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刊登在《情報雜誌》上中共研究海外「反共」媒體的研究論文,標題為《境外反華媒體的最新態勢,動作模式與應對策略》,作者吳鋒。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此人是西安交大新媒體傳播學院傳播系主任。2015-2016,他在美國密蘇裏學院做訪問研究。此人並非中共高級研究人員,但他在此文中所展現出來的研究內容相當的全面,可見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的研究之普遍與深入。

把「反共」媒體稱之為「反華」媒體是中共有意混淆概念,中共黨宣如此不足為訓,作為研究人員就顯得其學術上的極端不嚴謹,黨與華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如何劃得上等號。華是民族,黨是政治組織,何況中共又是一個馬列主義政黨。吳鋒稱:「境外反華媒體是由境外特殊政治勢力扶植、在境外創辦運營的專門從事反華輿論宣傳的媒體。深入研究境外反華媒體帶來的非傳統安全挑戰,是破解西方反華輿論圍剿的有效路徑。」
吳所稱的「反華」媒體有那一些呢?首先是西方的知名媒體,他說「中國學者對《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 《華盛頓郵報》 《泰晤士報》和路透社、美聯社等國際知名媒體的涉華報道內容及特征做了系統的跟蹤研究,相關議題集中於西方媒體的涉華人權報道」。他說:「相關基金組織或政府機構的暗中支持,在反華輿論宣傳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眾所周知西方的這些媒體都是獨立的新聞機構,都是以批評政府著稱的。當然批評中國政府也不例外。吳指責這些媒體受到政府的支持沒有拿出相關的信息,不是學術研究應有的態度。不過他說這些媒體在「反華」輿論宣傳中扮演了關鍵性的作用這到不假。因為這些媒體有著上百年的信譽,對西方讀者特別是知識份子與政府的影響力之大不遑多論。
作者說他在密蘇裏大學做訪問學者時,先後實地調研了密蘇裏州布恩縣哥倫比亞市、洛杉磯、芝加哥、聖路易斯、達拉斯、紐約等6 個城市,先後對15 個反華媒體的發行終端( 華人超市及報刊零售及發放點) 進行了調查,先後對25 家境外反華媒體網站進行了為期12 個月的跟蹤觀測,先後收集到美國境內的反華平面媒體200 余份,先後對200 名旅美華人進行了深度訪談,積累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我們不知道這是他作訪問學者時的學術項目,還是在為中共搜集情報,這個應該由密蘇裏大學或相關機構作出裁決。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許多中國的訪問學者,訪問研究是假,搜集情報是真。
作者把「反華「媒體除以上著名的西方媒體以外分成4類: 一是宣揚分裂的民族主義勢力,如達賴喇嘛和新疆的熱比婭等。二是國內政治事件的殘余勢力,如1989 年「六四」政治風波後,一些參與該事件的骨幹人物逃至境外,成為一股重要的反華勢力。三是國內邪教集團的殘余勢力,如20世紀90 年代末,「法輪功」。四是國內暴恐或違法犯罪分子的殘余勢力,因其恐怖活動或違法犯罪行為(走私、販毒、貪腐等)為國法所不容,伺機逃竄至境外,成為反華的骨幹分子創辦反華媒體。這4類媒體作者只舉出《大紀元時報》、《新唐人》電視臺,他說《大紀元時報》受眾超過1000萬份,已經獲得了穩定的受眾群。成為綜合實力最強的反華媒體。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沒有舉出其它幾類勢力的媒體。


作者說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朝縱深方向發展,中外交往日趨密切,海外華人群體不斷擴張,成為境外反華媒體的核心受眾。主要是留學生和境外訪學群體與海外投資興業或就業的華人群體。並稱這二類群體由於文化差異和語言上的障礙,自然對涉華媒體情有獨鐘。同時,移居境外的華人面臨身份識別難題,又處於價值觀轉換的過渡期很自然成為反華媒體的受眾對象,也促使反華媒體的發展。不得不說作者的研究還是相當深刻的,既看到了反華媒體的巨大影響力,也看到了海外華人文化上的原因受到的影響。但他沒有說出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在這些媒體上看到了中國媒體上看不到的真實新聞。這才是這些媒體產生影響的主要原因。
作者也承認反華媒體內容上的真實性,他說:它們建有龐大的情報網絡,能夠快速獲取中國大陸相關信息,甚至能夠搶發一些獨家的敏感信息,在反華信息傳播中占據優勢地位。這些信息實際上泄露了國家的機密。不過他又補充說明這些信息往往是末經核實的,臆測的為了吸引眼球的謠言。確實海外這些被稱為反華媒體存在著臆測性的新聞,但這也是中共鐵幕政治造成的空間。雖然有些捕風捉影,但民間有一句話,謠言往往是遙遙領先,這是不爭的事實。
作者在研究中也談到「反華」媒體的資金問題,他說:近年來,境外反華媒體所獲得的國際敵對勢力的資金捐助不斷縮水。但此類媒體的「自我造血」、自我生存、自我發展能力大大增強。作者在這裏作了實事就是的研究。就拿我們的民運刊物《北京之春》來看,幾乎靠義工來擔負編輯與網絡管理工作,作者也不再受有稿費。但因其內容豐富與作為中國民主運動的旗幟性作用,《北京之春》不但生存下來還有了發展,通過網絡有了更多的讀者。

作者在研究中還說到目前「反華」媒體進入21 世紀以來,不同派系、不同勢力的境外反華媒體之間,開始走上相互支持、相互關聯的道路。以壯大聲勢,形成合力圍剿的態勢,提升反華宣傳的力度和強度。這一點上作者似乎誇大其詞。在作者眼中的「反華」媒體,雖然都 是反共友軍,但因其政治方位不同,側重面不同基本上各司其職。法輪功媒體主要是反邪黨,宣傳中國傳統文化。民運媒體主要是批判專製政治,宣揚民主憲政。西藏、新疆媒體主要是揭露民族迫害,提倡民族自治。
作者在研究「反華」媒體之余還提出建議:建立境外反華媒體運營監測體系。盡快建設境外反華媒體數據庫,開展全天候、全視角的監控,摸清其輿論宣傳的熱點重點和演變趨勢,定期形成境外反華媒體輿情監測報告,為中央、省市等相關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建議中宣部、外宣辦、外交部、國務院新聞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會同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社,成立境外反華媒體輿論宣傳監測領導小組,具體實施監測、研判和預警等任務。實際上這些建議中共有關機構早已在實行了。甚至對一些媒體進行破壞,如動用駭客進行攻擊。對某此媒體進行策反,使其轉變立場,成為中共外宣的隱秘的一部分。當然通過作者與無數此類作者對「反華」媒體研究,中共有關機構對「反華」媒體的工作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這篇研究所例舉「反華」媒體之種種,從另一個側面也看到中共在海外的「大外宣」的失敗。中共花了天量的經費與「反華」媒體對抗,結果是「反華」媒體在靠自主經費與義工發展壯大了。中共應當懂得個道理,媒體的力量之大小,不在它的體量之大小,而在於信息的真實。謊言是永遠無法掩蓋真相的。
這是一篇值得關註的研究文章,作者是中共禦用學者,我們從中可以窺見中共對反共媒體下的功夫,看到海外反共媒體的影響力,不是中共所說:這些反共媒體與反共團體已經被邊緣化了,最多只能稱其為西方反華勢力的棋子。「反共」媒體已成為一支不同凡響揭露中共,批判中共,讓中共心生害怕,感到戰栗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