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自今年5月6日上任以來,已近四個月。德中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德國人現在如何看待中國?
基民盟籍總理默茨上台後,於5月23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了電話。德國政府網頁隨後表示,雙方強調,雙方願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挑戰。雙方強調了德中經濟關係的重要性。默茨總理強調了公平競爭和互惠互利的重要性。
默茨上台後,在外交上的大動作主要聚焦於維護跨大西洋關係和扶持烏克蘭,對中國雖然強硬,但提到中國的機會並不多。德國《商報》7月8日報道說,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默茨總理計畫年底首次訪華。此次訪問具有象徵意義,有望緩解緊張局勢。知情人士還透露,默茨將率領一個高級商務代表團前往。據悉,此次訪問可能在10月進行,但具體細節仍可能發生變化。德國政府尚未就此發表聲明。鑒於中美關係緊張,歐洲最大經濟體的政府首腦訪華本身就具有象徵意義。在前任“紅綠燈”政府執政期間,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多次批評中國,並稱習近平主席為獨裁者。新總理默茨公開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並宣布他打算減少德國對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依賴。與此同時,兩國在經濟上緊密交織,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德國汽車製造商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市場的依賴。習近平則呼籲默茨深化合作,共同推進全球化進程。
中國外長王毅於7月初訪問布魯塞爾、柏林和巴黎,為北京歐中峰會做準備。多個德國媒體的印象是:雙方各執一詞,德中分歧繼續存在。
德國外長瓦德富8月中旬訪問日本時,多次對中國的亞太政策提出強烈批評,譴責中國在台灣海峽以及東海和南海的“日益咄咄逼人的行為”。他認為,這也會對歐洲產生影響:“這裡涉及到我們全球合作的基本規則”。但中國立即反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警告瓦德富,不要“煽動對抗、加劇緊張局勢”。瓦德富隨後訪問印尼時,為他對中國的批評做了辯護,並要求中國為結束烏克蘭戰爭出力。這位基民盟籍外長一上台就宣稱:俄羅斯“是永遠的敵人”,因此他始終對中俄友好不滿,認為中國對俄政策對德國和歐洲安全構成了威脅。瓦德富亞洲之行突出批評中國,德國廣播電台認為此舉非同尋常。從德中高層不多的互動來看,由於德國政府對中國持強硬態度,德中關係還將繼續緊張。
德國媒體對中國的關注是多方面的。比如,中國生產越來越多的風能、太陽能等,為減排做出了貢獻,受到《法蘭克福彙報》等多份媒體的關注和肯定。中國電動汽車技術發展迅速,中國在全球的競爭力還在上升等,在德國也得到一些媒體的承認。中國對俄和對台政策仍然是容易引發德國媒體批評的話題。但在中美貿易戰上,德國不少媒體對特朗普的對歐關稅也有不滿情緒,稱讚特朗普的聲音不多。就特朗普日前又將對華徵收高額關稅暫緩90天,一些媒體認為,這是中國善於談判的跡象。
雖然德國政府對中國強硬,但德國各州對中國的聲音未必與政府同調。比如,南部富有的巴州就一直擁抱中國。慕尼黑《墨丘利報》8月13日報道說,巴伐利亞州經濟部長休伯特·艾旺格借慕尼黑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汽車周年慶典之際,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並對中國表示了多方讚揚。艾旺格指出,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1975年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是一個轉折點:“自那時起,我們的經濟關係發展非常積極。”他強調,中國現在是巴州“最重要貿易夥伴”,貿易額接近500億歐元。他還稱讚中國商品的質量和競爭力。“在很多情況下,德國的成本已經變得過於高昂。”中國擁有低稅率、低能源價格和更長工作時間的優勢。他認為這是一場必須應對的“競技挑戰”:“我們必須努力再次提升自身”,而不是像歐盟委員會那樣依賴關稅來對抗中國製造商。他拒絕懲罰性關稅。至於巴州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是其在中國出口商品的兩倍,他並不認為這是問題,而是中國實力的體現。他說:“我們很高興能與一個平等的貿易夥伴合作,這個夥伴不僅生產高科技產品,也為德國帶來廉價商品。”艾旺格再次批評了美國對歐洲商品徵收的懲罰性關稅:“這些關稅顯然損害了工業。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希望將這些關稅降至零。”這位巴州政府官員希望努力促進德中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他在慕尼黑蔚來汽車十周年慶典上發表演講表示:“你們擁有一款極致的汽車,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不僅體現在設計上,也體現在技術上。這裡充滿了專業人士……因此,我熱烈歡迎你們來到巴伐利亞。”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