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回歸帶來的顛覆性的行動中,巴拿馬運河是他聲稱希望收回的目標之一。這條全長82公里的運河是地球上最具戰略意義的水道之一,因為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一條捷徑。巴拿馬運河處理着全球5%的海上貿易和美國40%的集裝箱運輸,堪稱一條黃金水道。特朗普重返白宮的第一天就承諾將其收回,他在國會演講時說:“巴拿馬運河是美國人為美國人建造的,而不是為他人建造的。它的修建耗費了大量的金錢和鮮血:3.8 萬名美國工人在修建巴拿馬運河時喪生。特朗普在演講中提到了 ”美國歷史上最昂貴的項目”。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奧上任之初對巴拿馬訪問更凸顯了運河的戰略重要性。
特朗普總統對這個運河的野心和擔憂源於巴拿馬與中國的親密關係,以及中國對負責管理位於運河兩端、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岸的兩個戰略港口——巴爾博亞港(Balboa)和克里斯托瓦爾港(Cristóbal)的香港公司長江和記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美國40%的集裝箱都要經過這兩個巴拿馬港口,國務卿馬可-盧比奧也警告說,在 “衝突時期”,這些港口可能會被中國政府利用,”成為阻礙國際貿易 “通過運河的 “瓶頸”。
經過外交上的壓力的特朗普式的威脅,他似乎贏得了勝利,或者說幾乎贏得了勝利,美國爭取到巴拿馬退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 2013 年以來提升中國在世界影響力戰略的支柱”一帶一路”,美國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集團(BlackRock)牽頭,3月中旬與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達成交易,收購世界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其中就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但中國政府3月29號宣布決定介入該交易,據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反壟斷二司負責對經營者集中行為進行反壟斷審查。目前是否成交的結果不得而知,但如果最後成交,有可能部分回應華盛頓的擔憂:批評者擔心港口的包括集裝箱運輸起重機等設備用於運輸集裝箱,因此可能被用於間諜目的”。
本次國際縱橫專欄節目,聚焦美國和中國圍繞巴拿馬運河的權力博弈,歡迎收聽。在本台法語部3月15號Marie-France Chatin主持的地緣政治節目中,多位專家就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解答,最後的結論是:政治因素比經濟和商業因素、運河的商業、使用和運營更重要。
兩大國對抗具體化的象徵
首先,能否說在巴拿馬運河問題上,特朗普總統取得了勝利?美國的一系列操作說明了什麼?
法國大學研究所成員,政治學教授凱文-帕特乃爾斯(Kevin Partners)認為這首先是兩大國對抗具體化的象徵:
Kevin Partners:“剛才提到的與巴拿馬運河有關的這兩項決定清楚地表明,巴拿馬運河現在和將來都是美國利益和中國利益的戰略要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上這一地區大國對抗的具體化。事實上,我認為這兩項決定,一個是不再延長2017年加入的“一帶一路”協議的決定,以及從某種程度上說,重新審視曾給予中國或中國公司的經營權的這一決定,的確是希望重申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存在,重申美國利益的中心地位,也非常符合特朗普總統重新上台後實施的政策。這一政策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就已出台,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遵守。但這一政策或許正變得更加明顯,尤其是在這些中美洲小國以及巴拿馬運河問題上。”
誰控制巴拿馬運河?
顯而易見,巴拿馬做出的這些決定很可能會阻止唐納德-特朗普考慮的最後攤牌,因為這可能會導致要求巴拿馬歸還這條美國建造的運河給美國,法國軍事學院戰略研究所 irsem 海洋安全研究員,雷恩科學大學海洋和世界海洋化教席教授。薩利歐( Virginie Saliou)認為的確如此。但在她看來,參與這場討價還價的首先是特朗普政府的風格,一開始他就提出過高的要求,從而有可能實現一種對其有利的即成事實。
Virginie Saliou:“可以先回到 “控制 ”這個詞上,誰真正控制了巴拿馬運河?實際上是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它有13名成員,由巴拿馬政府任命和批准。巴拿馬已確保運河是巴拿馬共和國不可分割的財產,已將其寫入《憲法》,使其受到保護。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運河的控制權仍然屬於巴拿馬。然而,自從交還給巴拿馬以來,美國的影響力存在已久。這種影響可見性或大或小,正是特朗普政府改變遊戲規則的地方。
2018年巴拿馬加入“一帶一路”時,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一點。從2019年起,美國對中國在該地區的某些項目施加壓力,這些外交性質的壓力沒有在媒體上大量報道,成為頭版新聞,但我們也了解美國人的影響力體現在幾個方面:他們是運河的主要使用者,也是巴拿馬的主要投資者,最後,他們認為可以在巴拿馬的安全方面發揮作用,因為1977年條約的第四條賦予他們部分權利,該條約第四條和第五條中規定只有巴拿馬可以在其領土上駐紮軍隊,但美國可以為確保運河的中立性做出貢獻。”
運河中立嗎?
對於巴拿馬運河的中立問題,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政治地理學教授,印度洋-太平洋研究主任弗里德里克-拉塞爾( Frédéric Lasserre )認為,運河中立是絕對必要的。
Frédéric Lasserre:對於美國來說,確保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和巴拿馬政府不存在偏見非常非常重要,在對待船舶方面不存在歧視,而這正是特朗普總統正確提出的批評之一的基礎。他們認為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對美國船隻的通行收費過高。但實際情況是什麼呢?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堅決否認這一點,並認為對過境船隻的待遇沒有區別。換句話說,美國船隻的待遇都與其他船隻相同。我沒有收到任何關於不同待遇的消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想象運營這些船隻的公司早就會明確說明了。不過,我還沒有看到這方面的任何信息,所以還得核實一下。事實是,特朗普總統的這些指控目前還無法證實,因為沒有證據支持這些指控。他還指出在巴拿馬運河兩端的五個港口中,有兩個是由香港港口運營商管理,我要強調的是,是管理而不是擁有,同樣不清楚這如何會對美國公司不利,對美國船隻不利。運營商是在那裡賺錢。背後是否有中國?也還有待考證。毋庸置疑的是,近年來,包括香港公司長江和記在內的公司與中國政府之間的關係明顯緩和。這並不意味着非中國船隻在這兩個碼頭受到不利待遇。在巴拿馬運河兩個入口處處理船舶的五個港口中,中國只經營其中的兩個。
針對中國
但無可否認的是,特朗普回歸後針對巴拿馬運河的一系列操作,很明顯都是針對中國的?
Kevin Partners:當然。我認為,最有趣的是什麼?在這種情況下,正如弗雷德里克-拉塞爾(Frédéric Lasserre)所解釋的那樣,在這些特朗普總統演講中難以核實的聲明,與聲明背後的敘事,都凸顯出強調、重申和堅持大國之間的對立和對抗。事實上,特朗普的聲明從一開始鎖定目標就是中國在巴拿馬運河,甚至可能更廣泛地擴大在拉丁美洲的存在。因此,我們看到的是在這裡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國務卿盧比奧訪問之後,巴拿馬政府和總統幾乎每天都在採取新的措施,一方面是為了讓巴拿馬退出中國的“一帶一路” 倡議,另一方面是系統性地質疑港口經營特許權,從系統上講,這些都是或遠或近地影響中國利益的項目或法律要素, 這些行動不是沒有原因的。
面對特朗普的攻擊,巴拿馬有什麼籌碼應對?
Kevin Partners:我認為巴拿馬的籌碼在結構上看是薄弱的。正如你所說,在經濟方面存在嚴重的不對稱。最後,如果我們真正看一下經濟,如果我們看一下國家可用的物質資源、外交能力以及國家資源,就會發現存在着一種不對稱,這是不可否認的,而且面對美國,國家的機動能力有限,在現實中這些遭受這種不對稱之苦的國家都有一條出路,就是躲避到另一個大國背後,從而試圖減少一點鄰國的制約或分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軟平衡,嘗試取得平衡,不要過分依賴一個強國,而是嘗試接近另一個強國,以平衡不利的勢力平衡。但是,除了有可能把賭注押在中國身上之外,巴拿馬能夠抵抗美國的資源相對較少。正如我們剛才所說的那樣,巴拿馬已經採取了措施,然後,接受遣返非法移民的飛機,這就成為事實上的遣返。不過,這背後可能還有協議,但尚未公布所有條款。這就意味着巴拿馬是一個安全的第三國,因此可以派遣飛機運送美國正在驅逐的移民,這樣驅逐過程就被外包了,即不是從美國境內進行,而是從這些拉丁美洲國家進行。因此,很顯然在移民問題和所有其他圍繞運河的問題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對稱性,巴拿馬迄今為止發現很難抵制。
美國是最大用戶 運河擁有軍事戰略意義
實際上,有關巴拿馬運河的另一個現實是,美國和中國是該運河的兩大用戶。
Virginie Saliou指出:美國除了是最大的用戶外,巴拿馬運河還擁有軍事戰略意義:中美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區別,美國確實是主要用戶。一方面,他們從東海岸運輸到亞洲,另一方面,他們從西海岸運輸到歐洲。在美國兩岸之間,有一定數量的數據表明,有 40% 的美國集裝箱通過巴拿馬運河中轉。據估計,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貿易中約有 70% 來自美國或運往美國。其次是中國,占 13%。由此可見,美國佔據主導地位。從第五位開始才是南美國家。這種貿易對美國具有戰略意義。運河的戰略意義還在於軍事部署,因為美國利用巴拿馬運河將其軍艦從一個艦隊調往另一個艦隊。我們看到的數字是,在美國艦隊的 291 艘軍艦中,每年約有 40 艘過境。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
事實上,在 1977 年的條約中,有一條規定巴拿馬和哥倫比亞這兩個國家有權免費通行。另一方面,唐納德-特朗普在今年二月初表示,他與巴拿馬談判達成的軍艦可以免費通行。巴拿馬否認了這一點,不過,他們表示願意與美國政府討論此事。美國很可能希望獲得類似於哥倫比亞和巴拿馬的條款。另一方面,美國目前為其海軍艦艇在關稅表的其他類別中的通行支付費用。這正是特朗普所批評的。事實上,他認為美國為運河的安全做出了貢獻,不必支付費用。
唐納德-特朗普對巴拿馬運河的評論以及他想重新獲得控制權的願望,他針對的目標就是中國。如何看中國對巴拿馬運河及其周邊地區的影響?
Frédéric Lasserre:毫無疑問,當巴拿馬共和國在2017年決定與台灣斷絕關係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中國的影響力勢必得到增加。巴拿馬決定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一個中國政策的一部分,並加入一帶一路,毫無疑問,從這個角度我們看到了中國影響力的增加。1997年,中國香港港口運營商獲得了巴拿馬運河兩端克里斯托瓦爾-德巴爾博亞兩個港口的兩項特許經營權,從而使中國的影響得以擴大。中國還在巴拿馬開展其他項目。其中一個例子是阿馬多爾游輪碼頭,還有一些項目是要擴建巴拿馬的城市交通系統以及建造橋樑的項目,這些都是中國公司正在簽訂合同的項目,其他公司也參與了招標競爭。因此,是的,中國的影響肯定存在。由於巴拿馬正在尋求外國投資者,這種影響就顯得更加重要。但與特朗普總統所說的相反,巴拿馬的所有決策機制可能都沒有被接管。這是美國人幾年來一直擔心的問題:一旦中國公司獲得重大特許經營權,中美之間的競爭就會受到高度關注。有一種觀點很可能是正確的,即中國正在對許多被認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佔上風。而這些國家是美國人的合作夥伴,中國能否在巴拿馬發揮決定性影響?這還有待觀察。
遊戲規則已經改變
Virginie Saliou: 是的,我完全同意Frédéric Lasserre的分析。我們估計自巴拿馬加入 “一帶一路 ”以來,已經簽署了大約30項雙邊協議。最後只有極少數項目取得了成果,其中許多項目被放棄,因為當地居民拒絕接受這些項目,例如採礦項目或當地工人缺乏就業機會。因此,在夥伴關係中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政治表現,有時也是象徵性的表現,比如宣布退出“一帶一路 ”就是一個例子,因為你不需要加入“一帶一路 ”就可以獲得中國的投資, 因此,巴拿馬共和國極有可能採取有利於美國的立場,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將不再與中國有任何聯繫,中國的影響力將會減弱。第二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在2001年,美國國務院曾發表一份報告,稱對香港長江和記特許經營權一事進行了研究,報告稱這並不構成威脅,廣泛的研究顯示沒有證據表明這可被用來控制運河的運營。顯然,到了2025年,遊戲規則已經改變,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處於中美競爭的背景下,正如已經提到的那樣,有兩個維度,首先對這些港口的定位也許是經濟間諜,因為我們知道美國通過巴拿馬運河轉運大量貨物。因此,我們可以想象雙重技術、情報活動和對美國常規的識別,例如轉運或運輸貨物的類型。其次可能是軍事間諜活動,當一艘軍艦通過巴拿馬運河或一艘潛艇通過時也可能發生,以及它將在新興的通過條件下發生。因此,這些也是觀察站,例如這種類型的觀察站。
政治因素佔上風
談論中國與拉美的關係。中國和拉美之間的貿易額已經從1980年的10億美元上升到今年(2024年或2025年)的5000多億美元。這表明了問題的規模,巴拿馬當局做出的決定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中國的打擊。因此,還有一個問題是,特朗普是否會對剛才談到的兩項措施感到滿意?
Kevin Partners: “是的,確實如此,但如果他在最初的申請結束時看到了一定數量的勝利,那麼很可能就不會有其他的勝利了。只有時間才能證明這一點。但這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不能忘記運河的主要使用者仍然是美國,中國位居第二,但仍遠遠落後。我的數字可能有些不同,但比例是一樣的:美國商業用途占 74%,中國占 21%,比例相同,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巨大的差異,這意味着即使從象徵意義上講,從純粹的政治和外交角度來看,中國付出了代價,而美國取得了勝利。從商業角度來看,我想說絕對不會改變什麼。末端港口是被開發的,不屬於中國。因此,一系列的事實表明,在今天的討論中,政治因素比經濟和商業因素、運河的商業、使用和運營更重要。”
最後,法國文化台報道,英國廣播公司(BBC)和《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解釋說,然而,在這個被視為 “美國後院 “的大陸上,中國在巴拿馬的軟實力並沒有結束。例如,中國的華為公司推出了 “未來種子 “計畫,其中包括支持巴拿馬的5G推廣。《南華早報》寫道,”該國的孔子學院也提供漢語和文化教育,進一步加強了北京在巴拿馬的存在和軟實力”。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中國公司還贊助了巴拿馬記者的 “媒體培訓”。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