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在對臺部分,提到了一週前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對臺工作會議上未提的“和平”。但解放軍對臺演習不斷,日前還喊出“早晚要收了你們”的狠話。專家解讀,中共兩手策略沒有變過。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兩會進行政府工作報告,重申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提出“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臺灣的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點出,2月25、26日,中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大陸對臺工作會議上未見提“和平”,而過去十年,多少會提和平統一或和平發展、臺海和平。
馬準威指出,這是非常特別的舉動:“通篇沒有提到‘和平’兩字,覺得有點不妙。看其他文件,很快,兩會來了,‘和平’發展又放回去。促融、人員交流還是大方向,反制臺獨、反外部勢力,是去年原話再抄。”
臺灣國防部智庫、國家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龔祥生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分析,2月26日,中方揚言要在臺灣西南海域進行實彈演訓。
龔祥生說:“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就在王滬寧對臺工作會議隔天宣佈實彈操演,還對臺灣嗆說早晚要收了你們,這樣挑釁的話,是針對臺灣漢光演習。那幾天論調在拉高武嚇。加上南部是臺獨大本營,另傳出臺灣會參加美國主導‘金色眼鏡蛇’聯合軍演,有可能意在警告臺灣不要參加。”
龔祥生認為,“他們一直以來,既沒有放棄武力犯臺,也沒有放棄和平統一 ,兩個並行,官方報告回到過往主軸路線上。由此推斷,一週前是短期的“特殊情況”。
李強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國防預算成長7.2%,自2022年以來,連續4年增幅超過7%。2025年中國軍費高達1兆7846.65億元人民幣。
與臺灣2025年國防預算6470億元新臺幣相比較,比臺灣高出12.5倍。對此,臺灣的陸委會表示,持續密切關注中共軍事動態,並妥善應處,再次呼籲北京當局理性剋制,與臺灣民選政府溝通對話,化解分歧,共同承擔臺海及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勿採取損人不利己的軍事挑釁作為。
新增“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
李強還提到,“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攜手共創民族復興偉業。”
龔祥生反問,制度是什麼?要怎麼完善,中方沒有特別講過。中方向來都希望在兩岸有政治前提下再做官方交流,並單方面對臺制定規定。兩岸官方不往來是最大障礙。
所謂完善“制度化”交流,龔祥生認為,最可行的是針對有意願和中國維持交往、維持經貿文化交流的人民、團體,制定獎勵措施和制度,更利於訪問中國,及增加赴中交流的誘因。
馬準威分析:“例如兩岸ECFA 這框架會不會維持? 制度化對他來講,目前是推動兩岸關係比較有可能的抓手。”
馬準威提到,對臺商的招商引資,加大力度給予便利,必須制度化才可長可久。這幾年兩岸關係推動困難,從低政治意涵的經濟為主體,架構對臺工作績效,是比較合理的想像。
中國兩會召開前夕,中國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臺聯會長周琪3日接受記者聯訪時表示,正規劃組織一些活動,邀請臺灣青年參加,以期“讓他們瞭解什麼是中國式民主”。
中方邀臺青赴中瞭解“中國式民主” 學者:沒有誘因
對此,臺灣主管兩岸事務的大陸委員會駁斥說,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中國式民主”,只有中共統治下的一黨專政,周琪並不具有臺灣身份,他的說法只是宣傳的樣板。中共人大臺灣團代表拉攏臺灣青年學生赴陸參加活動,其統戰目的昭然若揭,呼籲臺青避免參加。
馬準威指出,民主是一人一票、票票等值,中方自稱的“中國式民主”,和西方談的民主完全不同。中方今年對臺工作特別強調,青年要掌握詮釋權、主權導,教臺青什麼是中國特色民主,目的在宣傳統戰。
龔祥生說:“他們不會叫自己專制、獨裁,當然要說自己是民主的,只要經歷過在臺灣的民主生活,不可能會反過來被中國設制很多鳥籠式的假民主給吸引。什麼都要翻牆、什麼都看不到,沒有言論自由,縣市首長、國家主席都不能直選,也不能批評領導人,還會被監控,跟臺灣相差很大。再怎麼包裝,臺灣年輕人都不可能被洗腦。”
轉載自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