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聲發刊詞 Eng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隱私條款 Privacy Policy
  • 提供新聞 Authors contributions
  • 連絡我們 Contact us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 首頁
  • 關注熱點

    潘永忠:烏克蘭獲勝與否,事關維護與確保歐盟未來的和平發展環境

    【比爾曼自傳】第十九章 死之前還有日子好過呢(二)

    2023春運爆發力21億人次流動盛宴

    歐盟推70 個大項目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EU lines up 70 projects to rival China’s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老陳時評】:總理阿登的辭職與紐西蘭的政治文化

    人口論的局限

    潘永忠:烏克蘭獲勝與否,事關維護與確保歐盟未來的和平發展環境

    2023春運爆發力21億人次流動盛宴

    歐盟推70 個大項目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秋後算帳範圍擴大 白紙運動示威者擔保人傳「被消失」

    反抗壓迫、新年除習

    北京疾控開慶功大會網怒:北京死幾十萬人屍骨未寒,喪盡天良!

    新年伊始 中國民主運動將何去何從?

    黎智英的壹傳媒12日除牌 7億市值化灰 國安法可扼殺私有產權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老陳時評】:臺灣之舞

    【淇園漫步】走出聖經到「米兔」的蘇珊娜 ——記科隆瓦爾拉夫博物館特展

    我在等你

    有案在身的陳日君樞機獲教宗方濟各接見 讚賞陳探監不斷

    「算香」義大利麵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淇園漫步】走出聖經到「米兔」的蘇珊娜 ——記科隆瓦爾拉夫博物館特展

    「算香」義大利麵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毛澤東和習近平在2015(警世話劇)

    【香江寄語】:毛澤東在成都的行宮金牛壩

    我在等你

    謝志偉的「和平蛋糕」

    家國之事不敢不問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達賴喇嘛和屠圖宗師——《喜悅》紀錄片帶給人類什麼?

    他的謙遜和人性力量-STATEMENT on the 5th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LIU Xiaobo

    永不熄滅的明燈——劉曉波逝世五周年倫敦紀念活動YouTube視屏

    與曉波討論西方的「綏靖政策」——劉曉波逝世5週年倫敦紀念會上的講話

    紀念劉曉波的重要而現實意義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EU lines up 70 projects to rival China’s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無國界記者強烈要求當局釋放病痛纏身的調查記者黃琦RSF urges for release of ailing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 Huang Qi

    北京的影響力工程的目標與論述

    北京的全球媒體影響力:威權擴充和民主的復原力量Authoritarian Expansion and the Power of Democratic Resilience

    Beijing’s Global Media Influence 2022北京的全球媒體影響力

    上一個 下一個
  • 首頁
  • 關注熱點

    潘永忠:烏克蘭獲勝與否,事關維護與確保歐盟未來的和平發展環境

    【比爾曼自傳】第十九章 死之前還有日子好過呢(二)

    2023春運爆發力21億人次流動盛宴

    歐盟推70 個大項目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EU lines up 70 projects to rival China’s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老陳時評】:總理阿登的辭職與紐西蘭的政治文化

    人口論的局限

    潘永忠:烏克蘭獲勝與否,事關維護與確保歐盟未來的和平發展環境

    2023春運爆發力21億人次流動盛宴

    歐盟推70 個大項目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秋後算帳範圍擴大 白紙運動示威者擔保人傳「被消失」

    反抗壓迫、新年除習

    北京疾控開慶功大會網怒:北京死幾十萬人屍骨未寒,喪盡天良!

    新年伊始 中國民主運動將何去何從?

    黎智英的壹傳媒12日除牌 7億市值化灰 國安法可扼殺私有產權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老陳時評】:臺灣之舞

    【淇園漫步】走出聖經到「米兔」的蘇珊娜 ——記科隆瓦爾拉夫博物館特展

    我在等你

    有案在身的陳日君樞機獲教宗方濟各接見 讚賞陳探監不斷

    「算香」義大利麵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淇園漫步】走出聖經到「米兔」的蘇珊娜 ——記科隆瓦爾拉夫博物館特展

    「算香」義大利麵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毛澤東和習近平在2015(警世話劇)

    【香江寄語】:毛澤東在成都的行宮金牛壩

    我在等你

    謝志偉的「和平蛋糕」

    家國之事不敢不問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達賴喇嘛和屠圖宗師——《喜悅》紀錄片帶給人類什麼?

    他的謙遜和人性力量-STATEMENT on the 5th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LIU Xiaobo

    永不熄滅的明燈——劉曉波逝世五周年倫敦紀念活動YouTube視屏

    與曉波討論西方的「綏靖政策」——劉曉波逝世5週年倫敦紀念會上的講話

    紀念劉曉波的重要而現實意義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EU lines up 70 projects to rival China’s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無國界記者強烈要求當局釋放病痛纏身的調查記者黃琦RSF urges for release of ailing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 Huang Qi

    北京的影響力工程的目標與論述

    北京的全球媒體影響力:威權擴充和民主的復原力量Authoritarian Expansion and the Power of Democratic Resilience

    Beijing’s Global Media Influence 2022北京的全球媒體影響力

    上一個 下一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政經論壇

「雙十節」——一個象徵自由民主的日子

廖天琪田牧文 /廖天琪和田牧
2020 年 10 月 9 日
在 政經論壇
「雙十節」——一個象徵自由民主的日子

「雙十節」是中國劃時代的壯舉,歷史意義遠勝過秦皇漢武,因為它結束了漫長的封建帝制,建立了現代民主的政體。圖為作者廖天琪2019年參加台灣慶祝雙十國慶。圖/作者提供

转换简体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Line分享到 WeChat

對於「雙十節」的記憶,不僅是辛亥革命紀念日,中華民國國慶日,更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記憶,是流淌在民族血液中的精神基因。「雙十節」是中國劃時代的壯舉,歷史意義遠勝過秦皇漢武,因為它結束了漫長的封建帝制,建立了現代民主的政體。在四〇、五〇、六〇後的中國人心目中,它與孫中山,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等,共同鑄就了中華民族崇高而偉大的歷史豐碑!

推薦新聞

【老陳時評】:總理阿登的辭職與紐西蘭的政治文化

【老陳時評】:總理阿登的辭職與紐西蘭的政治文化

2023 年 1 月 31 日
人口論的局限

人口論的局限

2023 年 1 月 31 日

又一個「雙十節」來臨,原本該是歡天喜地的節慶日,卻驚聞中共軍機戰艦日復一日環繞台灣島,制造一波又一波武裝犯台陣勢,蠻橫霸淩昭然若揭,台灣島籠罩在一片戰爭陰霾中……。難道戰爭真的會再次降臨?同宗同族同文化同語言的民族之間互相殘殺?

朋友們,無論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都應該挺身而出,反對戰爭!制止戰爭!

匆匆寫下此文,表達我們的意見。

反對戰爭,更是反對「武統」

這些天,網絡上有不少喧嚷「武統」台灣的信息,近一個月來中共軍隊的軍機、軍艦直逼台灣門戶,已經不再只是威脅與恐嚇,而是上門欺淩與叫陣,故意營造劍拔弩張的戰爭氛圍,這是在犯罪!

關於台灣的歷史地位問題,我們曾經在《民報》發表過不少文章,這裡不再贅述。中共「武統」,毫無道理。

中國政府也強調海峽兩岸是同宗同族同文化同語言的民族,那就應該尊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意願。中國自古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即:只有以百姓為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就安寧了。孟子也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即:國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換,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換的。所以,百姓最為重要。

再則,現代相同的民族不一定生活在「大一統」的國度裡,這樣的狀況在歐洲比比皆是。兩岸應該倍加珍惜同胞之情,促進人類和平理性的發展。

中美衝突與對峙殃及台灣

近年來,中美經貿、外交、軍事等衝突連連,特別是美國歐巴馬執政時期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及現今川普總統時期的「印太戰略」,天下皆知,美國是劍指中國。特別是美國軍機軍艦武裝南海台海巡遊,中國擔心擦槍走火,避免與美國直接碰撞引發戰爭,這可以理解,美國是超級大國,當今自由世界的盟主。但中國軍人也不能一轉身把怨氣出在台灣同胞身上。

中共政府怪罪台灣政府迎合美國,甘當棋子。問題就在於「甘當」,美國對世界各國,包括亞洲地區,沒有領土野心,沒有磨刀霍霍,美軍駐紮在南太平洋島嶼的基地,甚至於駐紮在西歐、東歐的軍隊都受到當地國家歡迎,他們發揮的是保護作用,讓一些獨裁國家不敢蠢蠢欲動。環顧四周掐指算一下,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甚至越南,哪個國家不是因為美國勢力在附近,而感到安全得到保障?他們怕的是中國,怨的也是中國,如今中國人,中國製造的商品貨物,中國的投資、技術都已經溶入各個鄰國,想擺脫都不行。再加上中國軍事和海域的擴張,令鄰國敢怒不敢言。美國在太平洋和台海秀肌肉,大家都巴不得呢。

台灣是插入中國肌理的楔子,也是保障亞洲區域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安全鎖,台灣淪陷,世界危矣。

再說中國自己。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後,美國財長保爾森來中國要求中國相助,購買美國國債和IMF的債券,幫助美國渡過難關,中國政府在承受著國內的一片罵聲中,還不是如是就範。它不也「甘當」美國的後備銀庫麼。

近一個月來中共軍隊的軍機、軍艦直逼台灣門戶,已經不再只是威脅與恐嚇,而是上門欺淩與叫陣,故意營造劍拔弩張的戰爭氛圍。示意圖/Pixabay,國防部臉書,民報合成

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海峽兩岸時有相撞與磕碰,責任在中國政府身上,強勢威逼要解決「統一台灣」,並威脅不放棄「武統」的手段。

「不能改變現狀」關鍵在美國

不願意改變現狀,確實是台灣人民的共同心願,據統計,台灣80%以上的居民反對改變現狀,反對「統一」。道理很簡單,台灣是民主制度的國家,人民享受充分的自由與人權,台灣社會和平民主的祥和氛圍,正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風範。

但是,「台灣不能改變現狀」的真正始作俑者,是美國,是美國政府的戰略目標所致。

近期中國有位金一南將軍談了他的一段親身經歷,講述了2002年的一段往事。

美國陸軍指揮學院有一位著名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叫巴傑夫,與金談到中國未來最大對手是誰?專家表述道:只要中國不到喜馬拉雅山以南,台灣海峽以東,中美相安無事,是好朋友。巴傑夫想表述的是,美中不是對手。

當金將軍談及,選擇「和平統一」台灣的方式,並保護美國人在台灣的所有利益。巴傑夫專家說:不行,這要出大問題的,這不是「一國兩制、三制、四制」的問題,這是中國在打破「第一島鏈」,就是不行。金將軍總結道:中美之間最根本的分歧就在這裡,就是「和平統一」也不行。

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南希•塔克(Nancy B. Tucker),對於台海統一問題也有這麽一段話:「一個強大統一的中國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你們永遠不要以為美國會支持大陸與台灣和平統一。即使中國現在的政治制度與美國一樣,美國也不會那樣做。這是美國的立國原則、基本價值觀念和戰略利益決定的。」

沒有跡象表明「武統」台灣

近日,有這麽幾條信息顯示:

1、印媒披露,中印會談長達14個小時,未能打破僵局。有坊間消息道,印度不撤兵,而且20萬重兵壓境,難道只是為了逞一時英雄?錯,印太大戰略,牽制與制造中國南疆的壓力,是否「圍魏救趙」,見仁見智。

2、據媒體報道,9月5日,衛星圖像在西沙群島以東發現,日本海上自衛隊「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航向東北。報導稱,本級艦共兩艘,「日向」號,「伊勢」號。日本配合美國,圍堵中國是印太戰略目標。坊間有推測,就是日本換相,新首相的政策取向可能會更加偏向美國,從另一側給中國施加軍事安全壓力。

3、昨日,蓬佩奧國務卿赴日,與日、印、澳共同會晤。傳出來的消息同樣是印太戰略整體實施,雖然沒有公布實質性的聯合公報,但是蓬佩奧國務卿在記者會上明確表明,美國會舒緩台海緊張局勢。

美國蓬佩奧國務卿赴日本,與日、印、澳共同會晤,傳出來的消息同樣是印太戰略整體實施,雖然沒有公布實質性的聯合公報,但是蓬佩奧國務卿在記者會上明確表明,美國會舒緩台海緊張局勢。圖/擷自蓬佩奧推特

其實,明眼人都清楚一本賬,美國真要是不顧台灣安全,放棄了台灣,東南亞的國家會怎麽看?日、印、澳、韓等國會怎麽想?印太戰略豈不是兒戲?美國豈不是真要退出亞洲?真會虎落平陽嗎?筆者相信,美國會擺平眼下的局勢。

歐洲同樣反對「改變台海現狀」

前些日子,我們論述的德國的「印太行為準則」,表述的是,德國在南海的地緣利益,及改變該地區現狀,影響地域和平環境,表明德國與歐盟人權價值在該地區同樣有效。

今天德國的每日新聞有這樣的報導:「與巨人的困難交往——德國政府的中國政策」,文章的核心內容是:對於德國來說,中國既是重要的一個戰略夥伴,又是一個危險的競爭對手,一方面是一個令人髮指的集權國家,另一方面又是一個巨大的銷售市場,所有這一切,都使中國問題成為德國和歐盟外交政策的關鍵問題。

在國際政治中,每當某一國的權力增長可能危及整個體系的權力平衡時,國家間就會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該國,制衡該國的霸權企圖。德國與歐盟不會一味遷就中國,「綏靖政策」終究會止步。

我們真誠地祝福台灣人民:不要徬徨與驚悚,要對台灣有信心,好好地快樂地歡慶「雙十節」!

台灣《民報》首發

標籤: 双十节廖天琪田牧
分享Tweet分享分享
上一篇文章

美國嚴禁中共黨員移民 北京的不滿令人不解

下一篇文章

民主為民國慶生

廖天琪

廖天琪

廖天琪生於南京,長於台灣,定居德國五十載。曾任教波鴻魯爾大學,長年從事翻譯、編輯、寫作。歷任數屆獨立中文筆會會長。現居科隆。

田牧

田牧

田牧新著 /田牧,本名潘永忠,上海人,曾任職上海企業管理工作。九十年代初定居德國,在積極參與海外民運之同時,亦筆耕不綴。

相關文章

【老陳時評】:總理阿登的辭職與紐西蘭的政治文化
專文

【老陳時評】:總理阿登的辭職與紐西蘭的政治文化

2023 年 1 月 31 日
人口論的局限
政經論壇

人口論的局限

2023 年 1 月 31 日
潘永忠:烏克蘭獲勝與否,事關維護與確保歐盟未來的和平發展環境
政經論壇

潘永忠:烏克蘭獲勝與否,事關維護與確保歐盟未來的和平發展環境

2023 年 1 月 30 日
2023春運爆發力21億人次流動盛宴
專文

2023春運爆發力21億人次流動盛宴

2023 年 1 月 28 日
歐盟推70 個大項目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政經論壇

歐盟推70 個大項目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2023 年 1 月 27 日
EU lines up 70 projects to rival China’s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English

EU lines up 70 projects to rival China’s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2023 年 1 月 27 日
下一篇文章
民主為民國慶生

民主為民國慶生

德國政府為什麽無動於衷

德國政府為什麽無動於衷

【胡平論政】:解讀劉曉波的「我沒有敵人」 ——寫在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獲獎10周年

【胡平論政】:解讀劉曉波的「我沒有敵人」 ——寫在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獲獎10周年

熱門文章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2021 年 11 月 23 日
「雙十節」——一個象徵自由民主的日子

「雙十節」——一個象徵自由民主的日子

2020 年 10 月 9 日
習近平的弱點-狂妄與偏執如何威脅中國的未來

習近平的弱點-狂妄與偏執如何威脅中國的未來

2022 年 9 月 7 日
堅決攔截新一輪病毒肆虐世界一一致世界各國政府的公開信

堅決攔截新一輪病毒肆虐世界一一致世界各國政府的公開信

2023 年 1 月 8 日
清零的崩潰與極權的終結

清零的崩潰與極權的終結

2023 年 1 月 4 日
反抗壓迫、新年除習

反抗壓迫、新年除習

2023 年 1 月 22 日
【香江寄語】:毛澤東在成都的行宮金牛壩

【香江寄語】:毛澤東在成都的行宮金牛壩

2023 年 1 月 18 日
歐洲之聲

歐洲之聲網站根植於歐陸,創刊於庚子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數據化時代早已來臨,面對浩瀚的知識和信息海洋,太容易迷失方向。作為長年的媒體工作者,本網刊願為華語世界的讀者傳送平實可靠的資訊,也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有識之士及愛好文藝的友朋提供寫作發文的平台。祈望這裡成為志同道合者共同耕耘的園地。

分類

  • English
  • 人文天下
  • 人權觀察
  • 北京觀察
  • 古典音樂
  • 墨爾本夜語
  • 專文
  • 政經論壇
  • 文學世界
  • 未分類
  • 歐洲風情
  • 比爾曼自傳
  • 淇園漫步
  • 潤南文苑
  • 田牧新著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視頻薈萃
  • 關注熱點
  • 雪山下的火焰
  • 香江寄語
  • 歐洲風情
【淇園漫步】走出聖經到「米兔」的蘇珊娜 ——記科隆瓦爾拉夫博物館特展

【淇園漫步】走出聖經到「米兔」的蘇珊娜 ——記科隆瓦爾拉夫博物館特展

2023 年 1 月 26 日
「算香」義大利麵

「算香」義大利麵

2023 年 1 月 8 日

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關注熱點
  • 政經論壇
  • 人權觀察
  • 人文天下
  • 歐洲風情
  • 文學世界
  • 視頻薈萃
  • 專文
    • 墨爾本夜語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北京觀察
    • 潤南文苑
    • 淇園漫步
    • 老陳時評
    • 雪山下的火焰
  • English
  • 古典音樂
  • 田牧新著

© 2020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歐洲之聲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通過使用表示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