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敏勇為臺灣知名詩人、文化評論人、翻譯家,出生於臺灣高雄縣旗山鎮(今高雄市旗山區),在高屏地區成長,短期居留台中,現為台北市民。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畢業,曾任圓神出版事業機構社長、笠詩刊主編、台灣文藝社長、台灣筆會會長、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和平基金會董事長、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1971年至今,李敏勇譯讀許多國外詩人的作品,本身的創作則以詩為主,兼及散文和評論。2007年,獲得臺灣藝文界最高榮譽國家文藝獎。並曾獲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台北西區扶輪社文化獎、王康陸人權獎。
1993年到1994年,我出任台灣筆會會長。成立於1987年2月15日的台灣筆會,異於中華民國筆會,有在野的、異議團體的性格。當時,仍處於戒嚴時期,解嚴是過了幾個月的事。後美麗島事件的1980年代,追求民主化、自由化成為某種社會風景。台灣筆會的宣言為一群台灣作家對時代留下見證。
作家應當是一個精神的政府。
作家應當是社會的良心、時代的證人;也應當是心靈的守護神,希望的領航員。
作家應當站在人的立場;堅持公理與正氣、信守和平與愛、追求善美和真實;透過文學和藝術的創作、評論和研究、透過社會批評、更透過文化運動,彰顯其意義和價值。
因此,作家應超越一切黨派和政治權利,自成健全強度的體系。
但是,四十年來實施戒嚴體制的台灣,作家沒有扮演正當角色的充分自由,也沒有發揮應有功能的理想環境。在長期政治和商業公害侵襲下,雖然有些作家在困厄中堅持在野立場,努力實踐作家職志,卻也有些作家淪為政治附庸和商業幫閒,有些文藝團體在濃厚官方色彩籠罩下,限制了文學藝術的健全發展。
反省過去,由於多數作家既未能建構一個精神的政府,監督政治權利,也尚未能創造出世界性作品,得到社會的肯定和尊敬。以致喪失了應有的藝術和倫理位置。
在改善和沉淪的轉捩點,我們看到許多關心台灣前途的理論和實踐、批評和建設,一波一波前仆後繼展開,已獲得社會的重視支持,產生了成效。台灣的作家應當在認識上做全面的覺醒,在實踐上做徹底的投入,善盡社會責任。
我們深信:政治民主化、經濟合理化、文化優質化是台灣社會的理想和憧憬。唯有全面的社會改革,才能重建我們的社會。而文化運動是一切改革的根源,唯有全面性的社會改革,才能改善社會體質。
我們信守作家的藝術良心,將從各種創作、評論、研究,從文化運動,積極扮演作家角色,發揮作家功能。
我們呼籲:所有作家做時代證人、社會良心;落實本土、開放胸襟;以世界性視野,開拓台灣文學藝術的新領域。
我們要求下列文化改革:
一、確保作家創作自由:反對以任何方式壓制言論自由。
二、維護作家尊嚴:反對黨、政、軍對文藝團體的籠絡和箝制。
三、促進出版、影視、戲劇的發展:反對任何不當檢查、查禁、查扣。
四、開放一切文學藝術資訊:反對一切阻礙思想交流的措施。
五、解除對所有大眾傳播媒體的限制:反對報紙、電視、電台及其他資訊的壟斷。
六、尊重台灣本土歷史、文化:反對任何扭曲、竄改。
七、尊重台灣地區各種母語:實施雙語教育,反對一切妨礙母語傳播的設施。
八、增加特級學校台灣歷史、文化課程,並設立台灣文學藝術研究機構,反對忽視台灣本土的教育政策。
台灣筆會的成立,是台灣作家強烈認同這塊土地,關心台灣全體住民的再開始。願台灣作家共同努力,創造台灣新文化,建設理想社會。
我是繼楊青矗、鍾肇政、陳千武諸式,繼任會長的。在我之後,李魁賢、鄭清文、李喬,繼而鄭烱明、曾貴海、彭瑞金⋯延續了行列。我出任台灣筆會會長之前,連續為三任前期會長擔任秘書長的工作,為會務協力。出任會長的即時,計劃了和兩年任期相符的台灣筆會聯誼月餐會(Taiwan Pen Dinner Club),每月第三個週末晚上,在台大校友會館二樓西餐廳,邀請來賓主題演講。參與者是以名譽會員和一般會員的台灣筆會會員和社會友人。持續不輟的兩年二十四個月餐聯誼會,留下台灣的二十四堂課。
當時的演講,熱心的莊紫蓉不只參加了全程,更記錄了全程,也披露在台灣時報副刊提供的台灣筆會月報專欄。台灣的二十四堂課就是每一場的演講文本,呈顯的是主題的精華。涵蓋不同領域,幾乎是當時我熟識的,在台灣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課題的卓越之士的言說。
台灣仍未真正完成國家的正常化。1996年,總統直選,歷經多次政黨輪替執政,未正常化的國仍然要有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化省視與真實觀照。台灣筆會成立宣言的政治民主化、經濟合理化(福祉化)、文化優質化,仍然提示社會責任的省思要求。在1993年到1994年留下來的演講,以台灣筆會留給我們國度的信物─台灣的二十四堂課─或是某種瓶中信般的禮物,是我,也是台灣筆會的一點心意。
謝謝二十四位主講人,其中有些已離開人間,與我們告別。因為這些講辭,二十四位主講人是常在的。謝謝你們在台灣筆會的聯誼月餐會,留下各自在你們領域對台灣朝向正常、健全、進步國家的精闢之見。謝謝莊紫蓉,在經過二十多年,妳記錄的這些卓越之見,才編集成書出版。謝謝台灣筆會聯誼月餐會的參與者,你們讓台灣筆會以有意義的形式連結了我們的國度。
附件:
作者/編者:李敏勇 出版社:春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3-10
作者李敏勇的話:
台灣的二十四堂課就是每一場的演講文本,呈顯的是主題的精華。涵蓋不同領域,幾乎是當時我熟識的,在台灣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課題的卓越之士的言說。
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運動進入高峰期,海外異議份子紛紛返台與國內各種領域、多面向的參與,共同交會出進入二十一世紀政黨輪替的新時代。台灣筆會在1993年〜1994年,兩年24個月,以台灣筆會聯誼月餐會,在台大校友會館連續24場演講餐會,多面向觸及台灣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課題,留下台灣的24堂課。
寧靜革命進入新世紀已有過20年,當年24位演講人,有些已辭世,24堂課收錄的精闢見解,永遠留在人間。本書的出版,見證一個時代,記憶一段歷史。
轉載自台灣《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