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在拉薩出席西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慶典,這是他第二次以國家主席的身份到訪拉薩。慶典的現場有二萬多人參加,軍隊列陣,場面隆重。習近平強調“政治穩定、民族團結、宗教和諧”,並要求藏傳佛教“適應社會主義社會”。這被外界解讀為對達賴喇嘛的依照佛教傳統來決定繼承人的間接回應。
在喜馬拉雅高原上,空氣稀薄,但政治氣氛可不稀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罕見現身拉薩,參加西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慶典。這是他執政以來第二次踏上這片“雪域高原”,也是一次精心設計的政治秀。
在官方畫面里,習近平微笑着與藏族幹部握手,身邊是穿着節日盛裝的少數民族代表。官方媒體高調報道說:二萬餘人齊聚布達拉宮廣場,軍隊列陣,歌舞昇平,旗幟飄揚。
然而,舞台上缺席的一個人,比任何彩旗都更引人注目,這就是九十高齡的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北京雖然不提他的名字,但是,自1959年流亡印度以來,他始終是北京心頭的“懸案”。
九十歲的十四世達賴喇嘛不久前宣布,自己的繼任者將在自己圓寂後依照佛教傳統來決定、與中國政府無關。北京則立刻亮出紅牌:繼任權只能掌握在黨和政府的手中。一個無神論政黨要主導佛祖轉世,這一矛盾成為輿論的焦點。
在布達拉宮腳下的廣場上,習近平強調“政治穩定、民族團結、宗教和諧”,並要求藏傳佛教“適應社會主義社會”。對外界觀察者而言,這番話背後傳遞的信號是相當的清晰:西藏必須牢牢鎖進中國的政治版圖,宗教信仰需要在黨的框架中“服從管理”。要用“社會主義”來改造佛法。
在北京的敘事里,西藏已經“全面脫貧”,西藏人民“安居樂業”,佛法“與時俱進”。至於國際社會批評的“宗教鎮壓”“文化同化”,自然被視作“別有用心的抹黑”。
達賴喇嘛的“後事安排”:一場超越生死的政治對決
另一邊,在印度流亡的達賴喇嘛顯得淡然。作為藏傳佛教的最高精神領袖,他依照傳統,應在自己圓寂後“轉世”歸來。問題是:誰來確認?按照宗教習俗,這是一場神秘而莊重的尋訪過程;按照北京的說法,這是政府的主權事務,黨才是唯一的“認證機關”。於是,一個奇特的悖論出現了:一個自稱無神論的政黨,堅稱自己有權決定佛祖轉世。邏輯或許難以自洽,但政治往往不需要邏輯來作支撐。
對於許多藏人而言,達賴喇嘛的未來安排關乎信仰的延續;而在北京眼中,這更是一場關乎國家主權與政權合法性的角力。習近平在布達拉宮的演講,某種意義上就是對達賴喇嘛的“隔空喊話”:你可以圓寂,但轉世必須聽黨的。
高原上的隱形籌碼
當然,習近平此行並非只為宣示宗教話語權。西藏被稱為“亞洲水塔”,境內大江大河奔流不息。中國正在雅魯藏布江上推進超級水電工程。北京稱之為是“綠色發展”,而印度與孟加拉國則擔心,上游的“節流”可能會變成下游的“卡喉”。水電工程不僅是能源議題,更是外交籌碼。習近平在慶典上的講話雖未點名,但他關於“有序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的表態,足以讓新德里當局和達卡當局緊張不已。
西藏的戰略地位由此凸顯:它既是對印邊境的軍事前線,又是水資源的天然蓄庫,更是民族與宗教政策的試金石。習近平此行,既是對外界展示“西藏牢不可破”,也是對國內宣示“黨對邊疆的掌控堅不可摧”。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