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美籍華裔學者程曉農博士在今年4月19日一項近一小時的訪談節目中,對俄烏戰爭的諸多方面進行了全面分析,從戰爭爆發這個大背景,應該如何理解北約東擴和德國國策,德國傳統上的親蘇親俄政策如何促成了這場戰爭、制裁效力和影響與國際政治。特別整理其中有關德國社會與政治的分析如下,應有助於我們更進一步了解當代德國。
德國左翼社會的氛圍:和平主義、親俄政治、綠色能源政策
德國社會和德國政治都瀰漫著一種烏托邦式的和平主義理念,也可以稱之為非戰主義。這種意識形態的背後是反西方、反資本主義的新馬克思主義。 表面上看,和平主義反對一切戰爭,主張以和平非暴力方式解決國家間的衝突。 他們不區分侵略戰爭和防禦戰爭,他們不惜一切代價要和平,即使涉及侵略戰爭,即使他們自己的國家被侵略,他們也拒絕對自己的祖國進行軍事捍衛。他們天真地認為,國家之間的衝突總是可以通過對話與和平談判解決。
德國之所以堅持裁軍,和他二戰以後對納粹罪行的反思有關,德國的和平主義不是二戰後立即出現的,而是隨著德國左派恐怖主義,呼應美國左派反對越南戰爭而出現的。這樣的和平主義其實是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產物,更準確地講,它摻和著毛澤東主義。
和平主義與毛澤東主義的綠黨
這需從上個世紀60年代說起。那時再度興起的和平主義思潮和歐美社會的反越戰運動有關。反越戰運動是由歐美一些反對美國干預越南戰爭的毛派分子推動的,他們不知道的是,挑起越南戰爭並在軍事上支持越南的,是他們所崇拜的毛澤東。德國和平主義以古典的西方和平主義思想,來包裝他們骨子裡親共的紅色政權的價值觀。
這個意識形態又源自德國。毛澤東的文革期間,德國出現了一個名為「紅軍派(RAF) 」的毛澤東主義派的恐怖主義小集團。這個紅軍派的一小撮人,他們綁架德國的企業家和政治家漢斯·馬丁·施萊爾(Hanns Martin Schleyer ),敲詐勒索,失敗後,紛紛逃往東德。靠東德共產黨來保護。兩德統一以後,這些人又回到西德。他們滲透到1980年成立的綠黨,後來發展成為極左派的政黨。綠黨早期不少重要的成員當年都曾經是紅軍派的支持者或者小嘍囉,有些人早年甚至還參加過紅軍派的恐怖主義活動。從這些人即可了解到紅軍派和德國綠黨的淵源。
德國的左傾政治
2021年底,綠黨在德國選民的支持下進入聯邦政府。現在和另外一個左派政黨德國社會民主黨及中間偏右的自由民主黨共同執政。德國雖然是個民主國家,但也是共產主義左翼思想的發源地,是馬克思和新馬克思主義的故鄉。德國的多數民眾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他們並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與對納粹主義的態度完全相反。
馬克思主義的真正的產物就是蘇聯模式,但德國人不願承認蘇聯模式和納粹主義本質是一樣的,都是極權主義。相反地他們崇拜馬克思,維護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正確」。通過歐洲知識分子在美國的傳播,德國左翼思想得以傳播,並深深感染了美國的思想文化界。最終,左派的禍害也出現在了美國。
在德國「左禍」是由來已久。自從1969年德國的社會民主黨總理威利·布蘭德對蘇聯集團提出「東進政策 」以來,德國歷屆政府多半對蘇聯還有現在的俄羅斯都保持一種溫和政策。
這種政策走向,其實是有其意識形態的根源。德國社民黨從根本上就對卡爾·馬克思有好感,因為他繼承了馬克思的一些政治經濟主張。這種意識形態在德國社會中已經存在了幾十年。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派別,所以它對共產黨政權有一種意識形態上的親和感。德國的知識界和文化界往往以親馬克思主義的左傾為榮。
梅克爾的紅色基因
有人會說梅克爾可不是社會民主黨人。對!她和基民/基社聯盟(CDU/CSU)在德國長期執政,表面上代表的不是左翼。但是梅克爾在共產黨統治下的東德成長,度過童年、青少年直到成人,是在那兒受到共黨洗腦。上台後,她坦言自己當年在東德的生活很幸福,這意味著,她並不討厭東德的共產黨制度,也不討厭她腦子裡的共產黨價值觀。所以梅克爾從來沒有深刻批判過馬克思主義,或者東德的共產黨制度。她只批評過一些東德秘密警察(Stasi)一些特别令人髮指的做法。所以梅克爾顯然是一個有紅色基因的人物。她繼承了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很多親俄羅斯政策。
她也是和平主義的推行者,在掌權時,她一直堅決反對增加軍費。在這樣的左派社會氛圍中,德國長期以來不願意維持必要的軍備。在歐洲的防務方面,德國的國防戰略就是無賴式的要搭美國的便車。它不管歐盟其他小國的國家安全,甚至連德國自身的國家安全也不顧。
德國在1960年代軍備經費支出占GDP的5%。然後就在德國向左全面靠攏的過程中,德國的軍費迅速下降,多年來一直就在1%上下。好像美國對歐洲的軍事保護是不需要錢來維持的。梅克爾寧可把錢花在社會福利和經濟上。
川普批評德國國防支出未達規定的2%
正因為如此,川普總統上任以後,在2017年和2018年北約峰會上,對德國上述立場提出了批評。當時川普表示,德國已經被俄羅斯控制,已經變得依賴俄羅斯了。德國有錢買俄羅斯的天然氣、石油,卻不肯為北約支付足夠的軍費。如果北約的歐盟成員國遵守約定的規則,他們的國防開支必須佔 GDP 的 2%。川普總統在 2017 年 5 月的北約峰會上表示,28 個成員國中有 23 個沒有支付應支付的份額。這對美國人民和美國納稅人是不公平的。
和平主義盛行的德國,軍費上就是這樣長期「揩美國的油」。以歐盟第一大國德國為榜樣,其他富裕的歐盟國家也紛紛效仿。所以長期下來,歐盟如果沒有美軍,就幾乎成了一個不設防地區。
德國親俄政策與新能源政策
長期以來,德國一直奉行與俄羅斯的和睦政策,這是它的基本外交政策戰略。它認為與俄羅斯親近可以避免任何衝突,因此德國的能源供應鏈發生了主要依賴俄羅斯的變化。就這樣,愚蠢地交給了普丁一根「絞殺」德國經濟的繩索。也可以說是把德國的「上吊繩」自己花錢買來以後交給了普丁。
德國必須增加天然氣進口以替代核能。進口天然氣有兩種方式:一、進口液化天然氣,主要從美國和加拿大通過海路進口,價格非常昂貴。二、進口管道天然氣,主要從俄羅斯進口,成本較低。
德國採取了後者,德國 55% 的天然氣進口現在通過管道從俄羅斯運輸,造成能源過度依賴俄羅斯。
根據德國能源政策,德國的核淘汰目標是在今年 2022 年實現,佔發電量 30% 的原有核電站將全部關閉。今年的 「北溪2號(Nord Stream 2 )」天然氣進口量原本要再增加 20%。那麼德國的天然氣供應將幾乎 80% 依賴俄羅斯。
大夢初醒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波蘭總理馬盧維斯基於2月26日前往柏林,敦促德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 當時他對媒體說:「在德國,我們也看到了自私自利的現象。 現在我們沒有時間自私了。 這就是我來找舒爾茨總理的原因,是為了晃動德國人的良心。」
在波蘭的直接譴責之下,德國做出了戰略調整,舒爾茨宣佈一方面將軍費開支增加到GDP的2%以上,另一方面減少從俄羅斯進口能源。
後 語
支持普丁的德國和平主義者依然活躍,但社會存在理性的制衡力量。德國的任何動靜都會影響俄烏戰爭的走向。
4月29日,計有28 名人,包括女權主義者愛麗絲·施瓦澤(Alice Schwarzer)、社會學家尤爾根·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作家馬丁·沃爾瑟(Martin Walser)、喜劇演員迪特爾·努爾(Dieter Nuhr),寫了一封公開信,呼籲舒爾茨總理不要直接或間接地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以免授予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口實將戰爭擴展到北約國家,進而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
5月3日,弗拉基米爾·克里琴科(Wladimir Klitschko)- 基輔市長維塔利·克里琴科(Vitali Klitschko)的弟弟,前重量級拳擊冠軍,回復28位名人的公開信:我們不會投降。首先,我們沒有發動戰爭。這是普丁的瘋狂帝國主義,決心侵略和征服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家。第二:我們會保護自己免受這種侵略。第三,我們需要武器來保護自己。我們會反擊,直到攻擊者回家。第四,德國承擔了責任,決定幫助烏克蘭維護自由。德國了解到,烏克蘭人正在用生命捍衛歐洲的價值觀。
5月4日,政治評論員拉爾夫·福克斯(Ralf Fücks)、德國東歐歷史學家卡爾·施洛格爾(Karl Schlögel)、「斯塔西檔案管理局」前負責人瑪麗安·畢爾特勒(Marianne Birthler)等,發起反倡議,呼籲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以防止俄羅斯侵略者獲勝。
他們在給聯邦總理的一封聯名信中寫道,不能讓烏克蘭陷入困境。 「防禦」和「進攻」武器沒有區別。 「在那些被攻擊的人手中,坦克和榴彈炮也是防禦性武器,因為它們用於自衛,」《時代周報》週三(5月4日)發表了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