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新建的春熙路還包括成都檔次最高的大光明美發廳、浙商寶成銀樓、鳳祥銀樓、寶元通百貨公司、亨達利鐘表店、大光明眼鏡店、上海精益眼鏡公司、聚福祥綢緞莊、達仁堂藥店、德仁堂藥店、宋錦武香煙店、廖廣東刀剪店、華勝鞋家等,卻都成為西南地區最著名的商業場所。這裏的商業集中圈有西南地區最早使用霓虹燈做商店招牌,其商家協和鐘表行卻最早使用擴音喇叭作廣告。春熙路上熱鬧非凡,其耀華茶點室、漱泉茶樓、飲濤茶樓、益智茶樓、擷英餐廳、快活林餐館、春熙大旅館、五芳齋糕點店等卻鱗次櫛比,乃都是赫赫有名。而如今的成都仍被視為絕佳休閑城市,也就是起於此時。
但王纘緒卻並不滿足這裏僅濃濃的商業氣息,他還要把這裏打造成文化名城。王督辦在此建起許多教育文化場所,並免費為市民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即引進些書店進駐到春熙路,於是就有了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正中書局、東亞圖書公司、廣益書局,和專門售賣地圖與地球儀的亞新地學社等等,卻都曾是這條路上的一道風景線,有力地提升了成都的文化品位。 而今成都中山廣場南邊一幢是民國時期中華書局和四明銀行,北邊一幢是民國時期廣益書局和茂昌眼鏡行等。要說起成都的商業區,是絕對繞不過春熙路,它正如上海人繞不過南京路,北京人繞不過西單和王府井一樣。自民國起就作為成都最繁華的商業街,春熙路不僅是成都人銷金玩耍的好去處,它傳承著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氣質。
且因成都祠堂街具有悠久歷史,東起東城根南街與西禦街交匯,西止人民公園大門與少城路相連,長度只有210米、寬29米,街道兩旁梧桐樹成蔭。祠堂街南傍縱橫全城的金河,與少城公園一河相隔。
當年王督辦卻把祠堂街道也打造成了「書店街」,僅私營書店多達81家,這些書店幾乎薈萃了全國各地出版的所有書刊。這裏不僅有開明書店、大東書局、普益書社等,還新設了新華書店少兒門市部、工藝美術社、文具商店等,後將少城公園內的成都市圖書館遷至街東頭半邊橋街口,使整條街道都保持著濃濃的文化氛圍。該街曾改建有成都電影院(今四川電影院),其前身是清代少城書院。(註:1931年在此開辦了西蜀大舞臺,於1937年改名天府大戲院,又於1939年改名為新又新大戲院,並在1947年重建後改名叫錦屏大戲院,後改為川西劇院,於1952年再次改為四川電影院。)
但可想而知,春熙路為寸土寸金黃金之街,竟然書店據其大半,文化氣氛在這裏可真不是徒有虛名。當時春熙路大約占地20公頃,囊括北新街以東、總府路以南、紅星路以西、東大街以北以及南新街、中新街等街道入駐商鋪近千家,為成都最繁華商業圈。則春熙路是成都第一條以「路」命名街道,卻設計在十字交叉處有一個街心花園。
時任督辦王纘緒想把成都歷史文化名城的影響提升與打響,他認為除了濃濃文化和商業氣息還應當有時代感與歷史性。正因王纘緒曾是四川辛亥革命和保路運動先鋒,所以提出在春熙路街心花園樹立一座孫中山先生銅像作為永久紀念。請美術家江小鶼設計一尊身著中山裝、持手杖站立銅像,碑座前刻有總理遺言,座四方刻有「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八個大字,由四川造幣廠負責鑄造,後於1928年初才正式落成。雖孫中山先生逝世前未在四川開展活動,但同盟會領導下的四川保路運動及後來護法運動等,卻都是有中山先生歷史功勛。
直到1943年,新任成都市佘中英市長認為銅像有些失真,向各界發起募捐,再將孫中山雕像加以改造。特請著名美術家劉開渠先生重新創作,塑造了孫中山先生身著馬褂、手持《建國大綱》,凝神深思地端坐的形象,其座椅下有三級基座,象征「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今日孫中山坐像是劉開渠之作,但不管如何改造,可孫中山先生雕像始終坐落在成都的市中心,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自軍閥混戰完成了繁榮的春熙路,它跨越了整個民國時期的中日戰爭,從抗戰曝發初期,王纘緒已升任為四川省政府主席,因成都是四川省會所在地,它遭受日機轟炸的頻率和強度僅次於重慶,所受損失居四川第二位。成都地貌屬於沖擊平原,淺表水層豐富,挖土三尺便可見水,很難挖成防空洞。所以,省主席王纘緒於1939年初,就在成都市城墻四周安裝了警報器。警報笛聲按聲音長短和間隙,分為預備警報、緊急警報和解除警報。只要聽到警報聲,不論白天黑夜,都必須熄滅火燭,收拾行李,迅速轉移到安全位置。同年,日機前後4次轟炸成都,王主席任內曾記錄到,日軍利用絕對優勢先後采用「高密度轟炸」、「疲勞轟炸」、「月光轟炸」、「無限製轟炸」等戰術進行濫炸。日軍還製定了轟炸重慶、成都的「101號」作戰計劃、轟炸四川自流井(自貢市)及各地製鹽工廠的「102號」作戰計劃等,其中「101號作戰」是世界軍事史上第一個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略轟炸計劃。日本擁有作戰飛機1,156架,海軍航空兵擁有作戰飛機1,045架,而中國空軍當時只有314架飛機,戰到1940年底為65架。於1939年6月11日,日機轟炸所造成成都損失最為慘重。日軍出動飛機27架,在成都市區上空,投擲炸彈及燃燒彈多枚,全城頓成火海,鹽市口一帶地區摧毀嚴重,也是成都第一次遭受日機最為猛烈的轟炸。於1939年,王主席號召成都民眾在四城的不少地段挖了疏散通道,府河、南河上也架了些木橋。讓跑警報的人們,出城後分散在城郊農家、竹林、樹叢之中,河道周圍,就地躺臥。許多時候,很久都沒有聽到解除警報,大人急,小孩哭,一片淒慘景象;也有的人老病加急,死在跑警報的路途中;受凍挨餓,驚嚇成疾,已屢見不鮮。又於1939年9月11日上午10時,瀘州城內的緊急警報聲還沒響完時,頃刻間27架日本重型轟炸機沿川江而上,一下子向瀘州城飛來。日機先後丟下500公斤中型炸彈達70多枚。連同轟炸了少城公園、皇城一帶,東門口竹架子,白塔寺,枇杷溝,西門,忠山,南極子等,炸毀民房,街面店鋪300余間,炸彈引起大火燒至10多條街。全省143個市縣都遭到轟炸。共有26,000余人被炸傷,22,500余人被炸死。,尤以1939年初至1940年底之間日軍轟炸最為慘重。王主席曾向全省民眾宣布說:「日軍轟炸四川共出動飛機7000架次,投彈25000枚,是從1939年至1940年日機共126批913架次,投彈5743枚,共146批4667架次,投彈13495枚。日軍轟炸不堪回首,這是每一個國人傷痛不已的記憶。」正因戰時所需,他立即頒令專設成都戰時出版社,並極時出版了大量有關抗戰書籍與宣傳刊物,以提高本國民眾抗戰意識。
很快在許多刊物上,都揭露日機轟炸四川序幕。日軍空襲四川主航線大致可分東、西兩線:東線自武漢起飛,先對川東的萬縣進行空襲;再沿長江西上,襲忠縣、豐都、涪陵、長壽、直達重慶。也可經五峰、來鳳,再空襲黔江、彭水、南川、綦江、江津;又由江津溯江而上,空襲瀘縣、納溪、宜賓、樂山;或在空襲瀘縣後,沿沱江又空襲富順、自貢、內江。由萬縣向西,空襲梁山、渠縣、廣安、合川、遂寧,再直達成都。另外沿宜昌溯江西上,空襲巫山、奉節、雲陽等處。西線則由山西運城起飛,經陜西南鄭南下進入四川境內,沿南江、巴中、折向西,空襲閬中、南部、南充等地,或沿川陜公路空襲廣元、梓潼、綿陽,直達成都。四川兩大城市重慶和成都在抗戰中都遭受了日本侵略者喪心病狂的野蠻轟炸,無辜民眾死傷累累,實乃慘烈……。
隨著日轉星移,而煙消雲散後,終於讓人們進入到一個沒有戰爭和政治運動的和平與安定時期,1992年成都春熙路首次夜市開張,再經城市經濟更新發展取消夜市,卻又改建原有的春熙路,但依然保留著最早的商業繁榮與城市文化疊加狀態。
今成都春熙路,是結合東方古典與融合現代西方特色,繪就燈火通明、五光十色、絢爛多姿的文化世界。據2002年統計,每日步行成都春熙路可高達10萬遊人,它已成為成都省府都市最具有代表性的繁華大街。從王府井商場經天橋走入春熙路北段,兩邊招牌林立,仿佛置身於香港銅鑼灣。但這都是在原來的基礎之上,所呈現出繁榮局面。其北口雕像和墻壁畫作,卻一次次向路人述說著它的歷史變遷。
盡管成都春熙路高樓林立,但依然保存著原有街道的寬度。當人們在春熙路上漫步時,請記住最早創建者是川軍將領王纘緒。而絕非楊森所建,歷史註重根據,不可把歷史貢獻張冠李戴,為回歸歷史真相出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