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三年美國總統布殊「先發制人」揮軍攻進伊拉克,今日普京用同樣理由入侵烏克蘭,伊烏都是大國地緣政治犧牲品。一些反戰者反普京也反北約,形成反戰陣營的分裂。
俄烏戰爭引爆全球反戰運動,特別是歐美地區,上萬人浩浩蕩蕩走上街頭抗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當中有不少帶頭的和平組織如英國的「制止戰爭聯盟」(Stop the War Coalition)和美國的「粉紅代碼」(Code Pink)等,都是始創於二十年前當美英打響對伊拉克之戰,他們分別要向自己政府說不,而今次戰爭不禁令他們與二十年前的伊戰作比較,值得我們從中汲取教訓。
二零零三年我在巴格達採訪時,便曾碰上「粉紅代碼」這個由美國女性推動的和平組織,並與其中的創辦人Medea Benjamin做過專訪,今次她和其戰友們再度走上反戰前線,高舉標語,反對普京也反對北約。她說,普京的入侵行為使得反戰人士走在一起,但在北約立場上卻把他們分裂了,這一切從伊拉克戰爭說起。
我們或許會認為二零二二年的烏國與二零零三年的伊拉克沒有任何關連:不同地區和不同的地緣政治。更重要是,在美國的論述下,攻打伊拉克旨在制止該國的殘暴獨裁政權,至於今次的烏克蘭危機乃由普京的獨裁政權引起。但大家不要忘記,當年伊拉克並沒有對美國構成即時安全問題,事後更證明甚麼大殺傷力武器只是美國的一派謊言。
無論如何,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殊對伊國的軍事行動所持的理由是「先發制人」。換言之,這是一場先發制人的戰爭(preemptive war)。多位國際法專家早表示擔憂,布殊政府完全無視聯合國所定下的國際規則,自行引入「先發制人」這所謂自衛新法則,即允許對正在計劃或密謀發動攻擊的敵對勢力進行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現在卻被普京借用了。
普京指控北約東擴,讓烏蘭加入北約正威脅著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他便得要「先發制人」。但烏克蘭其實還未加入北約,對俄國亦沒有即時威脅,仍有外交斡旋空間,為何要向烏克蘭動武,弄得生靈塗炭?看來,小布殊的創先河舉措猶如潘?拉盒子,他一打開,結果留給世界無窮的後患,今次俄烏戰爭終於讓我們見識了。
普京在上月二十三日的戰爭宣言演講中,便用上「先發制人」的概念,指北約和烏克蘭正策劃或密謀攻擊俄羅斯,即等如《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允許當一國面對武裝襲擊時,它可以武力還擊進行自衛。把在觀感上將會發生的事情,變成已在發生的客觀事實,來合理化一場「軍事行動」,那麼,烏克蘭和伊拉克戰事何其相似?!因此,在今場反戰運動中,有反戰人士對在口號上加上「向北約說不」有異議,便是擔憂這會強化普京在觀感上有必要動武的正當性。
烏戰勾起伊拉克人夢魘
無論如何,所有侵略戰爭都是邪惡和具?滅性的,其所帶來的後遺症讓我們無法想像。當俄軍不斷進攻烏克蘭時,伊拉克人無法不對號入座,並喚起他們十九年前親歷戰爭的痛苦回憶,戰爭如何摧?了他們的人生夢想和盼望。
日前一位相識多年的伊拉克友人阿里從約旦傳來臉書視頻,鏡頭前他兩位孩子手舞足蹈,甚是高興。但他太太卻突然激動流淚,她表示見我如見親人,可惜他們自己的親人則仍然在伊拉克戰火中朝不保夕,一時思親之情攫住了她的情緒。阿里表示,最近他們都在新聞上緊追烏克蘭戰事情況,每看見有砲彈落下,當地人家園盡?,四處逃難,這景象對他們是多麼的熟悉啊!因為他們都一一經歷過,因此他們對烏克蘭人此刻的感受,特別明白和同情,況且大家同樣深受地緣政治大國博弈之苦。
阿里偷偷告訴我,由於他們伊拉克人和烏克蘭人同是戰爭受害者,他和不少朋友都有在網上加入國際民間組織發起的反戰行動。由於他們的難民身份,不敢在收容國高調反對俄羅斯動武,只能在網上為烏克蘭人打氣。不過,烏克蘭人比他們幸運,受到歐盟多國打開大門歡迎,伊拉克人卻未能獲得這樣的待遇了,實在令他們百感交集。
昨日的伊拉克,今日的烏克蘭。經過十九年後,這證明了伊拉克戰爭的非法性,並引發出牽連甚廣的災難。首先,一場戰爭,炸開了派系仇恨。戰前什葉派和遜尼派老百姓相處沒問題,有不少兩派背景男女甚至通婚。可是,戰爭時美國拉攏什葉派打遜尼派,答應可讓前者掌權以作報酬。阿里恐怕這樣的戰爭後遺症早已發生在烏克蘭。
在烏克蘭一四年廣場革命之前,國內俄烏兩族相互排斥的情緒仍沒那麼激烈,再早之前兩族甚至有不少還會通婚。自推翻親俄民選總統,頓巴斯地區爆發分離主義衝突後,俄烏族群之間便勢成水火,仇恨撕裂了這兩個族群,政府更帶頭推動帶有歧視俄族的法例。到今天普京全面入侵該國,有烏克蘭人在社交媒體憤怒表示要殺盡身旁所有俄族人。在頓巴斯,當地俄裔人同樣對烏族人咬牙切齒。
大國窮兵黷武,除了平民百姓不知就裏成為犧牲品外,原來軍人一樣承受苦果。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統計,美軍退伍回國後自殺數字比在戰場上的死亡數字為多。當我跟?翻查及閱讀有關報告,真不敢相信,在美國平均每天有二十二名美軍自殺。還有不少軍人雖不至自殺,但卻患上嚴重創傷後遺症,令他們的家人都不好過。想不到,戰爭受害者固然身心大受打擊,戰爭加害者也得苦果自嚐。
在此想到華裔美籍作家張純如,當她寫完調查報道作品《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後,引發了憂鬱病症,最後自殺而終。她尋死原因雖具爭議,不過,她母親也得承認,女兒寫作過程並不愉快。張純如不曾經歷那場大屠殺,可是在調查過程中,單靠閱讀和訪問,再用文字重訪現場,活像親歷其境,那種煎熬,不足為外人道。
戰爭不僅殺人,也毀掉文化。伊拉克不少寶貴文化資產在戰爭中遭到摧毀燃盡。此外,戰後伊拉克知識分子受迫害,他們感到是一種有系統、有計劃的預謀,從上而下,目的就是要知識分子離開他們的土地,令伊拉克徹底文化和精神真空,沒有知識傳播,沒有知性討論,沒有思想撞擊,也失去批判能力,這才叫真正摧毀。
在摧毀中人們變得瘋狂,極端思想和激進組織相繼湧現。一場戰爭,人的生存權利變得從未受到如此的蔑視。另一方面,大家有否想過,數以百萬計的阿拉伯難民中,有至少一半是孩童,他們在收容國缺乏受教育的機會,阿拉伯文化無以為繼,一個民族的新生代沒有出路,這真是致命傷。
再看今次的俄烏戰爭,有多少烏克蘭的豐富文物資產受殃及池魚之災?!數以百萬計烏國人成為難民。如果說烏克蘭因戰爭催生了新納粹現象,烏東俄族地區又何嘗不是?即使俄烏雙方停火了,但戰後的烏克蘭在四分五裂下可能已成精神廢墟,僅如空殼。即使俄烏雙方軍人有幸回到家鄉,亦會受盡心靈折磨。
從來戰爭都是以你死我活來解?分歧的野蠻手段,數千年人類文明在此沒有多大進化。有戰爭行為便有反戰運動,但有反戰人士慨嘆他們遭抹黑。三月七日英國國會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演說過後大力拍掌,當英國政客們一踏出國會便攻擊國內的和平組織,指責他們批評北約即支持普京,企圖以黑白二元論妖魔化和平運動。在俄羅斯,當地的和平組織亦面對相同的處境,普京指控他們是北約派來的特務。
俄國萬人反對戰爭
我曾多次到俄羅斯採訪,認識了不少俄羅斯人,一開戰立刻與他們聯絡,他們都大呼不敢相信,指「普京不代表我們」。俄國的和平運動仍然脆弱,但在政府強力打壓下,竟已有上萬反戰人士遭拘捕,跟著關閉所有獨立媒體,並禁止稱「戰爭」,違者會遭重刑。如此的一言堂,怎可得民心?其實這種「普京精神」一樣可在美國領導人身上見到。小布殊在攻打伊拉克時,亦這樣向全世界喊話:「若你不站在我們這邊,便是站在恐怖分子那邊。」美國反戰人士同樣說:「他不代表我們。」
這些發動戰爭者雖不代表我們,卻成為「共業」,令大家共同承受。一位居住在莫斯科的反戰友人告訴我,今次戰爭帶來西方對俄羅斯的核彈式制裁,他們老百姓受害最深。這不期然也令伊拉克人感同身受,他們也曾受過美國漫長的制裁,苦不堪言。從來為和平發出的聲音,都是充滿血淚。
轉載自《亞洲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