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組閣談判的德國聯盟黨、社民黨就聯邦財政債務問題達成一致:今後,「債務剎車」將放寬對軍費開支的限制,同時還將撥款5000億歐元特別資金用於翻修德國老舊的基礎設施。
劇變的地緣政治局勢下,德國亟需增加軍費;陳舊不堪的基礎設施,也亟需翻修升級。但是,「錢從哪裡來」一直是德國的大問題。早在2011年,「債務剎車」政策就被寫入了德國《基本法》,嚴禁德國各州發行新債,聯邦財政每年的新增債務也被限制在GDP的0.35%以下,僅在嚴重經濟危機以及自然災害時允許例外。
因此,早在選戰期間,就有多個政黨提出要對「債務剎車」政策進行改革,從而為增加的軍費、基建開支提供必要的財政支持。這自然也成為了聯盟黨與社民黨的組閣談判重點。3月4日夜間,兩黨宣佈就這一議題達成了共識。極有可能出任新一屆德國總理的梅爾茨介紹說,「債務剎車」對軍費的限制將放寬,「鑑於我們的自由以及歐洲的和平受到了威脅,所以我們的國防也必須不惜一切代價。」
具體而言,軍費開支中超過GDP 1%的部分將不再受到「債務剎車」的限制。此外,還將為基礎設施翻修升級劃撥一筆5000億歐元的特別資金,為期十年,其中1000億將提供給各聯邦州。社民黨主席克林拜爾(Lars Klingbeil)說:「我們終於能解決我國投資不足的問題。」
根據兩黨共識,今後聯邦各州政府也將被允許少量發行新債,其每年新增債務上限也將是經濟總量的0.35%,和聯邦財政持平。
按照計劃,聯盟黨和社民黨將於下個星期在聯邦議會提出正式的修憲案。之所以要趕在下個星期,是因為舊一屆的聯邦議會將在3月24日被新一屆議會所取代。而在新一屆議會中,即便所有的中間派政黨(聯盟黨、社民黨、綠黨)聯合起來,其議席總數也達不到修憲案所需的2/3門檻;但是極右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已經表示拒絕改革「債務剎車」政策,左翼黨則堅決反對增加軍費開支。如果趕在議會換屆之前表決,聯盟黨、社民黨、綠黨則可以構成2/3多數。目前,綠黨已經表達了同意鬆動「債務剎車」政策的意願。
用於繞開「債務剎車」的「特別資金」
2024年,德國聯邦財政開支總額為4670億歐元,其中僅250億靠債務支撐,剩餘的全靠稅款等財政收入,即符合「債務剎車」政策的規定。
所謂「特別資金」,則是指常規預算之外的財政資金,不受「債務剎車」政策之約束。特別資金也無需每年由聯邦議會審批,而是只需要由聯邦議會、聯邦參議院各自以三分之二多數一次性通過。此後,這筆資金可以分攤到多年逐步支出。
批評人士認為,「特別資金」不過是繞開財政限制的伎倆,事實上構成了「影子財政」。2023年,德國聯邦審計署就批評支出,所謂「特別資金」往往是「剝離在外的特別債務」,只有少部分是自持資金。到了2022年底,各個「特別資金」所允許的債務框架總額已經達到了5220億歐元,幾乎5倍於「債務剎車」所允許的常規財政債務上限。
根據聯邦審計署的數據,德國目前共計有29項「特別資金」,其中最老的幾項甚至來自於上世紀50年代。比如,二戰後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重建的資金,部分就流入了德國聯邦財政的「特別資金」。
目前最大筆的「特別資金」則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設立的「金融市場穩定基金」,包含了900億歐元的債務授權。還有一筆金額巨大的「特別資金」則是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設立的「經濟穩定基金」,用於緩解疫情對經濟、社會的衝擊。
舉債的後果
2021年德國大選後,社民黨、綠黨、自民黨組成了「交通燈」內閣。三個執政黨之間的一個重要共識就是將「經濟穩定基金」沒有用完的資金用於氣候保護、經濟轉型。然而,當時在野的聯盟黨對此強烈反對,並訴諸於聯邦憲法法院。聯盟黨認為,不能總是通過「特別資金」來繞開「債務剎車」,「特別資金」的用途也不能輕易變更。憲法法院2023年做出判決,支持了聯盟黨的主張,導致聯邦財政出現了巨大缺口。這也成為了後來三黨聯合執政破裂的一條導火索。
最新的兩筆「特別資金」則都和俄烏戰爭有關。2022年,為了應對戰爭爆發後突變的安全形勢,聯邦議會投票設立了一筆1000億歐元的特別資金,允許在之後五年內通過舉債的方式來增加對聯邦國防軍的投資。另一筆2000億歐元的資金則用於緩解能源危機對經濟的衝擊。
現在,隨著「債務剎車」不再管控軍費、基礎設施翻修獲得新的「特別資金」,德國的公共債務將大幅上升。根據歐盟的法規,成員國的債務負擔不能超過其經濟總量的60%。沉重的債務也將帶來高額的利息:目前,德國累積的公共債務約為1.7兆欧元,2024年需要為此支付330億歐元的利息,2023年甚至支付了390億歐元利息。
經濟學家、法律學者擔心,增加債務將會在今後幾年進一步提高利息支出,這可能會惡化財政狀況,大幅縮小德國政府的行動空間。
轉載自《德國之聲》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