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繼續使用散播網路假訊息、大外宣、「影響力操作」(operation influence)、駭客攻擊等等傳統手法之外,中共正在編織「全球滲透網」。這種「新開發」的滲透手法,我稱之為「混和滲透」,混和了利誘、收買、驚嚇、干擾、報復和暗算,包括「欺騙滲透」、「購買滲透」、「恐嚇滲透」、「破壞滲透」、「後門滲透」,並分別運用在不同的國家,我歸納為:騙川普、買日本、嚇台灣、逼英國、離美國五種手法。
一,欺騙滲透(騙川普)
依據彭博報導,9月中旬在西班牙馬德里的美中貿易談判中,中共提出向美國投資1兆美元(台幣30.4兆)的計畫,試圖以巨額資金,換取美國取消中國企業在美國經營的各種限制和取消關稅,並且要川普表態「反台獨」,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
這就是明習近平試圖進行「貿易談判的政治化」,試圖在美中貿易談判中,夾帶、偷渡台灣議題,也就是透過美國「間接買下台灣」,利誘川普進行「交易台灣」,可謂居心叵測。
中共的如意算盤是:
1,川普具有「商人性質、交易性格」,甚至認定川普愛財如命。所以試圖以1兆美元作為交易籌碼,誘騙川普陷入中共的圈套。
2,認為川普急於在短期內推動外國資本投資美國和產業回流美國,所以用「投資」為誘餌,試圖在貿易談判中交易台灣、出賣台灣。即使不成功,也可以在國際社會中塑造川普「可交易」的負面形象。
但中共忽略(或刻意掩藏)兩個事實:
1,中共的資本叫做「紅色資本」,是帶有政治目的的「有毒資本」或「陰謀資本」,想用1兆美元顛覆美國的中國政策,川普沒那麼傻,也不會輕易上當。
2,所謂「1兆美金的投資」,是投資誰?是補助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還是直接投資美國的企業?依據美國現行法律和審查機制,美國豈是外國資本想投資就可以投資?
果不其然,習近平的「司馬昭之心」,一眼就被識破。
1,美國眾議院「美中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便指出:中國「長期在協議上欺騙美國」。穆勒納爾說,「中國數十年來將自身市場與公司「武器化」對付美國,美國不能允許中國公司進一步進入美國的經濟領地」。他警告美國不可鬆綁投資限制。
2,川普前副國安顧問、對中鷹派的博明(Matt Pottinger)也提出批評:「如果美方接受大規模中資流入,將是對北京的重大讓步,等同於「美國淪為中國『一帶一路』的終點站」。
美國非但沒有中計,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9月29日還升級了對中國啟業的制裁範圍:任何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其持有至少50%股權的子公司,將自動受到實體清單的限制。換句話說,中國科技公司過去利用「子公司」或「孫公司」的名義規避美國制裁,已經被杜絕。
二,購買滲透(買日本)
近幾年,中國資金或中國投資者大量購買日本資產。包括不動產、國債、金融資產等等,也包括:
1,購買靠近軍事設施或機場的不動產。
2,收購掌握重要基礎設施(能源、港口、物流)等等公司的股權。
3,投資媒體、教育機構或文化設施進行「影響力操作」。
4,收購稀有資源或高科技關鍵製程設備,竊取高科技密碼。
5,購買山區、森林土地,掌握自然資源與水資源的控制。
這些作為,不僅推高當地的資產價格,加劇當地居民「居住不平等」影響金融與資本市場的穩定,更重要的是中共對日本的「經濟綁架」(Economic Hostage-taking),或叫「經濟人質策略」。也就是中國企業透過投資佈局或資本控制,使日本在經濟上喪失主動性或談判空間,達到對日本的「質押」、「牽制」、「威脅」的政治效果。當中日關係惡化時,中資若大規模撤出或釋放資金壓力,就可能形成「經濟脅迫」的效應。例如,中國企業買下沖繩附近某一個島,這個小島沒水沒電,又不宜居住,完全沒有市場價值,中共要幹什麼?不就是試圖就近觀察或監視沖繩島上的美軍基地!
三,恐嚇滲透(嚇台灣)
中共曾在「朱日和戰術訓練基地」建造我國總統府建築,模擬「博愛特區軍事行動」。而去年有衛星影像發現,中國在內蒙古沙漠地區「擴大複製」台北市博愛特區的街道。《產經新聞》日前也引述日本智庫「國家基本問題研究所」(國基研)的分析,證明共軍正在強化對台「高層清除作戰」的演練。
日前,宣布延緩「雙城論壇」的原因之一,就是台北市要和中共簽訂:翡翠水庫聯合治理MOU和台北市地下道聯合治理MOU。中共試圖藉兩岸交流之名,取得「台北市水源基地」的地形圖,以及台北市地下道地形圖,這就是一個「佐證」,目的是為中共攻台時進行「城市巷戰」作準備。
實際上,中共這些模擬作戰,只是一種「象徵性的威脅」,不具備實戰效果。以台灣的防衛力量,共軍的傘兵還沒降下來,就已經「掛在空中」,不是空中飛人,而是「空中屍人」。但是中共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嚇台灣」,以為嚇嚇台灣,台灣就會投降。
四,破壞滲透(逼英國)
依據英國《每日郵報》5日報導,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有時會關掉英國駐北京大使館的供水(斷水),以迫使英國政府批准中國在倫敦前皇家鑄幣廠(Royal Mint Court)興建超級中國大使館的計畫。儘管消息並未獲得英中雙方的證實,但中共這項計畫,確實引起當地居民、英國地方政府、保安部門的反對。倫敦市地方政府(Tower Hamlets)以安全、交通、抗議影響等理由拒絕該項計畫。
在英國審查這項「超級中國大使館的計畫」時,中共提交的審查資料是經過「塗黑」的設計圖,部份內容被刻意遮蔽(redacted),導致英國懷疑可能涉及中國間諜活動以及當地居民的集體抗議。於是,中共採取所謂的「脅迫外交」(coercive diplomacy),也就是用「經濟/公共基礎設施」作為籌碼,逼迫英國政府屈從,這是一種極端的外交敲詐行為。
大使館作為外交豁免與外交使團的一部分,通常受到保護與尊重。把供水等基本公共服務的中斷作為外交報復手段,違反了「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Vienna Convention on Diplomatic Relations)「不可侵犯之保障」(inviolability)的原則,再度證明中共一向把國際公約,看成廢紙!
除此之外,美國特勤局9月23日發表聲明,在距離聯合國大樓約56公里的範圍內的多個地點,查獲了超過300台SIM卡伺服器和10萬張SIM卡,被用來「針對美國高層政府官員發起多次的電信威脅」。特勤局在「影片聲明中」指出:「這個網絡有可能癱瘓手機基地台,足以切斷紐約市的行動通訊網路」。在初步分析中,發現這些SIM卡載有「與某個『國家威脅行為者』有通訊記錄」。且隨後,執法人員又另外搜出20萬張SIM卡。美媒引述特勤局指出,整體事件與中國有關。
這類 SIM 卡網絡操作,屬於「情報戰」的典型,也就是「電信設備的武器化」。顯示中共已經把用於商業或日常基礎設施的通信網絡,轉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
另外,依據《聯合早報》報導,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正式對國內的主要鋼廠和貿易商發佈通知,暫時停止採購任何以美元計價的澳大利亞「必和必拓」(BHP)的鐵礦石。這又是一種以「定價權」為手段的貿易鬥爭,實則實施人民幣攻擊美元的案例。
五,後門滲透(離美國)
今年9月底,中國正式成為「安地斯共同體」(CAN)的觀察員。這個由祕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組成的「四國區域經濟組織」,是南美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平台。中國的加入,提供基建與貸款兩大誘因,還提供信用貸款、免簽政策,清潔能源與AI合作等等,就是為了拉攏南美、離間美國。
中共自稱是「真正的多邊主義」,是足以取代美國的「另類選擇」,但真正目的卻是削弱美國在南美地區的主導優勢,誘使南美脫離美國,進一步推倒西方秩序,建立中共所幻想的「中國+南方」的國際秩序。
轉載自《上報》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