一個更大計謀,離間中俄「背靠背」關系,即謀劃讓俄羅斯步入陷阱——形成「聯俄抗中」的大戰略。
雖然拉夫羅夫一再表達,「莫斯科毫無意願邀請歐洲加入談判桌」,但這由不得俄羅斯,美國要看俄羅斯的談判誠意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大國核心利益。倘若普京不願意按照川普的「謀中合作」就範,盧比奧已有言在先,歐洲、北約德法大國適時也會坐上談判桌。這個適時,就是當俄羅斯一意孤行,不願配合美國「棄中和美」時,屆時美國就會請歐洲大國坐上談判桌,屆時和平談判,結果將會怎樣?還得兩說。
結論:從國際政治實踐中認識川普
時下媒體對川普有不少負面評論:比如說他是商人,不懂政治,唯利是圖,不可預測等,而在唯利是圖這一點上,可說是眾口一詞。筆者以為這些觀點值得斟酌與討論。

商人有大小之分,對普通商人來說,確實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但對國家來說,政治與經濟是一體兩面,能夠勝大任的商人,一定是卓有成效的大商人,以經商生涯中所獲得的智慧治國安邦,中國古代的成功商人治國不勝枚舉。
南懷瑾稱:姜子牙是商人祖師爺,從坎坷的從商之路開始,到治國理政發展經濟,都離不開做生意。
管仲是古代第一位商人出身的政壇「大佬」,官至齊國宰相。管仲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本錢大多是鮑出的,可是賺了錢以後,管仲卻要分大頭,鮑叔牙的仆人們很是不忿,鮑叔牙卻很理解管仲,並把他引為知己。管仲成為齊國相國後,把經商生涯中的智慧用於治國安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戰國後期的大商人呂不韋為第一個秦帝國打下基礎。西漢時期的桑弘羊,出身於商人家庭,自小學習從商之道,後來成為漢武帝的顧命大臣之一,官至禦史大夫。
時下的川普,具備商人的特質與謀略,他在處置複雜的國際大戰略上,智慧而狡黠,謀定而動,果斷處置,這一點與梅克爾相似,具有獨特的政治判斷與處置力,實不宜輕視與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