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聲發刊詞 Eng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隱私條款 Privacy Policy
  • 提供新聞 Authors contributions
  • 連絡我們 Contact us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 首頁
  • 關注熱點

    悼念老萬:一生信念,矢志不移

    全球追思萬潤南先生文告——巴黎實體暨視頻連線追思紀念會

    中國對川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China Played Its Strongest Card to Get Trump’s Attention. Will it Work?

    全球婦女峰會召開 習近平呼籲拓寬婦女參政渠道

    歐美招牌褪色 台灣巴西等意外之地或成民主典範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中國對川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China Played Its Strongest Card to Get Trump’s Attention. Will it Work?

    歐美招牌褪色 台灣巴西等意外之地或成民主典範 

    稀土禁售令:中美科技戰「核爆」臨界點

    堪稱飛彈島的台灣防空飛彈密度已排在世界前三名,為何還需要打造「台灣之盾」?

    外交語言反覆無常 正是川普的標誌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陰雲之下的紀念:倫敦與曼城聯合紀念「四通橋事件」三周年

    國慶非慶,實為國殤 —— 暴政七十六年,吾輩當為自由民主而呼聲 釋放所以政治犯

    荷蘭十一國殤集會:號召全民反抗運動 荷蘭華人聯合譴責中共暴政

    中國「國殤日」:柏林舉行示威抗議 呼籲推翻中共暴政

    「國殤日」抗議中共專制,反對倫敦建設「超級大使館」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悼念老萬:一生信念,矢志不移

    全球追思萬潤南先生文告——巴黎實體暨視頻連線追思紀念會

    全球婦女峰會召開 習近平呼籲拓寬婦女參政渠道

    【老陳時評】流亡者的悲歌

    「10•13」又一次嵌入中國歷史——蹭網發推之一二六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展示向日葵的土地:艾未未深入「戰爭腹地」拍攝關於烏克蘭的電影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四:豐饒之地–哥尼斯堡的傳奇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三:對啟蒙觀念的警覺

    中國人製造的「Made In Italy」如何改變普拉托?

    【田牧筆談】:又見巴黎——與智者相聚散記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獲得

    與審查者同行 中國出版業近十年的變遷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自由即奴役,父權是好的權力:《喬治.歐威爾之妻的隱形人生》序

    發動戰爭者反成美國貴客 普京已經贏了?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CHINA UND WIR · Ein riskantes Spiel

    為信仰與理想奮鬥一生——劉曉波逝世 8 周年紀念會

    台灣,怎麽了?

    看九州:關注中國的婦女權利

    達賴喇嘛和屠圖宗師——《喜悅》紀錄片帶給人類什麼?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嚴家祺新著
    • 嚴家祺新著
    • 老魏論天下
    • 六四專欄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中國對川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China Played Its Strongest Card to Get Trump’s Attention. Will it Work?

    習近平為何願意在TikTok問題上讓步Why China’s Leader Xi Is Willing to Yield on TikTok

    「雞毛秀」被停播背後:得罪川普的高昂代價The F.C.C. Threatened to Punish Kimmel ‘the Hard Way.’ ABC Made It Easy.

    川普起訴《紐約時報》誹謗,時報:打壓獨立報導Trump Sues The New York Times for Articles Questioning His Success

    川普正在模仿中國模式,這糟透了Trump Is Copying China. That’s a Terrible Idea.

    上一個 下一個
  • 首頁
  • 關注熱點

    悼念老萬:一生信念,矢志不移

    全球追思萬潤南先生文告——巴黎實體暨視頻連線追思紀念會

    中國對川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China Played Its Strongest Card to Get Trump’s Attention. Will it Work?

    全球婦女峰會召開 習近平呼籲拓寬婦女參政渠道

    歐美招牌褪色 台灣巴西等意外之地或成民主典範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中國對川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China Played Its Strongest Card to Get Trump’s Attention. Will it Work?

    歐美招牌褪色 台灣巴西等意外之地或成民主典範 

    稀土禁售令:中美科技戰「核爆」臨界點

    堪稱飛彈島的台灣防空飛彈密度已排在世界前三名,為何還需要打造「台灣之盾」?

    外交語言反覆無常 正是川普的標誌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陰雲之下的紀念:倫敦與曼城聯合紀念「四通橋事件」三周年

    國慶非慶,實為國殤 —— 暴政七十六年,吾輩當為自由民主而呼聲 釋放所以政治犯

    荷蘭十一國殤集會:號召全民反抗運動 荷蘭華人聯合譴責中共暴政

    中國「國殤日」:柏林舉行示威抗議 呼籲推翻中共暴政

    「國殤日」抗議中共專制,反對倫敦建設「超級大使館」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悼念老萬:一生信念,矢志不移

    全球追思萬潤南先生文告——巴黎實體暨視頻連線追思紀念會

    全球婦女峰會召開 習近平呼籲拓寬婦女參政渠道

    【老陳時評】流亡者的悲歌

    「10•13」又一次嵌入中國歷史——蹭網發推之一二六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展示向日葵的土地:艾未未深入「戰爭腹地」拍攝關於烏克蘭的電影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四:豐饒之地–哥尼斯堡的傳奇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三:對啟蒙觀念的警覺

    中國人製造的「Made In Italy」如何改變普拉托?

    【田牧筆談】:又見巴黎——與智者相聚散記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獲得

    與審查者同行 中國出版業近十年的變遷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自由即奴役,父權是好的權力:《喬治.歐威爾之妻的隱形人生》序

    發動戰爭者反成美國貴客 普京已經贏了?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CHINA UND WIR · Ein riskantes Spiel

    為信仰與理想奮鬥一生——劉曉波逝世 8 周年紀念會

    台灣,怎麽了?

    看九州:關注中國的婦女權利

    達賴喇嘛和屠圖宗師——《喜悅》紀錄片帶給人類什麼?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嚴家祺新著
    • 嚴家祺新著
    • 老魏論天下
    • 六四專欄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中國對川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China Played Its Strongest Card to Get Trump’s Attention. Will it Work?

    習近平為何願意在TikTok問題上讓步Why China’s Leader Xi Is Willing to Yield on TikTok

    「雞毛秀」被停播背後:得罪川普的高昂代價The F.C.C. Threatened to Punish Kimmel ‘the Hard Way.’ ABC Made It Easy.

    川普起訴《紐約時報》誹謗,時報:打壓獨立報導Trump Sues The New York Times for Articles Questioning His Success

    川普正在模仿中國模式,這糟透了Trump Is Copying China. That’s a Terrible Idea.

    上一個 下一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English

中國有民主轉型的機會嗎?

Sabine Peschel 沙佩雪文 /Sabine Peschel 沙佩雪
2021-09-22
在 English, 政經論壇, 關注熱點
中國有民主轉型的機會嗎?

柏林文學節(ilb2021)是歐洲最大的文學活動。左起:歷史學者Daniel Leese、記者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前德國駐中國大使佛克·斯丹澤(Volker Stanzel);上方是參加視頻討論的兩位,左:經濟學者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右:楊希凡。圖/作者提供,Sabine Peschel攝

转换简体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Line分享到 WeChat

文/沙佩雪Sabine Peschel(德國漢學學者、記者、翻譯家),中文翻譯/廖天琪 

推薦新聞

悼念老萬:一生信念,矢志不移

悼念老萬:一生信念,矢志不移

2025-10-18
全球追思萬潤南先生文告——巴黎實體暨視頻連線追思紀念會

全球追思萬潤南先生文告——巴黎實體暨視頻連線追思紀念會

2025-10-18

毛澤東逝世已經四十五年了,中國的政治制度依然沒有改變。隨著其領導人向左傾斜,這個國家仍然穩定嗎?我們現在來探討一下中國民主轉型的條件。

每年定期於秋季舉行的柏林文學節(ilb2021)堪稱歐洲最大的文學活動。今年的文學節剛結束,「中國的民主轉型」是本次焦距的主題之一。我們可以想像,這是一個能引起人們好奇,心中打上問號的議題。中國在民主轉型方面有怎樣的機會?又是誰能推動這種轉型?為此文學節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九位知名專家,在不同的小組中進行討論,發表意見。

「幾十年來,中國一直遵循所謂的亞洲增長模式」,前德國駐中國和日本大使佛克·斯丹澤 (Volker Stanzel) 說。但是,儘管每個人都期望中國走向政治改革,但它卻與 「亞洲四小龍」發展的範式背道而馳。

前外交官和開發銀行家羅傑·加賽德(Roger Garside) 並不迴避具有挑戰性的結論。 他指出「中國仍然是 1949 年以來的極權專制體制」。 加賽德出生於 1938年,直到幾年前還被稱為中國的「識途老馬」。早在1958年,他就曾在香港擔任軍官,後來兩次在英國駐北京大使館任職。在他的最新著作中,他預言了習近平主席對中國的權力控制的終結。加賽德詳細地在書中的某一章節,敘述了中國走向民主的演變——他所預見的,並不是一場演變,而是一場政變。政變的領導人將向民主和法治過渡。 他的《中國政變》一書的副標題,就是很有信心地以「自由大躍進」作為副標題的。

雖然大多數分析人士都認為,中國人對習近平及共產黨的支持率,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但羅傑·加賽德推測,事實恰恰相反。「共產黨是外強中乾」,他給出的原因是:黨的統治造成道德和文化停滯、生態災難、人為高增長率的硬撐式經濟,導致世界上形成了最高的信貸大山。在他看來,中國的問題不僅是國內的,也是國際的。中國不僅需要新的領導人,也需要新的制度。西方民主國家應該利用他們的財政和經濟力量,來鼓勵中國的政治革命,並且「捍衛我們的自由」。當被問及他的大膽假設何時會發生時,他預計最早在明年。 「共產主義政權的轉折點,將在 2022 年 11 月召開的下屆黨代會時到來,屆時必須通過新的五年計劃。反對派將呼籲發動政變,習近平將不會再次當選。」

喬治·馬格努斯 (George Magnus) 出生於 1949 年,是一位獨立經濟學家和評論員。他的研究重點是中國的政治經濟。 2018 年,他出版了《紅旗:為什麼習近平的中國處於危境中》,書中審視了中國當前的經濟體制。和加賽德一樣,他認識到習近平的中國正在轉向更加獨裁專權。但不同的是,他的分析強調了中共的絕對控制。 「自2016年以來,我們看到了政府拋出大量約束性法規,原來的改革也告終了。但我們同時也觀察到另一種改革開始了,那就是國有企業將成為經濟和社會的新支點。」馬格努斯在習近平所謂的「新發展理念」下,看到對私營公司的限制、數據控制、對社交媒體的打擊以及許多其他新的條條框框。」正如習自己所說:「政府、軍隊、社會、學校、東西南北各方都在黨的領導下。」馬格努斯說,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中國會再遵循亞洲至今為止的發展模式。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具備民主轉型的條件。

記者、政治評論者秦立文(Liwen Qin)圖/作者提供,Ali Ghandtsch攝

記者、政治評論者秦立文(Liwen Qin)指出,中國的貧富差距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大。 沉默的大眾每天都在為生活掙扎。」她出生於1975年,是作家、博主和 One Way Space Beijing (北京單向空間)的聯合創始人,現居柏林。她認為北京對媒體加以控制,是為了來制衡公眾的不滿力量。 她說,「去信息化戰爭很有效。」但她也指出,西方民主國家其實也在支持中國的這種制度。 「華爾街和大公司僱用高官的親屬子女,藉此在中國打通關節」。中國有些問題不一定是本身的問題, 比如:廉價不受保護的勞工,生產嚴重污染環境的商品,全球消費者對之趨之若鶩。在中國進行貿易和投資時,歐美人應該先檢視那裡是怎麼一回事。秦立文說:「先搞好你自己的民主制度吧!」

左起:記者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和羅傑·加賽德(Roger Garside)。圖/作者提供,Ali Ghandtsch攝

除了羅傑·加賽德,沒有其他發言者看到中國民主有任何一線希望。楊希凡(Yang Xifat)是任職北京的記者,她也為德國《時代周報》撰稿,她感覺「許多年輕人認為民主體制有缺陷」。「他們不認同中共,卻認同中國,這讓他們有一種歸屬感。年青人要社會進步,有民族主義情緒,也有追求個人生活的強烈願望」。

情勢如此錯綜複雜,但願新的中國模式還是能讓我們產生某種程度的樂觀。

(作者長期從事中德文學、文化交流工作。現居科隆。)

英文原文如下:

Is there a chance of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Author: Sabine Peschel

Fortyfive years after Mao’s death,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has remained unchanged. But is it still stable as its leaders lurch towards left? An inquiry into the conditions for democratic tranformation.

Europe’s largest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festival that just took place in Berlin had a strong China focus. “China’s democratic transition” was listed as one of the topics in the program of “ilb 2021”. One could have expected a questionmark – reason enough to cause curiousity. What chances does China have in terms of a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who could initiate it? In different panels, the festival invited nine renowned analy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esent their answers.

“China for decades has followed to the dot the so called Asian growth model,” observed Volker Stanzel, former German ambassador to China and Japan. But while everybody expected China to move towards political reforms, the country diverged from the examplary route of the smaller ‘Asian Tigers’.

Roger Garside, former diplomat and development banker, doesn’t shy away from challenging conclusions. “China has remained what is has been since 1949, a totalitarian dictatorship”. Born in 1938, Garside is what until a few years ago one would have called an Old China Hand. As early as 1958 he was stationed as an army officer in Hong Kong and later served twice in the British Embassy in Beijing. In his latest book he prognoses the end of President Xi Jinping’s power grip over China. In a detailed scenario Garside outlines China’s evolution towards democracy – and foresees not an evolution at all but a coup d’état. The leaders of the coup will launch a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The Great Leap to Freedom” as the subtitle of his book “China Coup” hopefully calls it.

While for most analysts the support of Xi Jinping and his Communist Party among Chineses people seems stronger than ever, Roger Garside guesses the opposite is true. “The Communist regime is outwardly strong and inwardly weak.” And he gives what he sees as reasons: the moral and cultural stagnation caused by the rule of the party, an ecological desaster, the pumped up economie with an artificial high growth rate that has led to the highest credit mountain of the world. In his opinion, China’s problems are not only national but international and require not only new leaders but a new system. Western democracies ought to use their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ower to encourage a political revolution in China and also, “to defend our freedom.” Asked about the time frame for his daring prognosis, the author invisions it as early as next year. “The turning point for the communist regime will come with the next party congress in November 2022 when a new 5-year-plan will have to be adopted. The opposition will call for a coup and Xi Jinping will not be reelected.”

George Magnus, born in 1949, is an independent economist and commentator. His focus is on China’s political economy. In 2018, he published “Red Flags: Why Xiʼs China Is In Jeopardy”, in which he examines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system. As Garside, he recognizes a switch towards a more totalitarian government in Xi Jinping’s China. But other than that, his analysis stresses the absolute control by the CCP. “We see a blizzard of regulations and the end of reform as we knew it, at least since 2016. We see the beginning of a different sort of reform which is about making state enterprises the new fulcrum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Magnus sees all these restrictions against private companies, the data control, the crackdown on social media and many other regulations in the political context of Xi Jinpings so called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s he himself has said: The government, military, society, schools, North, South, East and West – the party leads them all.” Magnus doesn’t see any signs that China might be following an Asian development model anymore or that the conditions for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are likely to be in place anytime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In China,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larger than anywhere else in the world, journalist and political analyst Qin Liwen points out. “The silent majority are struggling daily.” Born in 1975, the  writer, podcaster, and co-founder of One Way Space Beijing who now lives in Berlin recognizes the power of Beijing’s media control as a countering power against public discontent. “The desinformation war is working scarily effective.” But she also points to another direction by maintaining that Western democracies also are enabling this system. “You hire the rich officials’ relatives in Wall Street and in Companies to get ahead in China”. And some of China’s problems are not necessarily homegrown: Global consumers buying all these products that are fabricated by cheap and unprotected labor cau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hen trading with and investing in China Europeans and Americans should examen what is done over there. Qin’s clear advice: “Fix your own democracies!”

Except Roger Garside none of the panelists sees a silver lining for democracy in China. “Many young people perceive democracy as flawed,” thinks Yang Xifan who works in Beijing as a journalist and author for Germany’s weekly “Die Zeit”. “They identify with China’s rights. Not with the CCP, but they feel a sense of ownership. Young people being socially progressive, nationalistic, also strongly articulate their wishes for their personal lives”. Maybe somewhere in that mixture can be found a small point of optimism for a new Chineses model.

柏林文學節關網站:柏林文學節

標籤: sabine Peschel柏林文學節沙佩雪
分享Tweet分享分享
上一篇文章

無國界記者組織預計在資訊與民主峰會就數位空間規範取得進展

下一篇文章

應對中國威脅的新美國聯盟——以及美軍的自滿

Sabine Peschel 沙佩雪

Sabine Peschel 沙佩雪

相關文章

悼念老萬:一生信念,矢志不移
人文天下

悼念老萬:一生信念,矢志不移

2025-10-18
全球追思萬潤南先生文告——巴黎實體暨視頻連線追思紀念會
人文天下

全球追思萬潤南先生文告——巴黎實體暨視頻連線追思紀念會

2025-10-18
中國對川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China Played Its Strongest Card to Get Trump’s Attention. Will it Work?
English

中國對川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China Played Its Strongest Card to Get Trump’s Attention. Will it Work?

2025-10-17
全球婦女峰會召開 習近平呼籲拓寬婦女參政渠道
人文天下

全球婦女峰會召開 習近平呼籲拓寬婦女參政渠道

2025-10-17
歐美招牌褪色 台灣巴西等意外之地或成民主典範 
政經論壇

歐美招牌褪色 台灣巴西等意外之地或成民主典範 

2025-10-17
【老陳時評】流亡者的悲歌
人文天下

【老陳時評】流亡者的悲歌

2025-10-16
下一篇文章
應對中國威脅的新美國聯盟——以及美軍的自滿

應對中國威脅的新美國聯盟——以及美軍的自滿

【潤南文苑】:念奴嬌•辛丑年中秋

【潤南文苑】:念奴嬌•辛丑年中秋

一封公開信:請別轉播中國奧運會!

一封公開信:請別轉播中國奧運會!

熱門文章

沉痛悼念萬潤南先生

沉痛悼念萬潤南先生

2025-10-17
香山論壇開幕 中國防長威脅收復台灣

香山論壇開幕 中國防長威脅收復台灣

2025-09-19
中國工業機器人年安裝量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總和There Are More Robots Working in China Than the Rest of the World Combined

中國工業機器人年安裝量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總和There Are More Robots Working in China Than the Rest of the World Combined

2025-09-30
知交萬潤南辭世!

知交萬潤南辭世!

2025-10-15
旅法學者劉學偉:法國總理閃電辭職,第五共和國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

旅法學者劉學偉:法國總理閃電辭職,第五共和國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

2025-10-10
歐美招牌褪色 台灣巴西等意外之地或成民主典範 

歐美招牌褪色 台灣巴西等意外之地或成民主典範 

2025-10-17
台灣陸委會反駁北京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誤導國際「三大謊言」

台灣陸委會反駁北京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誤導國際「三大謊言」

2025-10-03
歐洲之聲

歐洲之聲網站根植於歐陸,創刊於庚子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數據化時代早已來臨,面對浩瀚的知識和信息海洋,太容易迷失方向。作為長年的媒體工作者,本網刊願為華語世界的讀者傳送平實可靠的資訊,也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有識之士及愛好文藝的友朋提供寫作發文的平台。祈望這裡成為志同道合者共同耕耘的園地。

分類

  • English
  • 人文天下
  • 人權觀察
  • 六四專欄
  • 北京觀察
  • 古典音樂
  • 嚴家祺新著
  • 墨爾本夜語
  • 專文
  • 政經論壇
  • 文學世界
  • 未分類
  • 歐洲風情
  • 比爾曼自傳
  • 淇園漫步
  • 潤南文苑
  • 田牧新著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老魏論天下
  • 胡平論政
  • 視頻薈萃
  • 關注熱點
  • 雪山下的火焰
  • 香江寄語
  • 歐洲風情
展示向日葵的土地:艾未未深入「戰爭腹地」拍攝關於烏克蘭的電影

展示向日葵的土地:艾未未深入「戰爭腹地」拍攝關於烏克蘭的電影

2025-08-26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四:豐饒之地–哥尼斯堡的傳奇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四:豐饒之地–哥尼斯堡的傳奇

2025-08-19

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關注熱點
  • 政經論壇
  • 人權觀察
  • 人文天下
  • 歐洲風情
  • 文學世界
  • 視頻薈萃
  • 專文
    • 墨爾本夜語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北京觀察
    • 潤南文苑
    • 淇園漫步
    • 老陳時評
    • 雪山下的火焰
  • English
  • 古典音樂
  • 田牧新著

© 2020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歐洲之聲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通過使用表示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