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必須在中國已經表明立場的背景下,看待十二點「和平計劃」。
本月24日,俄烏戰爭一周年之際,中國外交部發布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西方媒體稱之為「和平計劃」。「和平計劃」引起了軒然大波,國際社會從初始的期待與關注,直至最後的失望與質疑。
眼下在烏克蘭的硝煙戰場上,雙方又擂響了「春季攻勢」的戰鼓,從戰場局勢走向來看,俄羅斯明顯占據了有利的地位與態勢。故此,美歐國家對北京的這一表達,極為不滿,德國的一位社民黨政治家甚至提出:「非常懷疑中國能否可靠地擔任調解人的角色」。布林肯國務卿更為擔心的是,中國可能會在軍事上幫助俄羅斯。
令人意外的是,前一天(23日)德國電視二台報道,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不要對中國抱有任何的幻想。」是否朔爾茨有先見之明?否也,顯然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在他會見王毅期間,後者通報了北京的「和平計劃」,雙方似乎已產生了歧見。
其實,這份文件的題目已顯露端倪:不僅不提俄烏戰爭,更沒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說辭,只談「烏克蘭危機」。方案指向是「政治解決」,並不是西方國家心目中期許的「和平方案」。所謂的「政治解決」,是否指事件的性質與範疇,有了明確的指向性:即指是戰略平衡與歐洲地緣政治惹的禍,抑或是暗喻「北約」肇事?當然這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而言之一個文件的題目,已對事件定性,並給出了「政治解決」的框架。目前看來,西方媒體可能均忽略了這一點。
根據近日媒體的報道,筆者觀察與收集了眾人皆知的一些信息,針對重重疑點,經過深入淺出的梳理,提出一些想法與觀點,與讀者分享。
北京此時推出「和平計劃」令人生疑
世人一定還記憶猶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普京曾赴北京參加冬奧會開幕式,特意「秀」了一把俄中特殊友誼。所以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不少國家的領導人,先後呼籲習近平出面調停俄烏戰爭,但始終未果。北京的理由是,美歐國家不斷遞送武器,這個調停是無法進行的。坊間還有一說,開戰雙方必須是打累、打乏了,已無意繼續血腥鏖戰了,此時出面調停才有可能。
問題來了,給烏克蘭遞送武器的狀況,在不斷升級與加劇,從未停止過。新近美歐國家繼續紛紛向烏克蘭提供主戰坦克,「M1A2」、「豹-2A6」、「挑戰者-2」,未來甚至可能還有「勒克萊爾」,烏克蘭戰場上將會出現難得的「坦克聯盟」。而且未來西方國家還可能會繼續提升、供應重武器,諸如導彈、戰機等,都將早晚進入援烏武器的清單。
再則,這幾天俄烏雙方都在擂起了「春季攻勢」戰鼓。拜登總統還親赴火線基輔,代表了美歐陣營對烏克蘭的「堅定承諾」:美國將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無論需要多長時間」,他還表示:「我們完全有信心,你們將繼續獲勝。」數日前,普京同樣在國情咨文中明確表示:「征服烏克蘭仍然是俄羅斯的目標,只要侵略者不準備放下武器,就很難實現和平。」
擺在世人面前的首要疑問,至少有這麽兩點:
1、北京期望的調停大環境,目前顯然尚未出現,既然如此,中國政府為什麽反其道而行之,居然在雙方發動「春季攻勢」前豎起「停戰牌」,而且不顧美歐國家的質疑與否定。
2、慕尼黑安全會議前,王毅會見了馬克龍、朔爾茨,自然已通報了「和平計劃」,在中國外交部公布此計劃前,朔爾茨已表達「不要對中國抱有任何的幻想」,法國、德國應該事先已表達了不同的看法與意見,北京為什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呢?
西方高人洞察「和平計劃」的隱意
2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布了《和平計劃》,相關文件共12個要點,即:一、尊重各國主權。二、摒棄冷戰思維。三、停火止戰。四、啟動和談。五、解決人道危機。六、保護平民和戰俘。七、維護核電站安全。八、減少戰略風險。九、保障糧食外運。十、停止單邊制裁。十一、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十二、推動戰後重建。
24日德國每日新聞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必須在中國已經表明立場的背景下,看待這十二點。」開戰前不久,中俄兩國相互保證了「無限」友誼。她至少是在暗示,這份「和平計劃」是有傾向性的,偏向哪一方不言自明,指的是俄羅斯。報道還指出: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指出了這一點,中國沒有太多的可信度,因為它未能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他還警告道:中國可能有支持俄羅斯與烏克蘭作戰的跡象。美國也表示了同樣的擔憂。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布林肯已向王毅表達了疑慮:「中國可能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但中國否認,稱之為虛假信息。歐盟事務委員會主席安東•霍弗萊特(Anton Hofreiter)表示:方案「……缺少重要因素:俄羅斯軍隊從烏克蘭撤軍」。這些分析與見解都不錯,至少指出了「和平計劃」的傾向性,未提出俄羅斯撤軍,及未挑明戰爭的性質與責任等。
也有高人的見解,不流於文本的字面,還能洞察「和平計劃」背後的陰謀與策略。霍弗萊特進一步分析指出:「這不是作為和平談判的基礎,而是作為一種轉移注意力的策略。」似乎是一種「牽制策略」。還有一位政論學者提出:在「和平計劃」的許多方面,表述的是對俄羅斯立場的一種秘密支持。倘若仔細觀察與細究,文本刻意地追求這場沖突的根源是「冷戰思維」。
這些真是高見:一位提出了「牽制策略」;一位指出了,以「冷戰思維」轉移戰爭的性質與責任,將矛頭指向了美國與北約。
布林肯的「疑問」不是空穴來風
慕尼黑安全會議前後,歐盟外交負責人博雷利警告道:「中國如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以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攻勢,將是踩越歐盟的『紅線』」。布林肯約見王毅,其中也有警告:中國不應幫助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人們越來越擔心北京正在慢慢地開始這樣做,包括向俄羅斯瓦格納民兵提供衛星圖像和可能幫助俄羅斯建造軍事硬件的電子產品。
為什麽美歐國家首腦眾口一詞,質疑中國「考慮」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彈藥,這絕不是憑空而談。俄烏戰爭以來,已證明了美國軍情信息的領先與超前,應該已顯露了重重疑點。況且中國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初期,也都是與北朝鮮、越南北方暗通款曲,承擔遞槍炮送彈藥等背後的軍需供給。美歐國家敢說敢做,都是擺在台面上,亮在明處。相當於中國古代《左傳》說的「不鼓不成列」、「陣而後戰」等,意即等敵陣營排好對戰的陣仗後,才鳴鼓開戰。
中國好「不按常理出牌」,如孫子兵法道:「兵者,詭道也。」追求的是「以奇致勝」。
俄烏戰場是北京的隱憂
中國為什麽現在推出了「和平計劃」?而且提出「烏克蘭危機」與「政治解決」,一下子將國際共識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轉換成了「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暗喻是「冷戰思維」作祟。
俄烏戰爭至今,美歐國家不斷超越自己先前劃出提供烏克蘭武器的紅線,直接提升供給各類重武器,實際上是戰場狀況所需,烏克蘭被打殘、打廢了,西方不提供重武器,烏克蘭在戰場上幾乎無力繼續抗擊俄羅斯。故此,美歐、北約冒著戰爭升級與擴大的風險,寧可超越紅線提供重武器,同時歐洲各國都在出動雇傭軍赴烏克蘭戰場。當然越南戰爭、中東等戰爭中,各國也都有使用雇傭軍的慣例,而避免直接參戰。
美歐陣營聯合對付俄羅斯,這已是鐵板現實。「不能允許普京贏得這場戰爭」,抑或是「俄羅斯不能贏得這場戰爭」,這是美歐各國領袖們的共識,拜登、朔爾茨、馬克龍、馮德萊恩等,均是對媒體公開這一表述。
所以俄羅斯在戰場上,直接面對的除了烏軍外,還要與美歐等50餘國「僱用聯軍」對壘對抗。美歐首腦達成一致,誓「逼普京在戰場上求和」,以俄羅斯戰場上的失意失敗為終結。
中國深信,美國應該獲得了第一手可戰勝俄羅斯的軍情資料,諸如:俄羅斯戰場上的指揮與作戰,依然是「二戰」時期的陸軍作戰模式,軍官們身先士卒的沖鋒陷陣,這與現代戰爭的智能化、信息化、立體化、遠程化、全方位機動作戰格格不入,只有充分發揮與展示現代戰爭模式,才能在戰場上實現降維打擊態勢,這是現代戰爭勝利的基礎。
現在看來,「不能允許普京贏得這場戰爭」,絕不是意氣用事的豪言壯語,應該視為美歐陣營對俄烏戰爭的戰略目標和目的,應該是總結了戰場有利條件與信息後得出的結論。
俄羅斯面對美歐國家群作戰,眼見俄羅斯以一對美歐、北約,北京出於戰略考慮,深恐俄羅斯被打殘、打敗了,與其坐等俄羅斯戰敗,不如及時出手。中國現在推出「和平計劃」,本身就是戰略,在支持烏克蘭民主陣營中橫插一杠子,攪亂歐洲的地緣政治與戰略平衡。
「和平計劃」背後的「謀略」
歐盟事務委員會主席霍弗萊特懷疑「和平計劃」是「牽制策略」,順著這一思路細究,還真能感悟出「和平計劃」背後的「通牒」之意。
美中競爭步步深入,美國同樣在建立以北約為核心的聯合陣營,以台海台灣作為戰場。日本智庫最近也進行兵推,說:解放軍倘若在2026年犯台,且在美日參戰的情況下,中國將無法奪取台灣的控制權,但美日也會付出高昂代價,最終美日台將慘勝。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菲律賓等也正在參與圍堵中國的聯合陣營。
相信北京已從俄烏戰爭結果看出了端倪,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贏不贏尚且難說,即便是戰勝了烏克蘭,那裏已經是一片戰爭廢墟了。北京當然不希望統一後台灣成為焦土與廢墟,所以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北京一直在強調與施展「和平統一」方案。
其戰略措施無疑是:
1、俄羅斯必須以北極熊姿態雄踞歐洲,以此俄中在歐亞形成軍事犄角。先決條件,俄羅斯不能在俄烏戰爭中失敗。這就是推出「和平計劃」的初衷。
2、即便俄烏戰爭還要持續,中國不會視而不見、坐山觀虎鬥,北京政府清楚「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道理,否則中國就是下一個目標。
3、北京推出的「和平方案」,為自己留下了足夠的空間與餘地,中國希望和平與停戰,有言在先,倘若各方還在背後拱火,遞送各類重武器,為了維護國際戰略平衡,中國也會給俄羅斯運送重武器,而且還會表明不是針對烏克蘭,是與美歐陣營抗衡,維持戰略平衡。
4、26日的德國每日新聞指出:中國就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提出「和平計劃」,有很多跡象表明,該文主要是為自己的利益服務。顯然北京不希望美中沖突,戰場放在台海與台灣,而希望美歐與俄中對決的戰場繼續留在歐洲。世人一定會看到,北京甚至也會模仿北約的口吻,提出「俄烏戰爭關係到全球地緣政治與戰略平衡」,中國必須維護國際戰略平衡。
5、北京希望各方明白「和平方案」的警示目的。當年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共都有和平警示程序。1950年10月3日,周恩來正式向美國政府發出警告,表示:「如果美軍跨過三八線,並侵略朝鮮,中國將會作出必要的措施」,所謂:「勿謂言之不預」,但當年美國政府並未對其重視。
這樣的分析與思考,是否應該可以理解北京為什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眼下急急推出了「和平計劃」。
25日,拜登總統已表明:不接受北京的「十二條」,也反對中國出面主持「和平計劃」。這樣的結論,習近平一定事先有預見,顯然北京明知各方會質疑與反對,但還是公布,中國政府是否為了施行下一步的行動在鋪路、或者說是打基礎呢?難以揣測與猜詳,世道亦然步步驚心,卻還得繼續演繹……,讓世人靜觀美中俄下一步的對弈、行動與決鬥。
台灣《銳傳媒》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