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越來越多的豬只被飼養在高聳矗立的樓層建築物里,當地人稱其為 “豬塔”。這是法蘭西電視新聞台報道指出的。這種塔式飼養節省了地面空間。然而,這些送入雲霄的巨型垂直養豬大樓卻引發了人們對居住在遠離綠地的上層數十萬頭動物的命運而擔憂。
在中國中部城市武漢附近的鄂州市郊區,矗立着全國最大的“豬塔”之一。擡頭仰望這座巨型建築的頂部,令人有些眩暈,但在中國,我們已經見慣了高層建築。它們散布在各個角落。
但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在這座26層的塔里,居住的不是人,而是豬。這裡飼養着大約26萬頭豬,平均每層1萬頭。牠們乘坐巨大的電梯直達塔頂。
想要參觀這座塔並不容易。這些垂直農場的管理者往往比較謹慎。法蘭西新聞電視台記者塞巴斯蒂安·貝里奧說,我們設法報名參加了一場專為豬肉生產商舉辦的會議。他們來自中國各地,來了解這種在建築內進行生產的新方式。
該新聞電視記者台引述了鄂州養豬場老闆金林 Jin Lin(音譯)的話,她說:“我們 這裡有一套控制系統,可以監控一切:通風系統、豬的飼料、地板溫度、濕度、氨氣和氮氧化物濃度、惡臭指數等等。”

“如果超過警戒線,我們的控制中心會立即做出調整。”養豬場老闆兼導遊的金林解釋說。“隔壁就是生產車間,每天生產1.3萬噸飼料。
所有飼料都通過內部渠道自動在五分鐘內送到豬嘴裡,無需接觸,也無需車輛運輸。”幾乎所有環節都實現了自動化。每層樓只有十名獸醫和維護人員在工作。
進入豬只養殖區需隔離三天
然而,無法核實這些豬的生活條件。由於嚴格的衛生規定,養殖區禁止進入。進入養殖區需要隔離三天。不過,據多方報道,每頭豬的平均飼養面積為一平方米,這與中國農場的做法一致。
“豬的飼養環境並不擁擠。我們的目標是保證豬的健康,所以我們創造了條件,讓它們能夠活動,”該養殖場的一位物流經理保證道。“每層樓的飼養面積為1.4萬平方米,平均飼養1萬頭豬。當母豬懷孕時,它們會被安置在更大的豬圈裡,以便身體發育。”
塔內飼養着26萬頭豬,每天排出250噸固體糞便。其中一些糞便被用作燃料,為豬舍旁邊的一家水泥廠提供動力。其餘糞便則在現場進行再處理,並重新注入農場。
中國希望在高地上發展建設這些大型養豬場,主要是為了節省土地空間。在鄂州,同樣的養豬場如果建在平地上,佔地面積將增加95%。儘管中國是世界上幅員遼闊的國家之一,但在一些地區,尤其是在南部地區,卻沒有足夠的空間來擴建養豬場。
第二個原因與健康有關。2018年席捲中國的非洲豬瘟給中國畜牧養殖場造成了重大損失,至今仍令中國生產商心有餘悸。自那以後,在這個以豬肉為主食的國家,養豬成了一項備受關注的事務。
對於獸醫劉良來說,將牲畜安置在建築中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牲畜密度高時,疾病很容易傳播,但這種高層建築也有其優勢,”他自豪地說道。
他補充道:“現代化的空氣過濾系統可以減少病毒載量,降低患病風險。此外,建築的布局和內部全自動運輸系統降低了牲畜與外界接觸的風險。所有這些都有助於預防病毒。”
一名當地居民向記者指出:“每天都臭氣熏天……我們在這裡根本活不下去。” 此外,還有臭氣管理問題,這是附近居民最關心的問題。
這麼多豬擠在這麼小的區域,污染風險非常高。工廠管理人員堅持認為這是要面對的當務之急,並且會持續監測臭氣指標。
不過,在參訪隊伍正式視察的那天,大家都注意到了:沒有異味。不知是不是巧合.第二天我們又去了工廠下面的小村子——虹橋村,那裡有3600名居民。
養豬大廈地區的氣味非常濃烈,居民們都非常憤怒。一位婦女喊道:“當然有污染,每天都臭氣熏天。”她還向記者說:“每家每戶都到當地縣政府投訴。老年婦女們經常靜坐抗議。我們不要經濟補償,因為這解決不了問題。我們需要的是健康的身體。但這氣味實在太濃了,尤其是在早上。正因為如此,我們沒法在戶外鍛煉。我認為工廠的環保措施不夠到位。”
一位“豬塔”的居民向法蘭西電視新聞台記者說:“臭死了,這味道影響了我的日常生活。整個村子都是這種味道,尤其是在天氣炎熱的時候。即使關着窗戶,我都能聞到。”
另一位村民繼續說道:“風向不對的時候更糟糕!”“我們在這裡根本活不下去。”虹橋的居民們還在抱怨。緊鄰第一棟樓,第二棟一模一樣的樓也即將竣工,同樣都是26層樓的大廈。
電視台記者還指出,它將於7月投入使用,與兩棟並排的建築一起,將打造一個擁有超過50萬頭豬的巨型垂直養豬場。目前,中國有200多座這樣的“豬塔”。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