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出版的法國各報頭版突出的話題紛紛以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軍事衝突為重點。報道強調這場衝突不僅導致美伊談判中斷,也對全球能源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將中東局勢推向極度危險的邊緣。
國際局勢迅速惡化,地區爆炸風險上升
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軍事衝突不斷升級,正在釀成一場空前的區域戰爭危機。周末,以色列加大了攻勢,試圖摧毀伊朗核能力、甚至可能促使該國政權更迭,而伊朗雖受重創但仍保有還擊力。
《費加羅報》發表社評指出:以色列在當前對伊朗的軍事行動中佔據上風,伊朗政權受挫,急於通過外交途徑尋求停火以保住自身,但它在國際上孤立無援。儘管如此,伊朗不會在短期內屈服,因為該政權的命運與核武器計畫深度綁定。
文章作者指出:以色列的戰爭目標極其宏大,它不僅要摧毀伊朗的核能力和導彈庫,甚至希望推翻該政權,意味着未來的進一步升級攻勢。而要徹底摧毀伊朗的地下核設施,以色列可能需要美國的軍事支持,但美國目前更傾向於充當調解人的角色。
面對此一局勢,以色列擴大打擊範圍,攻擊伊朗的石油與天然氣設施,可能打算通過逼迫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引發美國介入。但這一戰略充滿不確定性和風險。如果以色列獨自面對伊朗,最終可能只是暫時削弱伊朗,而無法實現長期戰略目標。
一場在內政危機推動下的對外衝突
《解放報》則發表撰文,描繪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各自國內極大政治壓力、政權搖搖欲墜的背景下,將中東局勢推向戰爭邊緣的博弈過程。該報分析道:兩國首腦如同在打一場高風險的“政治撲克”,試圖通過對外衝突來鞏固內部權力。
兩國領導人均視特朗普重新當選為良機:內塔尼亞胡希望藉機推進長期擱置的軍事解決伊朗核問題的計畫;而哈梅內伊則希望利用特朗普“做交易”的傾向換取解除制裁和安全保障。
該報認為:這是一場在內政危機推動下的對外衝突。從以色列方面看,內塔尼亞胡面對腐敗審判、政府危機、抗議浪潮和對加沙政策的國內外批評,試圖通過對伊朗的軍事打擊轉移視線、重塑領導地位、挽救政治前途。伊朗方面,在經歷重大國內抗議、經濟崩潰和多位重要盟友被以色列暗殺後,哈梅內伊希望通過核項目和地區威懾增強談判籌碼,以求在與特朗普可能達成的新協議中佔據優勢。
以色列總理利用美伊即將展開談判之際發動突襲,以阻止雙方達成協議的可能;伊朗方面原本以為特朗普會壓制以色列,卻沒有料到美國會默許、甚至默認這場衝突。
以色列與伊朗前所未有的軍事對抗
《十字架報》則強調: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軍事對抗規模前所未有,整個局勢滑向不可控的戰爭螺旋。
該報指出:以軍長期籌備此次行動,動用了情報滲透、無人機和戰機配合打擊,成功暗殺多名伊朗高級將領,包括革命衛隊總司令和軍隊參謀長。以色列似乎不僅想摧毀伊朗核能力,更有推翻伊朗政權、促成“政權更迭”的企圖。
儘管損失慘重,伊朗仍對以色列發起導彈反擊,部分導彈突破“鐵穹”防禦系統,造成以方傷亡。伊朗聲稱將繼續回擊,除非以色列停止進攻,並指責美國支持以方行動。
這次衝突導致國際局勢迅速惡化,地區爆炸風險上升。原定在阿曼重啟的美伊核談判中斷;特朗普發出更強硬威脅,要求伊朗“趕緊談判,否則一切都將被毀”。法國等西方國家呼籲克制,海灣國家憂心局勢升級會波及自身。
石油市場開始出現波動,尤其在以色列攻擊伊朗南帕爾斯(South Pars)天然氣設施後,外界高度關注霍爾木茲海峽的通行安全。一旦霍爾姆斯海峽遭到封鎖,全球五分之一的石油運輸將受到影響,從而危及世界能源安全。
這場戰爭出路何在
《回聲報》也發表社評,提出“這場戰爭出路何在?”的疑問。該報從支持以色列立場的角度出發,報道指出:與加沙戰爭有所不同的是,這場對伊朗的攻擊在西方引發的批評較少。主要原因之一是伊朗在核問題上的違規行為受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正式譴責。長期以來,伊朗政權被視為區域不穩定的主要源頭,因此衝突似乎不可避免。未來局勢走向難以確定。文章作者指出:伊朗誤判了以色列的決心,也低估了特朗普的反應。伊朗應吸取教訓、避免升級,否則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