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的春運是21億人次的流動盛宴,旅客都感覺歷劫餘生、恍如隔世。這是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是中國人獨特的集體記憶。這是一場情感大爆發,衝破過去兩年「動態清零」的枷鎖,出現「報復性消費」與「報復性旅遊」。擁抱親情與商情的激情,凌駕了對疫情的恐懼。國際財團對中國的經濟反彈充滿樂觀的情緒,觀光業高管稱:「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我們沒有倒下,只會更加強大。堅信門一旦開了,趨勢就無可逆轉。」
疫後的春運,是一場廿一億人次的流動盛宴,因為疫情三年後,重返疫前的澎湃春運,都會有歷劫餘生、恍如隔世的感覺。這是永遠忘不了的春運經驗,是中國人獨特的集體記憶。
美國作家海明威曾在回憶錄《流動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說過「如果你在年輕時有幸生活於巴黎,那無論你在哪裏度過餘生,巴黎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鄉情,也如同巴黎一樣,是每個中國人永恆的記憶,今年的春運就是隔絕兩年多以來一場浩大的流動盛宴。
這也是一場情感大爆發,衝破過去兩年「動態清零」的枷鎖。去年與前年的各地政府、機關都提出「非必要不返鄉」、「就地過年」的措施,中國春運人次從二零一五年巔峰的三十七億人次銳減到二零二二年的約十億人次,今年則出現大反彈,預料將上升接近一倍,達二十點九五億人次,被視為「報復性的春運」。
但各方也警惕今年春運要面對疫情危機,儘管各地度過首波的疫情高峰,但有些專家擔心疫情隨著春運由城市入鄉,但民眾對春運復常的憧憬戰勝了對疫情的恐懼,旅遊業、餐廳和零售都迅速反彈,消費市場出現快速復甦跡象。
去年的「虎年春運」,不少地方政府還在提防「惡意返鄉」,禁止人們從中高風險地區回到老家過年,擔心病毒通過春運傳播到各地。今年則已全面放開,「非必要不返鄉」、「就地過年」成為了歷史,親情已衝破疫情的障礙,一月八日,香港與中國內地通關一幕更成為眾多香港傳媒的頭條,阻隔了三年的親情與愛情終於重新連接,笑聲淚影,頗有一九八八年中國大陸開放台灣民眾回鄉探親的「似曾相識」(法文的 deja vu,又譯為「既視感」)。
春運首日(一月七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三千四百七十三萬六千人次,比二二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三十八點九。根據交通運輸部初步分析研判,春運期間客流總量約為二十億九千五百萬人次,恢復到二零一九年同期的百分之七十點三。
針對春運的人潮高峰,中國已素有經驗,二零一五年的三十七億人次也難不倒中國的鐵道部和交通部門,而今年春運預計的總人次是二十億九千五百萬,只有高峰期的百分之五十五點九左右,記者在春運首幾天,在深圳北站和廣州東站,都未見長長的人龍,在深圳北站進站也只花了十幾分鐘,不復十多年前長長人龍與惶恐的等待,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春運工作專班副組長、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成光表示不能掉以輕心:「今年春運人流高峰與疫情高峰疊加,是近年來不確定性最多、情況最為複雜、困難挑戰最大的一次春運。」在高鐵站內,仍可看見零星宣傳防疫的標語,如深圳北站內可見到「預防冠狀病毒,從你我做起,關注官方信息,不信謠不傳謠」的宣傳口號。高鐵站內的店鋪也恢復人氣,深圳北站等候高鐵期間的咖啡店如星巴克都坐滿了人潮,高鐵站附近經濟活動也恢復頻繁。
已過第一波疫情高峰
二零二三年春運,是中國疫情解封後,繼元旦假期後的第二個長假期,中國在十二月七日防疫急轉彎的客觀效果是令到疫情在十二月出現大爆發,並且主要大城市在春運前都已度過第一波的高峰,有利於春運期間旅遊、零售和餐廳等消費反彈。在一月十三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馬京晶報告課題團隊發布《新冠疫情感染報告》,根據對本輪疫情的傳播特徵、民眾感染後的症狀、人群和地區間差異等進行了系統分析,推算去年十二月二十日,也就是「新十條」措施推出大概十三天,中國多地疫情就已達峰值,到十二月底,各地感染均已過峰。截至一月十一日,新冠感染率累積約達到百分之六十六,感染人數累積約九億。另外,根據一月十四日國家衛健委公布數據:全國發熱門診的診療量在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達到高峰的二百八十六萬七千人次,之後持續下降,到二零二三年一月十二日回落到四十七點七萬人次。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蔡洪流在一月八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新十條』後,感染人數上升速度之快還是超過了我們的估計。『二十條』措施推出後,我推測中國感染人數的上升可能會花三個月走完別的國家三年的路,實際上我們花了不到二十天」,但他也表示他所在的醫院重症病人、深切治療病人數目仍處於高峰,對於醫療系統仍然具有壓力。
與此同時,中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也表示,儘管河南、北京、江蘇等地已宣布度過疫情高峰,但中國新一波新冠疫情發病高峰還將持續到二至三月,他也認為農村疫情的防控最值得關心,重症的高峰要較感染數字的高峰來得更長久一些,他也相信中國具有疫苗免疫與自然感染相加,對於新型變種新冠製造新一波大爆發,他並不擔心。
因此,由於疫情已度過第一波高峰,各地政府根據專家的意見,認為疫情「快速過峰」的策略奏效,已經可以把推動經濟復甦作為主要地方政府主要工作目標,並推出一系列振興消費的措施。
旅遊業大反彈
在元旦假期期間,「三亞民宿一個月利潤差不多磨平此前三年虧損」成為各大門戶網站的頭條,實際上也出現了旅遊業的反彈,儘管沒有標題那麼誇張,但也不遠矣,經《新京報》等媒體核實,這篇文章的始作俑者Iris澄清:「雖然年底隨著疫情的全面放開和旅遊旺季的到來,經營逐漸恢復正常,但通過這個冬天預訂情況估算,利潤也僅大概能攤平二零二二年的房租成本。」這個例子從側面可以反映中國旅遊的反彈狀況。
旅遊網站攜程的海外版Trip.com上對國際航班和住宿的搜索量立即創下三年新高,在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假期(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期間的海外旅行預訂量較前一年飆升五點四倍;每次預訂的平均支出增加百分之三十二,主要目的地集中在亞太地區,包括澳洲、泰國、日本和香港,美國和英國也躋身前十。在二零一九年的數據,例如越南當年接待了六百萬人次的中國旅客,佔其年度遊客人數的三分一;新加坡有百分之二十的國際遊客來自中國,他們花費了逾九億美元(約七十億港元)。
在這波春節大出遊當中,氣候溫暖的泰國最受中國客歡迎,尤其日本、韓國都對中國旅客作出各種限制,而泰國當局則是掌聲與鮮花歡迎中國人,形成強烈的對比。據攜程數據,今年一月以來,中國旅客赴泰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近二十一倍,兔年春節假期赴泰酒店的預訂量同比增長近十二倍,飛豬數據也顯示,近一週國際機票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超三倍。春節期間出境遊預訂量也大幅反彈,創三年的峰值。亞洲目的地預訂量佔比超五成,其中泰國目的地預訂量激增近二十倍。香港、澳門、泰國、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新西蘭、印尼等是飛豬消費者熱門的旅遊點,可見在這波中國反彈中,中國廣東、海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都是明顯受惠的地區。
另外,花旗銀行分析估計,旅遊業於今年第二季度將出現明顯增長,其中泰國和馬來西亞預計中國遊客數量將達到疫情前的一半左右,當地經濟也會受惠於中國解封帶來的紅利。
外資也對中國經濟復甦抱有信心,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企業事務與戰略關係官呂海清說:「中國觀光業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我們沒有倒下,只會更加強大。此時此刻還很難量化未來幾個月的復甦程度,但我們堅信『門一旦開了,趨勢就無可逆轉』。」
人流復甦刺激消費
在春節前後,走在深圳前海的大街小巷,甚至廣州人頭湧湧的東山口潮人區,戴口罩與不戴的差不了多少,十有三、四都沒有戴口罩,即便在廣州天河太古匯、東方寶泰的大商場裏,十有一、二也沒有戴口罩,儘管據各專家的估算,疫情高峰仍未完全過去,對人們對疫情恐懼已漸漸降溫,熱門的日本料理店、粵菜館子也出現了久違的人龍,在豆瓣上,廣州如電影觀賞小組、網約城市觀光群組等興趣小組都已恢復運作,復常的盼望、消費的熱情已壓過對疫情的恐懼。
國家資訊中心大資料發展部大資料分析處處長、研究員楊道玲稱,基於中國十八個城市地鐵人流量資料構建的地鐵人流熱度指數顯示,去年十二月以來中國地鐵人流熱度先降後升,目前指數達六十一點四,較十二月低點增加三十點五。同一份研究當中,也追蹤中國八十三座城市中的二百三十二個重點商圈人流量資料,建立了「線下商圈消費熱度指數」,數據與地鐵人流數字相正比,在十二月該指數也呈現先降後升走勢,目前已達九十六點六,較十二月低點提升二十八點七個點。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重點城市在內的全部八十三個城市指數均在低位反彈,代表商場經濟已大幅反彈。
為了把握疫情首波高峰過後的春運消費潮,各地也推出刺激消費措施,地方政府紛紛舉辦消費節、年貨節,波浪式地舉辦促銷活動,甚至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如內蒙古省會呼和浩特從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廿六日開始至二零二三年二月十日,一連三日為一個週期滾動發放各類優惠券;一月六日起,河南省會鄭州發放人民幣二千萬元文旅消費券(約價值二百九十萬美元)、一千五百萬元家電消費券;一月十七日,廣州將向社會發放第二輪一千萬元消費券,使用有效期將覆蓋整個新春假期,儘管攤分到每個消費者的金額不多,但也說明各地政府刺激消費的決心。
花旗集團在二零二三年的展望裏也指出,中國零售業今年營業額成長幅度估達百分之十一,認為「消費需求的壓抑因素解除之後,消費者支出很可能會出現大幅反彈,尤其是服務業的花費」。
不再忌諱回鄉
經歷了三年的疫情折騰,在二三年中國人終於可以暢通無阻行走各地,不用再背負「非必要不返鄉」、「就地過年」的包袱,也由於中國據估算已有超過一半人口「陽康」(已康復),人們也不再忌諱回鄉,龐大的人流湧動正在快速地在各地交換人流、物流,讓中國經濟面臨反彈,春運的人潮也是洶湧的消費潮。
轉載自《亞洲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