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聲發刊詞 Eng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隱私條款 Privacy Policy
  • 提供新聞 Authors contributions
  • 連絡我們 Contact us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 首頁
  • 關注熱點

    【追思萬潤南】萬潤南——2006年的青春物語

    關於 「四中」還得說兩句

    【追思萬潤南】致勇者萬潤南前輩

    「黨啊黨 你為什麼成了腐敗的溫床?」

    台灣的歐洲戰略勢在必行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黨啊黨 你為什麼成了腐敗的溫床?」

    台灣的歐洲戰略勢在必行

    認識捷克與斯洛伐克

    習近平繼續清洗軍方最高層,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落馬

    鄭麗文的背後 是一個變形的國民黨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紀念第106個「10月17日」——蹭網發推之一二七

    陰雲之下的紀念:倫敦與曼城聯合紀念「四通橋事件」三周年

    國慶非慶,實為國殤 —— 暴政七十六年,吾輩當為自由民主而呼聲 釋放所以政治犯

    荷蘭十一國殤集會:號召全民反抗運動 荷蘭華人聯合譴責中共暴政

    中國「國殤日」:柏林舉行示威抗議 呼籲推翻中共暴政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追思萬潤南】萬潤南——2006年的青春物語

    悼念老萬:一生信念,矢志不移

    全球追思萬潤南先生文告——巴黎實體暨視頻連線追思紀念會

    全球婦女峰會召開 習近平呼籲拓寬婦女參政渠道

    【老陳時評】流亡者的悲歌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展示向日葵的土地:艾未未深入「戰爭腹地」拍攝關於烏克蘭的電影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四:豐饒之地–哥尼斯堡的傳奇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三:對啟蒙觀念的警覺

    中國人製造的「Made In Italy」如何改變普拉托?

    【田牧筆談】:又見巴黎——與智者相聚散記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獲得

    與審查者同行 中國出版業近十年的變遷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自由即奴役,父權是好的權力:《喬治.歐威爾之妻的隱形人生》序

    發動戰爭者反成美國貴客 普京已經贏了?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CHINA UND WIR · Ein riskantes Spiel

    為信仰與理想奮鬥一生——劉曉波逝世 8 周年紀念會

    台灣,怎麽了?

    看九州:關注中國的婦女權利

    達賴喇嘛和屠圖宗師——《喜悅》紀錄片帶給人類什麼?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嚴家祺新著
    • 嚴家祺新著
    • 老魏論天下
    • 六四專欄
    • 追思萬潤南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習近平繼續清洗軍方最高層,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落馬

    中國對川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China Played Its Strongest Card to Get Trump’s Attention. Will it Work?

    習近平為何願意在TikTok問題上讓步Why China’s Leader Xi Is Willing to Yield on TikTok

    「雞毛秀」被停播背後:得罪川普的高昂代價The F.C.C. Threatened to Punish Kimmel ‘the Hard Way.’ ABC Made It Easy.

    川普起訴《紐約時報》誹謗,時報:打壓獨立報導Trump Sues The New York Times for Articles Questioning His Success

    上一個 下一個
  • 首頁
  • 關注熱點

    【追思萬潤南】萬潤南——2006年的青春物語

    關於 「四中」還得說兩句

    【追思萬潤南】致勇者萬潤南前輩

    「黨啊黨 你為什麼成了腐敗的溫床?」

    台灣的歐洲戰略勢在必行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黨啊黨 你為什麼成了腐敗的溫床?」

    台灣的歐洲戰略勢在必行

    認識捷克與斯洛伐克

    習近平繼續清洗軍方最高層,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落馬

    鄭麗文的背後 是一個變形的國民黨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紀念第106個「10月17日」——蹭網發推之一二七

    陰雲之下的紀念:倫敦與曼城聯合紀念「四通橋事件」三周年

    國慶非慶,實為國殤 —— 暴政七十六年,吾輩當為自由民主而呼聲 釋放所以政治犯

    荷蘭十一國殤集會:號召全民反抗運動 荷蘭華人聯合譴責中共暴政

    中國「國殤日」:柏林舉行示威抗議 呼籲推翻中共暴政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追思萬潤南】萬潤南——2006年的青春物語

    悼念老萬:一生信念,矢志不移

    全球追思萬潤南先生文告——巴黎實體暨視頻連線追思紀念會

    全球婦女峰會召開 習近平呼籲拓寬婦女參政渠道

    【老陳時評】流亡者的悲歌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展示向日葵的土地:艾未未深入「戰爭腹地」拍攝關於烏克蘭的電影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四:豐饒之地–哥尼斯堡的傳奇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三:對啟蒙觀念的警覺

    中國人製造的「Made In Italy」如何改變普拉托?

    【田牧筆談】:又見巴黎——與智者相聚散記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獲得

    與審查者同行 中國出版業近十年的變遷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自由即奴役,父權是好的權力:《喬治.歐威爾之妻的隱形人生》序

    發動戰爭者反成美國貴客 普京已經贏了?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CHINA UND WIR · Ein riskantes Spiel

    為信仰與理想奮鬥一生——劉曉波逝世 8 周年紀念會

    台灣,怎麽了?

    看九州:關注中國的婦女權利

    達賴喇嘛和屠圖宗師——《喜悅》紀錄片帶給人類什麼?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嚴家祺新著
    • 嚴家祺新著
    • 老魏論天下
    • 六四專欄
    • 追思萬潤南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習近平繼續清洗軍方最高層,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落馬

    中國對川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China Played Its Strongest Card to Get Trump’s Attention. Will it Work?

    習近平為何願意在TikTok問題上讓步Why China’s Leader Xi Is Willing to Yield on TikTok

    「雞毛秀」被停播背後:得罪川普的高昂代價The F.C.C. Threatened to Punish Kimmel ‘the Hard Way.’ ABC Made It Easy.

    川普起訴《紐約時報》誹謗,時報:打壓獨立報導Trump Sues The New York Times for Articles Questioning His Success

    上一個 下一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人文天下

【追思萬潤南】萬潤南——2006年的青春物語

金鐘文 /金鐘
2025-10-28
在 人文天下, 追思萬潤南, 關注熱點
【追思萬潤南】萬潤南——2006年的青春物語

右下:萬潤南李玉夫婦1995年在巴黎飯局請過境的金鐘(中三人) 右上:劉濤(左)與李訥 左:羅征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萬潤南在2012年8月有《羅征啓:夭折的接班人》一文記其事跡甚詳。照片:作者提供

转换简体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Line分享到 WeChat

萬潤南病逝後,流亡海外的朋友們都在懷念他。我和他沒有很多的個人交往,「六四」後在紐約、1995年在巴黎,都有過聚會,印象斯文寡言,不像一個舞大旗的民陣主席。因為做雜誌需要,也曾多次向他約稿,多數是關於民運中的一些爭論。直到2006年,值文革四十年,他的資歷超過以「八九民運」為主體的海外民運界。不期然成為《開放雜誌》的撰稿人 。

推薦新聞

關於 「四中」還得說兩句

關於 「四中」還得說兩句

2025-10-28
【追思萬潤南】致勇者萬潤南前輩

【追思萬潤南】致勇者萬潤南前輩

2025-10-28

媒體慣例,是按時間表作文章,逢五逢十特別熱鬧。2006年5月,我們特設專題,研討「文革」這個說不完的故事,香港左派右派都無法迴避。《開放》將萬潤南的文章《我的學長胡錦濤》列為首選。 胡已在2002年接班成為中共領導人,早成為香港輿論的焦點。但還沒有如萬這樣「和他有過一段相當親密的接觸」的人的回憶發表。接著我邀請他寫他的文革故事,他同意。於是他每月一篇,連載於2006年6月起的開放雜誌上。他的文章坦誠,有獨特的可讀性。由於他的低調性格,在他已離世後,我發現不少轉貼都來自他二十年前的連載自述。

作為他的前任編者。感慨追思之餘,應該對這樣傑出的時代之子,作出新的評介,也是對一段被權勢扭曲的歷史的補正。胡錦濤和老萬(我們的暱稱)的清華大學背景,竟隱藏著一個中共權力場的港灣。他倆1960、1964先後入清華、到1966年都畢業被留校參加文革。1968又同時離校,分配工作,分別去了甘肅劉家峽和承德鐵路局。是六十年代幸運的知識分子典型 : 避過反右和大饑荒,在文革前受完高等教育。我重讀他的遺作,有溫故知新之感,也是愚生求知的難忘一課。


踏入清華園的南方富鄉子弟


那個時間段,雖有毛反修反蘇步步升級,九評出籠,氣氛尚沒有文革那樣瘋狂窒息。毛已提出「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口號,清華校長蔣南翔卻提出:「清華培養的學生,要在二十年後的國家政治中起骨幹的作用。」蔣校長的方法是以「政治輔導員」制度,培養出「聽話、出活」的人才。他在 「文藝社團」選了四名輔導員。重點是印甫盛、胡錦濤二人,萬潤南只是社團的活躍分子,在印胡二學長的領導下。

萬評說,蔣校長的理想也算不錯:二十年內出了胡錦濤等四名政治局常委。胡錦濤在1964年入黨,積極參與周恩來主導的造神歌舞劇《東方紅》演出。文革初期加入過井崗山414兵團,沒有深度參與造反。老萬因出身不紅,只是「小爬蟲」靠邊站。但可以參與旁觀熱鬧。

開心的記錄是在大串連時,他和胡錦濤一道從重慶乘船遊覽而下,胡在南京、萬在上海分別登陸回家探親。 一路上,胡只管照護他,不談文革。老萬說,胡在文革中就是低調隨和,與人為善,符合接班人要求的「逍遙派」。1987年,老萬主辦「四通」已有名氣,趁貴州開會之機,去看望已是省委書記的胡錦濤。見他辦公室依然簡樸,談話謹慎,送了他兩瓶茅台酒而別。

萬潤南文革初,已是64屆土木建築系讀完的工程師。他出生在江蘇宜興這個有耕讀傳統的名邑,父親是上海匯豐銀行的職員。他形容家風厚道,與鄰和睦,「從未與人紅過臉」,說了一個母親的故事:某年秋,母曬緞子絲綢棉襖於屋外,收衫時卻遺失,四尋不得。過久後,被母發現鄰居阿嬸一日穿著,露出了該襖的繡花邊……母見其欲蓋彌彰,反而自感不安,便拉嬸入家內,打開衣箱說,有些過時的好衫,你可以隨便挑吧。於是阿嬸魚目混珠、不覺尷尬……母事後跟潤南說:「人有時會做錯事的,千萬不要傷他的面子,傷面子如傷他的心,有時候就是絕了一個人的路。」老萬說,他一直記得母親的教誨。

有如此教養的成熟大學生,當然藐視文革,一位造反派頭頭朱成昭,比他更聰明,對他說文革:「導演是騙子、演員是瘋子、觀眾是傻子」。他認為是「很經典的獨立思考」。北大清華是中央領導關注的文革樣板。1966年7、8月,周恩來接見清華師生二十多次、親臨4次。萬潤南三次近距離觀察到這位大國總理,尤其8月18日毛首次接見紅衛兵,林劉周都隨行,清華隊伍靠得很近。他不忘兩個細節:一是毛林出場,林走得太快,要超過毛了,周連忙上去,扯住林彪的軍裝後擺,林幾乎要跌倒,周才鬆手。然後停住,等毛上前,周才和群眾跟上。二是毛在檢閱中曾將劉少奇拉到身邊,狀似親切誠懇,劉亦俯耳躬聽。萬很好奇,後劉家人告知,是毛在做劉的工作:不要因派工作組背包袱,是為黨擔過。回去和光美、孩子們說清楚……劉竟信以為真。萬說,一周一劉,一個厲害,一個愚忠,都不得了!


在紅色恐怖中接受洗練

至於江青,老萬聽過她的講話,一次在北大,上萬人的會上,都是空話、套話,令人噁心。竟然將毛家媳婦的事拿來講,還聲淚俱下。萬潤南甚至有一次看宣揚江青的文章,因其誇張肉麻,引起全身一陣陣起雞皮疙瘩,後來竟然想起這妖精,胳膊就會起雞皮疙瘩——害得他請蔣世俊同學的表哥腦外科醫生就診,一段時間後,才消失 (此症在美國稱為Hives)……

老萬說,他這些經歷雖然沒有死於紅色恐怖的那些人的悲慘,但是我個人真實的不會忘記的故事。他準備寫三本書:清華歲月100篇、四通故事100篇、流亡生涯100篇。現在先挑幾篇,給雜誌發表。

老萬見《開放》發表一篇批判劉賓雁的文章,內心對「非白即黑」的看法很反感。終於寫了一篇沉痛的文章(開放雜誌2006-3月號),他自省道:「我們這代人完全是在黨文化教育下成長的,雖說因六四在政治上和共產黨分道揚鑣了,但一開口、一舉手、一抬足處處是黨文化的印記,所以會招來許多口誅筆伐。」他讚揚賓雁:「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毛澤東的警語, 道出了根除心中賊的長期和艱難。」

又以蘇東波,西歐左派退潮為例,指中共只認第一種忠誠,否則就是反黨、叛黨。鼓吹「第二種忠誠」,不正是鼓吹反黨叛黨嗎?萬潤南記得清華園裡的「紅色恐怖」,描述了「血統論對聯」(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最初瘋狂。對譚力夫(後任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明明無理,卻那樣雄辯、極具煽動力,感到非常徬徨、沮喪。例如譚說:「地主兒子想到土改,躱在被子裡磨牙的聲音,我們都可聽到,這就叫階級烙印!」

幸好有了一個遇羅克。是老萬心中的英雄。他推崇遇羅克的《出身論》寫得那麼透徹和準確。和同時代的馬丁路德一樣偉大和不幸被殺。老萬說他也有一個夢:每年三月五日,成為全國的「遇羅克日」。激勵一代代中國人說真話。他說,今天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什麼是文化大革命。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大革文化的命」。關於清華文革初期的暴力造反,罵人打人,老萬說有一種生理性的厭惡,老毛在天安門城樓一句「要武嘛!」就把人的獸性激發到近乎瘋狂。一個個如花似玉的小姑娘,一張口就是「滾你媽的蛋!」打起人來那股狠勁。

他永不會忘記拆毀美觀的「二校門」的那天(196-8-24),他在現場。那是清華紅衛兵的第一場浩劫。他們用汽車拉倒校門,再要「黨委、黑幫」來清理廢墟——有的滿臉墨汁,有的陰陽頭。掛牌子、戴高帽。紅衛兵監視、毆打。最慘者李傳信(十八年後清華黨委書記)。何東昌腿被打傷,被迫在地上爬行(十六年後的高 校部長)……。文革中清華被打的人無數,死了二十九人。這是大場面。小場面呢,老萬記得在南下串連的火車上,一個小女生押送一位掛牌的頭髮花白的「地主婆」。她特意讓老人站在車廂交接處,每當車晃動老人想移動一下,女紅衛兵就揮舞皮帶抽打她……老萬說,沒有人制止,包括他本人。他對自己怯弱,無言可悔。


羅征啟:一曲失敗的莫扎特樂章


萬潤南的文革回憶,沒有迴避自己的角色。他當時是清華三個「修正主義苗圃」中的文藝社團成員(另兩個是輔導員、體育隊),是校刊的文藝副刊編輯。「文藝社團」組織較雜,支部書記印甫盛、團長胡錦濤。他們上面還有一位羅征啟: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從出生年齡看,萬潤南最小1946年、印甫盛1944年、胡錦濤1942年、羅征啟老師1934年。這個系列,可以說是毛鄧時代,一支權力邊緣的別動隊。

他們沒有太子黨的血統,有被稱為團派的因緣。萬潤南和他們並無政治上的標記,卻有一點文化上的瓜葛。那就是令老萬難忘的「莫扎特音樂與入黨談話」,成為他清華歲月裡一段「和諧的樂章」。萬潤南在清華大約五年。雖然他在高中連續三年是學生會主席,進入清華兩年卻不算「積極分子」。1966年初,他已買好車票回家探親。突然通知他開會討論他的入黨問題。他才知道入黨介紹人是羅征啟、印甫盛。返校後,通知他入黨已經通過。介紹人羅征啟要和他談話。這是規矩,新黨員照例要接受一次入教的共產神父的訓示。

……去到羅家,這位宣傳部高幹看到萬潤南有點緊張,臉發紅,笑了笑,他畢竟比萬大十二歲。他給了小萬一個意外的提議:「萬潤南,想不想聽莫扎特?」萬對此啞然。羅放唱片,並自己拉起小提琴伴奏。萬回憶道:「我不懂音樂,只能用心感受。那天,羅征啟沒有告訴我什麼是共產主義,卻給我啟蒙了莫扎特。」那優雅、柔情、活潑的跳躍、緊湊的快板……萬開始打量「這個不同凡響的黨官」,「他帥得有點像拜倫,有一股貴族氣。」

——老萬說,他把入黨寫得這樣輕鬆,沒有誇張,早聽說羅老師的小提琴出色。那時一個角落的浪漫,不足為怪(令人想起蘇共批判蕭斯塔科維奇時,政治局委員日丹諾夫竟能上台彈奏蕭樂曲中的有誤之處)……文革一來,羅征啟就成了被打倒的黑幫,印甫盛是黑幫爪牙。萬潤南則為被羅毒害的青年。羅被抄家,一些精美的西方美術畫冊,被批判為「羅征啟的醜惡靈魂」。 蒯大富在清華不可一世時,羅因是蔣校長的筆桿子,曾被酷刑批鬥,夜逃昌平。其弟在批鬥中死去。武鬥升級,老萬參與將羅轉移廣東汕頭,後返校,又遭狠鬥,江青手下的「遲群小謝」欲拉攏羅未得。

萬潤南說,中國本來可以有一位不怕自由化的總書記,他指的是羅征啟。事緣文革後,羅出任清華黨委副書記。在胡耀邦的第三梯隊之前,接任團中央書記,並成為第一批入中央黨校學習的重點培養接班的小組組長(田紀云、尉健行等為成員)但羅的仕途遭到挫敗。因一封致陳雲的信,反映其子陳元欲私佔留美名額,被陳雲大罵,「清華造反派不可重用」(羅曾協助萬潤南起草「414思潮必勝」,毛予否定)。陳元遂轉社科院,羅亦派往深圳辦大學,任深大校長。1989年北京學運起,羅又表態要求結束垂簾聽政、召開人大問責李鵬——結果被定性為「官辦動亂」,罰以「雙開」。朋友形容他「一無所有、只餘夫人」。

印甫盛,科技能力極強。他走了電腦開發之路。並引導萬潤南學軟件編程序,1984年聯絡萬潤南、沈國鈞等七人,二萬元起家,在海淀成立四通公司,萬任總經理,請段永基合作,將日本打印機改造成可以打印中文,暢銷各地,大賺二十多萬元。三年後營業額達到五億元, 1988年達10億元,分公司百餘家。成為排名第一的信息產業。中國民營企業的象徵,並引起國際的重視……直到介入六四事件。萬潤南這樣調笑地概括他在中國的歷程——「我不經意就入了黨,一不小心創辦了四通。」和胡錦濤的關係呢?他這樣交代:「1989年政治風波後,我們的人生軌跡趨於兩極。但在我內心深處,還是默默地祝福他。 能順利接班,然後能有所作為。」他說,聽到他派人去了解歐洲社會民主黨時,會燃起某種希望;然而看到他「學古巴朝鮮」的講話(刊於開放雜誌2004年12月),又讓人極度失望。

和劉濤的一段傳奇姻緣


老萬是一個心地開闊、善解人意的人。他對香港新聞界有相當的了解。記得我向他約稿時,特別提到他和劉少奇女兒的婚姻事,我問得很客氣,因為這是他的私人領域。他表示沒有問題。事情涉及劉家,一個國家主席的事。稿子來到,寫得很坦直,雖然不是傾囊而出,但足以使讀者滿意,尤其是背景令人嘆息。

劉濤是劉少奇和前妻王前的女兒,清華自動系九班生,開始造反時,批蔣南翔,風頭超激,劉少奇遭殃後,又貼出兩張敗壞劉名聲的大字報,一時沉淪。老萬做校刊副刊編輯中有位女生傅烈和劉濤是室友,她們如姐妹,比萬年紀大兩歲。傅告訴萬,同學們都不理劉濤了,她也要和她劃清界限。萬潤南表示:「不可以,你們是朋友,不只是同學,會傷害她很大,朋友就是要在患難時見真情。」真是「一語定乾坤」。這句話給了劉濤母親王前很大震撼。王前執意要見這位敢於同情劉少奇的勇士萬潤南。他們見了。王前非常滿意,「對我熱情得不得了。夜深了,還不讓走」。(王前丈夫聶真也是黑幫,豈敢夜容生客?)只得由劉濤陪萬出去找個「棲身之處」。

最後在一片黑暗中,找到西直門火車站候車室。萬寫道:「這是我們度過的第一個良宵」。不必追問他們的情蹤……王前這位心如火急的親家,已經邁出決定性的一步:她不徵求萬潤南的意見,就給清華領導(工宣隊)寫了一封信,「宣布我是劉濤的男朋友。我的那層窗戶紙,就這樣給王前捅破了。」消息傳開,清華園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成為1968年校園八卦新聞。萬潤南以紅樓夢的「好了歌」敷衍其事。他才22歲。被分配在北京鐵路局承德機務段工作。王前則迫不及待安排他們「生米煮成熟飯」。萬感到好像有天鵝怕蛤蟆飛走的隱衷。

這對被「包辦」的夫婦在承德住下來。從交友、結婚、生子、前後共四年。兩人生活在政治壓力下,不知道有什麼快樂的事。1972年他們談成分手。劉濤回到北京。原因何在? 這場落難公主和窮小子的婚姻,必然帶著那個時代的戲劇性。那時,紅衛兵被趕下鄉、劉少奇慘死、林彪叛逃蘇聯——顯示一個重要的轉折出現,黨內外都看到文革的失敗。開始「落實政策」。王前母女怎樣重審她們的遭遇呢?萬潤南給劉濤與弟妹講過:「我從來不相信劉頭上的三頂帽子(叛徒、內奸、工賊)……不超過二十年,你們父親的問題肯定會平反。」

他的預見來自蘇聯的先例,布哈林等被史達林殺頭的反黨分子,後來都平反了,因為罪名太荒謬。他從王前家裡看過不少「內部讀物」(包括斯特朗、第三帝國的興亡等等)。常常想,毛時代不過去,是沒有希望的。他知道王前十七歲嫁給劉少奇,十八歲生劉濤,現才四十出頭,一定會有很多想法。那年頭年輕人能知道水有多少呢?萬對王前有好感:「可憐天下父母心」。(按:1976年毛死之際,劉濤和男友策劃從雲南偷渡出境失敗,被拘二年獲釋,據官傳她帶著資料企圖出逃美國「出賣自己」。事後無人問津。——可能欲步史達林女兒後塵……)

萬潤南接著寫了一段留蘇的異國婚姻,文革中無端打成「蘇修特務」而活活拆散的悲劇。他看到這種天天包圍著你的無奈,獨身在承德,1972-1978,長達八年。「 24歲到32歲,是絢麗的人生,卻成了我的沉潛處、傷心地。」他帶著兒子萬方,除了讀書,就是每天聽《美國之音》(包括它的音樂)。上班不久,當了鐵路中學教師。每年鐵路局有一張免費票回上海探親,也備感落寞。

一次巧會中學女同學。兩人一見如故。彼此傾訴虛度年華的苦悶,天天在上海「壓馬路」,將兩公里的肇家浜林蔭路,走到曠野,只見天上一輪彎月。他倆想在一起,柔情眷永。但要她放棄上海戶口,去到承德山溝裡。又是茫茫遺恨……。萬潤南調回北京,是1978年中共三中全會決定調整經濟體制後,進入中科院計算中心的事,作為一名軟件工程師,1980年為進口日本電腦而首次出國東瀛、美國進修……大踏步展開他在信息業的宏圖大志,創建四通,一飛衝天。直到六四。

他的粉絲懷念這位「曾令世界驚艷的中關村儒商, 將軍一去,大樹飄零」。——這篇文字來自於老萬自述的青春物語,充滿了齊瓦哥式的一個殘酷時代的內心壓抑和真實的觀感 。在命運的作弄下,老萬沒有放棄的是他的文學嗜好,他有一首詞在記憶中留下來,描寫他和劉濤的那段姻緣:

《偏向絕處飛》昨怨鵲橋短,今恨銀河遙,寒夜漫天霧繞,初會三角島、同是混世先知鳥,比翼何必曾同巢。雙飛上九霄、偏向絕處飛、心比天還高。相聚歡,別離恨,虎狼嚎。恨心相逼,一腔怒火沖天燒。痴情兩相依偎,無語淚濕雙襟,驛站度良宵。誰言冬夜長,神鳥啼破曉。

2025-10-24 紐約

轉載自《新世紀》

標籤: 追思萬潤南金鐘
分享Tweet分享分享
上一篇文章

關於 「四中」還得說兩句

金鐘

金鐘

相關文章

關於 「四中」還得說兩句
北京觀察

關於 「四中」還得說兩句

2025-10-28
【追思萬潤南】致勇者萬潤南前輩
追思萬潤南

【追思萬潤南】致勇者萬潤南前輩

2025-10-28
「黨啊黨 你為什麼成了腐敗的溫床?」
政經論壇

「黨啊黨 你為什麼成了腐敗的溫床?」

2025-10-27
台灣的歐洲戰略勢在必行
政經論壇

台灣的歐洲戰略勢在必行

2025-10-27
【追思萬潤南】溫暖與睿智的萬潤南
追思萬潤南

【追思萬潤南】溫暖與睿智的萬潤南

2025-10-27
【追思萬潤南】北明追憶萬潤南
追思萬潤南

【追思萬潤南】北明追憶萬潤南

2025-10-27

熱門文章

【追思萬潤南】 巴黎追思萬潤南紀念會發言

【追思萬潤南】 巴黎追思萬潤南紀念會發言

2025-10-25
紀念第106個「10月17日」——蹭網發推之一二七

紀念第106個「10月17日」——蹭網發推之一二七

2025-10-20
陰雲之下的紀念:倫敦與曼城聯合紀念「四通橋事件」三周年

陰雲之下的紀念:倫敦與曼城聯合紀念「四通橋事件」三周年

2025-10-14
中秋添堵——蹭網發推之一二三

中秋添堵——蹭網發推之一二三

2025-09-29
認識捷克與斯洛伐克

認識捷克與斯洛伐克

2025-10-27
「空中電站」「空中捕風傘」來了!中國高空風電發展取得新突破

「空中電站」「空中捕風傘」來了!中國高空風電發展取得新突破

2025-10-03
「歷盡滄桑無怨悔」四通創始人 民運領袖萬潤南病逝巴黎

「歷盡滄桑無怨悔」四通創始人 民運領袖萬潤南病逝巴黎

2025-10-14
歐洲之聲

歐洲之聲網站根植於歐陸,創刊於庚子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數據化時代早已來臨,面對浩瀚的知識和信息海洋,太容易迷失方向。作為長年的媒體工作者,本網刊願為華語世界的讀者傳送平實可靠的資訊,也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有識之士及愛好文藝的友朋提供寫作發文的平台。祈望這裡成為志同道合者共同耕耘的園地。

分類

  • English
  • 人文天下
  • 人權觀察
  • 六四專欄
  • 北京觀察
  • 古典音樂
  • 嚴家祺新著
  • 墨爾本夜語
  • 專文
  • 政經論壇
  • 文學世界
  • 未分類
  • 歐洲風情
  • 比爾曼自傳
  • 淇園漫步
  • 潤南文苑
  • 田牧新著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老魏論天下
  • 胡平論政
  • 視頻薈萃
  • 追思萬潤南
  • 關注熱點
  • 雪山下的火焰
  • 香江寄語
  • 歐洲風情
展示向日葵的土地:艾未未深入「戰爭腹地」拍攝關於烏克蘭的電影

展示向日葵的土地:艾未未深入「戰爭腹地」拍攝關於烏克蘭的電影

2025-08-26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四:豐饒之地–哥尼斯堡的傳奇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四:豐饒之地–哥尼斯堡的傳奇

2025-08-19

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關注熱點
  • 政經論壇
  • 人權觀察
  • 人文天下
  • 歐洲風情
  • 文學世界
  • 視頻薈萃
  • 專文
    • 墨爾本夜語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北京觀察
    • 潤南文苑
    • 淇園漫步
    • 老陳時評
    • 雪山下的火焰
  • English
  • 古典音樂
  • 田牧新著

© 2020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歐洲之聲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通過使用表示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