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中國剛剛在太空烹制了新鮮雞肉。28分鐘!這就是中國太空烤箱在400公里高空將腌制好的雞翅變成金黃酥脆、熱氣騰騰的美味佳餚所用的時間。這是世界首例,得益於一項技術壯舉:在零重力環境下烹飪,而零重力環境下哪怕最微小的火花都可能釀成災難。
經過幾十年的凍干食品時代,中國天宮號的宇航員們重新定義了軌道上的生活,中國也展現了其雄心壯志:太空將不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實驗室。
本次神舟二十一號飛船的乘組人員包括一名32歲的航天員武飛;他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航天員。也是由他在天宮空間站上從軌道上的烤箱中取出第一批烤雞翅,世界首例!
10月底,一台通風烤箱跟着搭乘神舟二十一號飛船進入中國空間站天宮。自此,目前在軌的六名航天員開始體驗一項史無前例的壯舉:在零重力環境下烹飪新鮮食物。
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周一發布的視頻顯示,航天員武飛將腌制好的雞翅滑入牆壁隔間,28 分鐘後取出,雞翅金黃酥脆,熱氣騰騰。
無論身處何地,我們中國人都愛吃熱食。我們寧願自己烹飪,也不願吃速凍食品。 劉偉博(音譯),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工程師
微重力環境下的一項重大技術挑戰
這項壯舉絕非易事。在失重狀態下,自然熱對流並不存在。蠟燭火焰會因自身燃燒而熄滅,煙霧會滯留在燭芯周圍。因此,為了使食物均勻受熱,中式烤箱採用了類似空氣炸鍋的風扇來循環熱空氣。
溫度達到攝氏190度,遠高於普通加熱系統的100度,使食物能夠焦糖化。
主要的挑戰依然在於過濾。在壓力環境下,每一個顆粒都至關重要,因此該設備採用了高溫催化系統和多層過濾裝置,俾能有效捕獲油煙和油脂。“我們把排氣罩設計在烤箱內部,” 中國航天員培訓中心的一名研究員(宣勇)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解釋道。所有可觸及的表面都保持低溫,以防止燙傷。
這次實驗與2019年在國際空間站進行的實驗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烤一塊餅乾就需要長達兩個小時。而在這裡,雞翅和黑胡椒牛肉塊不到半小時就出爐了。另一個主要區別是:國際空間站的餅乾是用預先成型並冷凍的麵糰製成的,此前從未在軌道上食用過。
這些食物被冷凍後帶回地球,僅用於科學分析。而中國宇航員則直接在太空烹飪和食用新鮮肉類。
除了技術演示之外,心理層面也至關重要。南京大學航天工程系教授康國華強調說:“空間站不僅僅是一個實驗室,它也是航天員的家。”
對於為期六個月的任務而言,能夠烹制地道的餐食直接有助於維持士氣。目前的菜單包含190種菜品,以十天為一個周期。中國毫不掩飾地將這一發展與早期載人航天任務中使用的凍干食品管相提並論,在西方面前毫不掩飾地展示其太空雄心。
轉載自《法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