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實力的成長與擴張,到新冠疫情全球傳播造成的衝擊,從俄羅斯全面發動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到特朗普兩度當選美國總統不按常理出牌的種種措施,二戰後的國際關係格局,無論是地緣政治格局,還是經貿秩序都正經歷巨大震蕩。而這種動蕩中首當其衝的緊張關係,就是中美兩大國的全面戰略競爭。以推動亞洲與世界的溝通與了解為宗旨的美國智庫“亞洲協會”的法國部——法國亞洲協會,7月9日在巴黎舉行大型中國主題高峰論壇,圍繞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與現狀,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創新能力、中國與歐洲的關係,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中國社會發展現實等多個主題,邀請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學者和從業人士,分享他們的觀察與分析。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王丹先生在中國科技發展主題討論單元發言後,接受法廣採訪,就中國在高科技領域顯現出的突飛猛進勢頭在歐美引發的不安和焦慮,以及近年美國政府頻頻對中國推出的高科技封堵政策對中國技術發展的影響,談了他的看法。
中國科技領域兩個短板:芯片與航空
法廣:中國人工智能軟件“深度求索”去年底今年初問世的時候,引起世界一片震驚,華爾街股市一度大幅下跌。美國和歐洲都感到一種焦慮,覺得中國在科技領域正突飛猛進。而且近些年中國電動車、光伏產業等的國際市場佔有率非常高,基本上處於非常主導的地位。您怎麼看中國現在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是不是中國正在超越美國?
王丹:中國現在科技發展肯定是很好,已經到了一個主導角色了。電動車以及很多種電器,或光能以及風能領域,中國已經比美國做得好多了。但是有兩個領域,現在中國做得還是比較弱。 第一個是芯片半導體。中國有些半導體技術與美國相差可能兩到三年,但在設備方面,可能差得更多,可能差十年,甚至十五年。
第二個中國還比較弱的方面是航空。現在中國可以製造自己的飛機。(中國)商飛公司這幾年才在上海開發自己的飛機,但是大部分的設備還是從法國和美國來的,比如發動機。所以現在中國(科技發展)還是缺幾樣,但是在這十年、二十年、四十年來的發展速度是算挺快。現在的大問題是可不可以補足這些弱點:芯片和航空。
美國對中國的限制措施反而刺激了中國科技的發展
法廣:關於芯片,美國政府近年來出台政策,尤其是禁止先進芯片進入到中國。有些業內人士認為,這些禁止向中國出口高階晶片的措施其實沒有效果,反而促進了中國的自我研發能力。 您怎麼看?
王丹:美國肯定刺激了中國的科技(發展)。 當然,很多中國的大公司,特別是華為,(為此)已經丟了很多很多錢,因為它的5g手機開發被延後了很多年。華為現在還沒有完全把自身的這些弱點全部補上來。但是華為也拉了(帶動了)很多中國的科技公司。這些公司以前根本沒有機會來跟大企業,比如說華為、小米、中芯國際(等企業合作)。他們大部分都是想買美國的產品,因為美國的科技是世界上最領先的。但是現在特朗普政府,特別是在2018年左右,限制很多中國的科技公司買美國的產品以後,他們現在沒有選擇,只能買中國的科技。 所以這是對中國科技很大的一種刺激。長期來看,我感覺中國的科技發展是會更快,而不是更慢。
自力更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有完整供應鏈
法廣:芯片的研發,如果沒有外來的助力的話,中國是不是能夠自我(壯大)?因為從設備上來說,晶片研製中國還不具備能力。有沒有可能真正完全切斷相關技術從外面流入中國?中國在這種封堵狀態下,能不能真是自力更生髮展起來?比如,華為是不是能夠自我研發出一個這樣的技術和產品?
王丹: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自研發全部這個芯片或者航空的供應鏈。 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真正全部做出來這些。即使中國是這麼大的國家,我相信還是需要靠一些外國的科技。如果想製造一個手機,華為手機,如果想製造商飛的飛機,所需要的科技太多太多了。 而且,不是只是硬件的設備,還需要很多軟件來設計發動機或芯片。而很多這些軟件也是外國的。所以我感覺不會有一個國家可以把全部整個供應鏈都拉到一個國家,還是會需要一部分的外國的研發。
中國有很多資源,但資源配置還是需要一些市場機制
法廣:中國可以調動大筆的資金投入,也可以以高薪去吸引外國的人才。而且,中國近些年也有很多海外學習、工作過的高科技人員回國……中國是否可以說已經有一個可以更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即使是在一種封閉的狀態?
王丹:中國肯定是有很多很多資源,但是這些資源怎麼分配?現在我們知道是政府來分配這些資源。但是,有些政府資金機構所做的選擇不是總是很好。所以還是需要一些市場性的金融。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如果全部是靠政府來分配資源的話,我相信,很多錢會被投(錯)了,廢了,不會成功。
當然,大概這十年左右,很多科學家受吸引來到中國。現在中國的大學自己的資源越來越多,可以給出很多薪水,可以給房子,可以管吃管住,還可以管他們的孩子等。所以這些都是真的。另外一點也對中國有利:美國現在對華裔越來越不友好。大部分華裔在美國是沒問題的,我在加拿大長大,現在在美國的一個大學(工作)。大部分的華裔感覺還是都還好的。但是有一部分華裔是被美國的司法部折磨(折騰)了一趟。所以,這以後就有很多華裔的科學家在考慮是不是應該回中國。這是另外一個特朗普在幫助中國的做法。
西方國家也要以保護本國工業來”維穩“
法廣:中國人工智能軟件“深度求索”出來以後,雖然震驚了世界,它的研發模式,據說是成本遠比美國的開發ChatGPT的成本要低。但是好幾個國家都在禁止用這款軟件,先是有韓國,歐洲現在有德國,德國最近幾天也宣布讓蘋果和谷歌商店在德國下架該軟件。此前還有意大利,有荷蘭。如何理解這種態度?
王丹:不是只有DeepSeek被其他國家限制,還有很多西方國家限制中國的電動車,限制中國的鋼鐵等。很多中國的產品已經被美國和歐洲(限制),不是只有關稅(措施),還有很多產品完全不能出口到特別是美國。美國社會說,特別是DeepSeek,有可能裡面會有一些科技軟件問題,他們說這樣不安全。很多的這些說法,我感覺不是很有道理。很多電動車主要是有安全問題嗎?我感覺這不是總是說得很有道理。但是,這些不同的國家也感覺他們需要保護他們自己的產業,特別是汽車行業。今天有位法國學者說,法國也要考慮“維穩”問題。因為如果法國再沒有人製造自己的車,這對這個行業也是個很大的一個影響,也是一個不穩定因素。所以法國人、歐洲人也要考慮“維穩”問題,所以,很多西方國家限制中國的產品,原因可能真的是有一些安全問題,但是他們也在想保護本國工業。
工程師治國?律師治國?中美應彼此取長補短
法廣:您的新書里提出,中美兩國應該相互學習,彼此取長補短。能不能具體介紹一下您的這個觀點?
王丹:我的新書書名是《 Breakneck: China’s Quest to Engineer the Future 》 。在我看來,中國是工程師治國,就是對每一個問題都是有一個建築方案,所以中國建築很多橋、道路、住宅、煤礦……什麼都可以建築。 但是他們很多時候也會把社會想成是一個數學問題。所以,我在書中寫了“一孩政策”,也寫了“新冠清零” 政策。這些(政策)完全是拿數字來思考社會。 我也寫道美國,我認為美國是律師治國。美國總統都是從耶魯大學畢業的。如果一個社會是由律師來治國的話,他們只會形成阻力:好東西壞東西都會都被阻擋了。我的希望就是,美國可以學會更多的工程師(治國)。 中國可以學會真正的法律,真正可以尊重個人的權利。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