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毅仁(Ian Buruma)《紐約書評》前編輯
沒有人知道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會作何反應。幾十年來,美國領導人竭盡全力避免這個問題,但去年9月,拜登總統似乎結束華府的「戰略模糊」政策,他表示如果發生「前所未有的襲擊」,美軍將保衛台灣。但拜登話剛講完,白宮官員就改口堅稱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
1960年的美日安保條約規定,如果日本領土遭到攻擊,美國有義務參戰,但美國與台灣沒有這類條約。如果中國決定攻打台灣,美國會作何反應只能靠猜。但是,戰略模糊意在起到威懾作用,真正的問題是它是否足夠。畢竟,比起1958年台海危機期間,解放軍砲擊金門和馬祖,試圖從蔣介石的國民黨手中「解放」台灣,現在中國的力量要強大得多。當時美國與台灣還有共同防禦條約,美軍將領曾考慮動用核武打擊中國。
今天,中國擁有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隊和龐大的核武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知道美國不可能冒核戰爭的風險,這也是美國沒有直接干預烏克蘭的原因,這讓他更有底氣,既然美國不想與實力弱得多的俄羅斯開啟戰端,那麼肯定也不會跟中國打仗。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政局變化,可能會增強中國武力奪取台灣的希望。共和黨籍的總統,不論是前總統川普還是思維相同者,都可能選擇將美國與遙遠國家的爭端切割開來。這是現在鎖定對台灣安全承諾的一個很好的理由。
但台灣真的值得捍衛,即使冒著毀滅性戰爭的風險嗎?我相信是的。攻擊台灣也將是攻擊日本和南韓,如果允許中國主導南海和東海,中國將扼殺兩國的經濟,如果日本和南韓對美國保衛其安全的能力或承諾失去信心,它們不是得屈服於中國的統治,不然就要開始獲取核武器——而且要快。這兩種選擇都可能產生災難性後果。
然後是台灣作為全球 90%以上先進半導體生產者的戰略重要性問題。一旦中國接管台灣及其晶片產業,將使全球權力平衡傾向對中國有利,產生深遠的經濟和戰略影響。
如果中國是自由民主國家或至少是相對開放的社會,這一切都不會是嚴重的問題。 唉,事實並非如此,這也許是保衛台灣最重要的原因。
諷刺的是,當美國在1950年代不得不保衛台灣時,台灣仍處於專制政權,而不是今天的民主統治。而當時美國支持蔣介石是有道理的:毛澤東的中國要糟糕得多。幸運的是,儘管毛澤東主義在革命者中流行一段時間——主要是在貧窮的後殖民國家和西方大學校園裡——但毛澤東的血腥策略在全球沒有什麼吸引力。
如今,當前的中國模式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中國共產黨在保持列寧主義獨裁統治的同時,意外也獲得顯著的經濟成就,自由主義者先前認為,中產階級不斷壯大加上自由市場經濟必將帶來民主。南韓和台灣從軍事獨裁轉型到自由民主似乎支持此一論點,但我們現在知道,資本主義可以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下蓬勃發展。
中國的成功激勵了開發中國家許多獨裁者,中國大量投資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鞏固了政權形象,比起混亂和愛管閒事的西方民主國家,北京是更有效率、更強大、更可靠的夥伴, 這是危險的趨勢,尤其是自由民主國家受到國內激進民粹主義者攻擊的時候,如果川普在 2024年獲勝,將激勵包括習近平在內的全球獨裁者和專制政權。
長期以來,一種有害的文化宣傳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助長了強人統治,其中心思想由新加坡國父和長期擔任總理的李光耀大力鼓吹,亦即「亞洲價值觀」與民主治理無法相容。此一觀點認為,在儒家社會中,個人利益必須服從集體利益,服從權威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社會秩序高於自由。
中國日益富裕的中產階級多半認同上述觀點。在北京和上海的某些圈子裡,人們常說一般中國人還沒有為民主治理做好準備,仍需要強硬的權威之手來約束他們。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很重要。拋開民族主義者的憤怒不談,中國統治者對台灣的執著,似乎是因為它的存在駁斥了中國專制模式的前提,因為台灣的民主可能給中國人帶來「錯誤」的觀念,所以中國希望粉碎它,就像它在香港所做的那樣。拜登一再誓言要保護民主免受專制威脅,如果他是認真的,他必須確保台灣的自由。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轉載自《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