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是人類史上十分悲慘的一百年,兩次世界大戰,世界兩度被極權主義的思想佔領—— 法西斯和共產主義,而後者又讓兩個大國,俄羅斯和中國接受馬列意識形態洗禮,至今尚未步出其陰霾。歐洲一先一後遭到法西斯和共產主義的荼毒,所幸,在相對來說較短的時間內,擺脫了夢魘,先是1933〜1945之間,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樓塌了,納粹法西斯主義徹底垮台消滅;之後1945〜1989,東歐共產主義陣營的國家成為蘇聯衛星國,隨著柏林牆的坍塌,亦紛紛解體,和平過渡轉型為民主體制。接著,連老大哥蘇聯本身也都分崩離析,大家爭先脫離國聯體。如今世上還剩下一個共產主義的百年老店中國和幾個小國。
華沙條約確定了德國波蘭的邊界
當然,柏林牆雖是一夜之間(1961)砌造的,卻不是一夜間(1989)鬆垮的,它的牆角下有兩百多亡魂,都是在那28年之間,逃亡不遂,命喪命黃泉的。「挖牆腳」的工程其實早就開始了,而且以各種各樣隱形顯形的方式開展,本文要談其中一個關鍵的故事,一個看似平淡,無血無淚的場景,卻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歷史性作用。這個戲劇性的事件,發生在五十年前的12月7日。當時聯邦德國(西德)的總理威利•布蘭德(Willy Brandt1913〜1992)到波蘭訪問,目的是為了跟波蘭簽訂華沙條約(Warschauer Vertrag)。在此條約中,德國和波蘭之間的領土界線,被確定在奧得河-尼斯河(Oder-Neisse-Linie),即此河以東的領土,全部歸屬於波蘭。兩德於1990年統一之後,再一次確定了這個條約,即將十九、二十世紀二戰前,屬於德國前東部領土(Ostgebiete des Deutschen Reiches佔原國土的1/4)都讓給波蘭,成為永久的定局。
總理突然下跪震驚世界
簽訂這樣的條約是大事,但是真正引起世界矚目的是另一個場景。這次訪問中布蘭德來到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他在敬獻花圈的那一刻,突然下跪,在被納粹德國殺害的死難者的石碑前,默哀了半分鐘。時間停擺了,波、德雙方陪同的政治家,在場的攝影記者都被這意想不到的舉動驚呆了,消息和圖片傳來,震驚了整個世界。作為戰後崛起的經濟強國,德國總理到政治經濟都弱小的鄰國波蘭去,不僅簽約割讓土地、賠款,還下跪,這在歷史上還真是沒有先例的。據一位陪同的德國官員後來接受採訪時,說他曾問過布蘭德,這是事先就想好的,還是臨時起意之舉,布蘭德說:「我當時突然感到,僅僅獻上一個花圈是絕對不夠的。」
華沙一跪,為布蘭德贏得了世界的掌聲和次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也從此開啟了東西方對壘陣營之間的理性和談的「東進政策」(Ostpolitik)。
下跪表示真誠的認罪懺悔
當時西德國民怎麼看自己國家元首下跪之舉呢?據《鏡報週刊》(Spiegel)的調查,48%的人認為太過於屈尊了,41%的人認為很恰當,11%的人沒意見。華沙當年1944年 8月 至10月的起義抵抗納粹,的確是淒慘悲壯無比, 造成近20萬華沙人喪命,起義軍傷亡約4萬,德軍傷亡2.5萬,全城85%被夷為平地。筆者數次訪問華沙,今日華沙城中心那些古樸典雅的皇宮、教堂、樓房,都是波蘭人戰後一磚一瓦重新按照舊日的模型重建的。回顧歷史,眼前浮現當年的慘劇,能夠領會布蘭德的懺悔贖罪心情,他的下跪並不屈辱,反而體現了一種原初的人性和良知,這是基督教精神裡面的真諦,真誠的認罪懺悔,是可以被原諒,被接受的。相信「華沙之跪」化解了許多波蘭人對德國仇恨的心結,也觸動加強了東西陣營政治家相互和解的願望。
染血的土地之爭
看看我們今日世界中所瀰漫的怨氣仇恨,跟鄰國為了領土之爭,不論是以色列
佔領的敘利亞所屬的戈蘭高地、俄國霸佔克里米亞、印度巴基斯坦之間、印度中國之間、印度尼泊爾之間、日本和俄國之間,還有如今戰事激烈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疆之間的武裝衝突,都是為了爭奪土地和資源。想想,要是二戰後,德國不願意將原來東部的領土讓給波蘭,那麼今天歐洲的局勢就不是這樣了,也許早就又爆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又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為了那塊土地喪失性命,家破人亡。德國戰後的認罪、反思、賠償、懺悔是真誠而實在的,如今它成為一個堅定的民主國家,富裕安定,惠及諸鄰,沒有德國人會為奪回「祖國」的「神聖疆域」去吶喊奮鬥,他們承認納粹的罪孽,願意承擔後果。這樣的選擇不是很智慧嗎?
何時會有「南京一跪」?
回顧上世紀歷史,想來日本不僅欠我們「南京一跪」,日本政府或天皇也更應當向中日戰爭中犧牲的數千萬中國人下跪,缺乏真心誠意的道歉,中日雙方的心結永遠打不開,後患可謂無窮。兩國之間一有什麼矛盾和爭議,仇恨情緒立刻翻騰而來,淹沒理智。受盡被欺凌強佔之苦的中國,現在「崛起」了,它霸凌西藏、新疆、蒙古、覬覦台灣,說這些地方「自古以來」就是華夏疆土,這種陳舊的政治思想,只能禍害人類,用人民的性命去血染疆域,不是國家之福,人民之福。 如果漢族中國人能夠換位思考,想想少數民族的心中感受,他們希望能做自己故鄉土地的主人,只不過要求真正的自治,並非要獨立出去,另起爐灶,這樣的權利都不能給他們,如何能服人心。理性、和平、寬容是化解紛爭、矛盾和仇恨最佳的,也是唯一的手段。
台灣《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