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將於明日訪華,此行受到國內和國際的關注,反對聲浪很大。本人今日接受西德電台WDR的COSMO節目的訪問,可惜時間甚短,言猶未竟,故在此將一些觀點較為深入地陳述。
問題一:總理今日訪華,您對他行前有何言相贈?
廖:有幾點建言:
1. 不要向東道主習近平表示祝賀之意。兩週前的中共二十大,習近平罔顧中共自身的規定約束,強行修改了章程,第三次晉身連任,並打破年齡的限制,用人唯親,將稍微偏離自己路線的溫和、務實派的同僚全部廢擢,甚至採用侮辱性的方式將前任胡錦濤當眾架走。朔爾茨不向「穿新衣的習皇帝」祝賀,能說明世界——「你懂的!」
2. 朔爾茨應當自信而底氣滿滿地跟習方會談,中德間的政經、文化關係從1972年建交以來,自八十年代開始就快速發展。德國的資金大量流向中國,高精技術(機械製造、電機、化工、自動化等)、人才培養對中方多有貢獻。大眾汽車(VW)於1983年就在上海投資設廠,其他大公司如西門子,BASF,Hoechst也在華有巨額投資。2002年德國的磁懸浮電動車技術轉讓給中國,讓中國如今成為基建狂魔。如今中德兩國的商貿關係密切,並非如德國企業界所說的那樣,沒有中國市場我們就會垮,這種依賴性是彼此的。中國至今還是需要德國的技術和職業倫理。
3. 中國和德國,一個是威權體制,一個是民主體制,價值觀不同,處理事務方式不同。人權是德國對華政策的一部份,總理一定要將此議題提出,新疆維吾爾、西藏、蒙古的語言、文化、宗教受到壓制,這是人類文明不能接受的,也是違背聯合國憲章的。
問題二:台灣問題的呈現,加大了世界的緊張局勢,您的見解?
廖:1949年國共之爭,共產黨佔據中國,國民黨退居台灣。1972年之前,台灣政府在聯合國曾代表整個中國,之後中、台分開。中國幾十年來不斷以武力威脅台灣。台灣已經民主轉型30多年,而大陸依然是個極權體制。對台的武力侵犯從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訪華以來就不斷加劇,數據化的攻擊從未間斷,軍機軍艦繞台、擾台已成為常態。
俄烏戰爭讓民主陣營明白,台海問題已迫在眉睫,一旦直接引爆,西方是否已經有了對策?對侵略者中國進行制裁,向台灣提供軍事支持?就如同支持烏克蘭那樣?這是不太現實的。重要的是要防止戰爭的發生,要防患於未然,須知中共最可能用的戰略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現在世界還能使力、預防,一旦戰爭發生,一切都太晚了。台灣對自由世界是重要的,不僅是台積電的芯片,而是台灣的自由、民主和諧的人文景觀和精神絕不能被一個獨裁的大國所吞噬。
朔爾茨說過,我們不能讓俄國贏這場俄烏戰爭,那麼台海之戰,台灣也絕對不可輸。世界負有道義的責任,經歷了法西斯和共產極權的德國,尤其應負起人類社會的道義責任。
問題三:在德國有華人社區嗎?他們對德華關係看法如何?
廖:大約有15-23萬中國人、台灣人和港人在德定居。大部分是來自中國的青年學生。他們多分佈在大城市。有理工大學的城市如Aachen和Karlsruhe往往是華人比較集中的地方。來自中國的學生他們成長的環境裡受到中共的宣傳洗腦,對本國的歷史,特別是當代的歷史幾乎毫無所知,連天安門屠殺、劉曉波被死亡都不知道。在國外因課業繁重,只顧讀書,多半沒有融入西方社會,他們接觸面很窄,依然受到中共官方的宣傳,認為西方仇視中國,媒體對中國的負面報導過多,這是很令人遺憾的事。這些人本來應當擴大視野,沈浸於中西文化之中,扮演橋樑的角色,可惜德國社會沒有關注這個問題,沒有更好地對他們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