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正迅速成為新的石油,一種有可能激發衝突的策略資源。
~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學榮譽教授 錢勒尼(Brahma Chellaney)
青藏高原擁有龐大的冰川儲量,是除北極和南極以外最大的淡水儲藏地。它也是亞洲十大河流水系的源頭,包括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東南亞的湄公河、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以及南亞的印度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名為雅魯藏布江),這些河流為全球近20%的人口供水。但如今那裡正在發生一場緩慢醞釀的環境災難,威脅著整個亞洲大陸的水安全、生態平衡和地緣政治穩定。
二十多年來,中國一直以青藏高原為中心──但不限於此地──進行著肆無忌憚且缺乏透明的水壩建設。但中國政府拒絕與任何一個下游國家就水資源分享條約進行談判,這些國家卻必須承受上游鄰國胡作非為的後果。
目前,中國在高原外圍區域建造的多個巨型水壩,已使湄公河的水位降至前所未有的低位,對柬埔寨、寮國、泰國和越南的漁業和生計造成了破壞性影響。隨著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縮小(中國水壩是其中部分原因),稻農被迫放棄傳統的生計,轉而養殖蝦類或種植蘆葦。
然而中國的水壩野心仍在持續膨脹。在長江上建造的三峽大壩已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壩,但與該國正在位處青藏高原地震活躍區的雅魯藏布江(又稱布拉馬普特拉河)上修建的大壩相比,這個水壩就相形見絀了。該計畫一旦完工,就將大幅改變流入印度和孟加拉的水流,威脅該地區的糧食安全和生態平衡,並增加中國對下游國家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水資源被武器化的陰影正日益籠罩著整個世界。事實上,水正迅速成為新的石油,一種有可能激發衝突的策略資源。各國內部和之間的水資源爭端也是愈演愈烈。
然而中國對青藏高原的攻擊遠不止於水。中國對西藏豐富礦產(擁有鋰、金、銅等重要資源)的貪婪開採,造成了森林消失和有毒廢棄物排放,同時也為對該地的軍事化提供掩護。
我們無法清楚了解中國的破壞程度。該地區禁止國際觀察員進入,而藏族原住民社區成員努力敲響警鐘,也很快受到打壓,通常是透過監禁或流放等方式。原住民對大自然的文化敬畏,長期支撐了環境的妥善管理。
然而,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無疑正變得越來越虛弱,尤其是考慮到它面對氣候變遷的脆弱性。該高原的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兩倍,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快於兩極地區。這些趨勢正在降低青藏高原的蓄水能力,並重新塑造河流的流向。
其影響是深遠的。青藏高原高聳於亞洲其他地區之上(高度已進入對流層),深刻影響亞洲的氣候、天氣和季風模式,甚至影響著北半球的大氣環流——將暖空氣從赤道輸送到高緯度地區的風系統。它的退化將加劇乾旱和洪水,加速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導致農業崩潰並助長亞洲及其他地區的大規模人口遷移。
儘管有這些風險,但從全球氣候論壇到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國際社會對西藏一直保持著震耳欲聾的沉默。原因不在於無知,而是恐懼:中國利用權力,壓制了對其在「世界屋脊」上之所作所為的有意義批評。
事關重大,國際社會不能被中國嚇倒。各國必須堅持不懈地施壓,要求中國將其在青藏高原上的活動透明化。具體而言,中國必須分享即時水文數據,並將其建設項目提交國際環境評估。必須允許獨立的環境研究和監測人員不受限制地進入青藏高原,以收集重要數據並進行公正的分析。
中國也必須對其侵犯原住民社區權利的行為負責,包括自2000年以來,被迫遷離祖居地的近100萬藏族人。西方政府和多邊機構在這方面具有影響力。透過將環境透明度、尊重原住民權利、多國共享河流系統的公平管理,與貿易協議和氣候合作掛鉤,它們可以迫使中國改變其行為。對西藏本土聲音和公民社會網絡的直接支持,也有助於提高透明度。
刻意忽視青藏高原上正在發生的危機似乎是個權宜之計,畢竟中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影響且不憚地使用它。但不作為的代價將是驚人的。西藏是亞洲的生態生命線。我們決不允許中國以可能顛覆整個亞洲大陸及其他地區人民生活的方式去使用它。
轉載自《上報,》錢勒尼(Brahma Chellaney)是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學榮譽教授及柏林羅伯特‧博世(Robert Bosch)學院研究員,著有《水,和平與戰爭:對抗全球水危機》(Water, Peace, and War: Confronting the Global Water Crisis)。
本文原標題為《Catastrophe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 Project Syndi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