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日
各位知青朋友:大家好。感謝會議的組織者。我是1965年10月濟南赴青海建設兵團第十二師的知青,青海建設兵團8000多知青都是文革前的產物,他們來自濟南,青島,煙台淄博等山東八個城市。這批知青中的絕大部分,都是1965年高初中應屆畢業生。其中不乏品學兼優的學生。由於家庭出身的原因,這批人檔案裏蓋有「該生不予入取」的紅章。那個年代,「黑五類」子女在參軍,就業方面遭到的歧視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權衡利弊,參加建設兵團已成為當初最佳選擇。 更何況走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是革命青年的必由之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選擇。
青海兵團是在格爾木勞改農場和廢棄的馬海農場的基礎上建立的,這裏我要說一下馬海農場。
馬海農場是1959年到1961年期間,為開發青海農業,在河南招募數萬青年開荒造田並最終廢棄的。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數萬河南青年最後僅剩下區區六七百人,大部分都餓死在馬海和餓死在逃出馬海的路上。能逃回家的是極少數。當年青海有這樣一條規定:汽車司機凡帶走一個河南青年,以破壞青海開發論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從馬海北到敦煌,柳園,東到西寧,南至西藏,西至新疆 ,連綿幾百公里上千公里的戈壁無人區。周圍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重重包圍。簡直是插翅難逃。山東知青到達馬海之前,青海調動了大批幹部,勞改農場的職工,犯人,對已經成木乃伊的屍體進行了大規模的處理。1966年4月份知青到達馬海之後,還在河南青年住的地窩子裏見到過干屍。那才是;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我們的師長王宗章現役軍人,短短幾年,就姦污女知青100多人,在中央的幹涉下才將他繩之以法。文革後,他恢復黨籍軍籍住進了幹休所。結果又把幹休所裏一個老幹部的孫女給強奸了,結果又進去了。還有文革中對知青的種種迫害,捆綁吊打的,迫害致死的,數不勝數。這些苦難和罪惡的制造不僅是人性的醜陋,更多是權利作祟。
還有很多故事,在《昆侖山下》文集中收入的我的拙作《有這樣一個知青》和《另類昆侖》裏都有過簡單的描述。不一一列舉。
根據青海兵團知青魏兆基先生初步統計,由青海兵團知青出版和非正式出版的圖書,文集,紀念冊多達四十幾種,目錄已經在群裏公布,這些書籍,多層次,全方位輯入了知青在青海兵團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們書寫歷史,撰寫回憶錄的目的,就是要把這些「遺忘」或者選擇性遺忘的歷史還原,用細節訴說歷史真相,秉筆直書,告訴後人一個個真實的上山下鄉的故事。以史為鑒,發現災難的根源。使後來的當政者對歷史有起碼的畏懼感,讓他們知道,歷史是有記憶的。我們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而使他們的任性有所收斂,使國家少走彎路,子孫後代的青春不再蹉跎。而不是巧言令色的把苦難包裝成偉業,把美化和掩蓋罪惡當成政治正確或者什麽正能量的陳詞濫調,都是對歷史的極不負責任。
一將功成萬骨枯,知青中,那些跨過苦難走向輝煌的成功者畢竟是少數。我想說:我寧願不要今天所謂的成功,也不願去承受和不應該去承受那不該有的苦難。我想說;在今天這些成功者的背後,掩蓋了多少普通知青的血淚苦難。這些人的成功不代表知青的成功,這些人的輝煌不代表知青的輝煌。知青大多數一生都在社會的底層苦苦掙扎。今天那些掌握著知青話語權的成功者,在你們謳歌盛世讚美成功之前,請用幾秒鐘的時間想想他們和他們的子女,想想我們和我們的青春。那些田園牧歌般的故事不是我們的過去。
1979年9月15號,忍無可忍的數千青海知青,擡著棺材,打著橫幅,沖擊了青藏鐵路一期工程西寧到格爾木的通車典禮。棺材上寫著「不回家 毋寧死」。他們冒死請命,孤注一擲。由於他們的決絕,才打開了青海知青回家的通道,終結了18年悲催的歷史。那些為眾人抱薪者慷慨悲歌的故事,才是我們不能忘記,應該認真書寫的歷史。
謝謝大家。
轉載自《倍可親》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