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島國論壇今年在所羅門群島首都霍尼亞拉舉行,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以及中國提升影響力將成為本周在所羅門群島舉行的這個地區重要論壇討論的焦點,會議召開前,圍繞中國影響了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早已瀰漫。原因是主辦國所羅門群島總理傑里邁亞·馬內萊將包括中國、美國和台灣在內的外部夥伴排除在討論範圍之外,被指責為外部勢力“明顯”在干預此次峰會。
太平洋島國論壇(Pif)成立於1971年,自成立以來已成為該地區主要的政治和經濟決策機構。 它就像一個小型聯合國……所有太平洋國家齊聚一堂,不僅討論影響太平洋地區的跨國問題,還討論所有全球性問題。該論壇擁有18個正式成員國,包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及近20個外部夥伴,包括中國大陸、台灣和美國,法國和日本等。
但今年的東道主所羅門群島禁止了大多數合作夥伴的出席,這引發了外界的指責,稱該國總理在按照北京的指令,目的是將長期參與者台灣排除在外。 而目前還有三個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帕勞和圖瓦盧——仍然承認台北。
新西蘭最高外交官溫斯頓·彼得斯上個月告訴法新社,外部勢力“明顯”在干預此次峰會。 彼得斯、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和其他官員警告稱,禁止對話夥伴可能會影響對太平洋地區的外部援助。前澳大利亞外交官、現任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太平洋島嶼項目主任米哈伊·索拉告訴法新社,中國已成為“房間里的大象”。
之所以北京受到指責,是因為中國將所羅門群島視為其在南太平洋最親密的夥伴和支持者之一。 兩國於2022年簽署了一項秘密安全協議曾引發國際社會震驚,北京甚至在此次論壇召開前捐贈了警車和裝備。周一,所羅門群島總理在中國政府資助興建的霍尼亞拉一座可容納1萬人的 體育場內,為各國領導人舉行了歡迎儀式。 觀察人士擔心,峰會上關於中國問題的分歧可能會危及區域合作,而區域合作在氣候變化、衛生和安全等各個領域都至關重要。
為什麼排除外部合作夥伴的決定會引起轟動?
所羅門群島是中國在該地區最大的安全盟友,而其總理馬內萊聲稱,他之所以排除合作夥伴, 是因為對區域架構的審查尚未完成。 但米哈伊·索拉認為,他排除所有合作夥伴的決定是“B計畫”,或者說是妥協。索拉表示,最初的提議是只孤立台灣,這“表明其背後的動機和意圖實際上是為了迎合中國的偏好”。 索拉表示,馬內萊的決定錯失了太平洋地區領導人與國際社會接觸的機會。是一個弄巧成拙的舉動 ,因為“該論壇高度依賴外部援發展,包括傳統援助……經濟發展,尤其是氣候融資” 。
大多數成員國對夥伴國家被排除在外感到不滿,但所有成員國本周仍出席峰會,並將一如既往地解決分歧。圖瓦盧總理費萊蒂·特奧明確表示: 我們不需要競爭和衝突影響我們在太平洋地區的發展議程。 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和薩摩亞的高級代表對將夥伴國家排除在外的決定表示失望。 與此同時,分析指出,取消夥伴對話的決定引發了分歧,但這只是一個障礙,而不是一個硬性規定。那些在霍尼亞拉擁有外交使團或訪問簽證的國家,包括中國,很可能會在本周峰會期間舉行低調的雙邊會談。不過 ,台灣代表將不會出席。
隨着其在太平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對台灣的言辭日益尖銳。在去年湯加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上,中國太平洋事務特使錢波展現了外交實力,堅持要求從最後公報中刪除對台灣的提及。 而1992年太平洋島國論壇《霍尼亞拉宣言》確實允許那些希望在雙邊基礎上會晤的國家在年度會議期間與台灣進行對話——這一安排已經持續了30多年……
野心不斷擴大 影響力不斷上升
近年來,北京積極擴大與太平洋島嶼的合作,野心也在不斷擴大,這引起了澳大利亞、美國和該地區其他盟友的擔憂。 過去10到15年間,北京已不再追求在這些島嶼上的一個核心目標——與台灣的外交較量。如今,它尋求,甚至要求獲得大國地位。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2024年就坦承,兩國在太平洋地區處於永久競爭的狀態的現實。澳洲智庫戰略政治研究所文章分析認為:中國的傲慢自大在南太平洋地區造成了傷害。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角逐中,澳大利亞應該將其視為一張強有力的王牌。 中國海軍在塔斯曼海今年早些時候進行未經通知的實彈演習已成為澳大利亞阻止北京在太平洋島嶼上設立海軍基地的又一談資。
文章作者粗略地勾勒出這一轉變的時間線,表明過去10到15年間,中國的自信一直佔據主導地位。 1975年,斐濟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太平洋島國。此後40年,中國的首要目標是在爭取外交承認的金錢戰中擊敗台灣。到2005年,中國已領先:七個島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個承認台灣。如今,只有三個島國與台灣建立了外交關係。 隨着國旗之爭基本勝利,中國已着手進行永久性的爭奪,但也因此引起了澳大利亞的關注,並採取措施讓其影響力基穩步回應。
中澳競爭激烈
中澳兩國在論壇前爭先恐後地向所羅門群島之間贈禮物,包括皇家警察部隊移交新車輛和設備,雖然此舉被視為近乎“滑稽”,但凸顯了兩國在會晤前針鋒相對、在霍尼亞拉施加影響力的努力一個小縮影。
在論壇周三召開之前,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於周二前往另一個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的訪問也引發關注。普遍預計他在那裡簽署兩國之間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協議《納卡馬爾協議》。但澳大利亞媒體報道稱,瓦努阿圖政府內部對部分可能限制其與他國特別是基礎設施合作的條款表示擔憂,協議簽署推遲,前景未定瓦。瓦努阿圖近年來大規模借貸自中國,並允許中方警務力量進入。據澳媒體,消息指出中國外交官勸阻瓦國部長簽署協議。阿爾巴尼斯出發前承認瓦努阿圖政治複雜,不預期今日能完成簽署。瓦方代表則稱協商仍在進行,結果充滿不確定性。若簽署,澳大利亞將在未來十年向瓦努阿圖提供約 5 億美元的資金,用於這個太平洋國 家的關鍵發展、氣候和安全優先事項。鑒於中國已成為瓦努阿圖的重要參與者,聯邦政府認為,這項協議也將有助於鞏固澳大利亞作為瓦努 阿圖主要安全夥伴的地位,並阻止北京方面在瓦努阿圖派遣警察培訓隊的企圖。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專家撰文分析了中國在太平洋島國博弈,從多個層面予以分析。文章開後就指出,雖然如今被稱為中國“戰狼外交”的尖銳語氣已經有所緩和,但過去幾周中國在大洋洲的活動證明,其傳遞的信息基本相同:對於那些順從北京要求的人來說,機會無限;而對於那些敢於反對的人來說,威脅不容置疑。
二月中旬,與新西蘭保持自由聯繫的庫克群島與中國簽署了一系列全面協議,此舉令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大為震驚。中國在未經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在塔斯曼海進行實彈海軍演習,迫使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更改了50多架商業航班的航線。兩國都對此次行動的臨時通知和史無前例性表示抗議。中國國防部指責堪培拉和惠靈頓“炒作”事態,並暗示這些軍事演習——並不違反國際法——是合理的,且並無任何異常之處。然而,儘管中國如此報道,但這些事件——以及其他事件——不能孤立地看待。
軍事活動的常態感
這些行動是中國在太平洋地區一系列更廣泛行動的一部分,向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太平洋島國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美國遠在天邊,對此不感興趣;中國是鄰國,只要你不越界,就會給它的朋友帶來巨大的好處。實彈演習幾周後,懸掛中國國旗的水文測量船駛往澳大利亞南部,以及中國公開展示一艘強大的深海電纜切割機,都強化了這一新趨勢。正如澳大利亞國家情報局局長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所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PLAN)的實彈演習“旨在挑釁”,旨在“營造一種對此類軍事活動的常態感”。
作者認為,中國對太平洋地區的興趣由來已久,但過去十年來,其擴大在該地區影響力的意願和能力不斷增強。除了外交上的較量之外,太平洋地區為中國提供了諸多戰略機遇,從獲取魚類、木材和關鍵礦產等急需資源,到實現地緣戰略目標(例如取代美國在其鄰近地區的影響力以及使美國及其盟友的應急計畫複雜化)。隨着中國通過發展援助和貸款等方式大幅增加其經濟參與,其外交存在以及與太平洋國家達成雙邊和小邊協議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強。在一個面臨諸多重大挑戰的地區,任何發展夥伴的經濟援助都受到歡迎,但中國利用經濟承諾來塑造太平洋安全架構並侵蝕民主規範的做法,對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太平洋國家的國家安全構成了直接威脅。
2019年秋,基里巴斯和所羅門群島與台灣斷交,轉而承認中國,表明中國已從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夥伴轉變為重要的戰略參與者。這些外交舉措正值中國在該地區的發展援助和外交存在不斷擴大之際,發展援助部分,一些是通過贈款,另一些則通過爭議更大的貸款方式。雖然中國對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興趣無疑引起了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關注,但可以說,直到2022年中秘密安全協議的簽署,華盛頓、堪培拉和惠靈頓才真正敲響警鐘。對美國而言,與所羅門群島的協議反映了中國在吉布提、斯里蘭卡和柬埔寨等地已經採取的類似策略,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戰略影響可能更為嚴峻。
資源開採是利益關鍵
貿易並非推動中國與該地區關係發展的主要因素,但對於像中國這樣資源匱乏的國家來說,資源開採卻是關鍵。近年來,中國大幅增加了與太平洋島國的貿易,但2022年,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整體貿易僅佔全球貿易的0.2%。除了戰略位置之外,太平洋給渴望收購的中國帶來的真正好處是。除了豐富的漁業資源(其中大部分位於島嶼專屬經濟區 (EEZ) 內)之外,太平洋還蘊藏着其他寶貴資源,例如關鍵礦產和木材。因此,與中國的協議通常會包含有關關鍵礦產權的條款,例如與庫克群島的深海採礦,或就漁業和港口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如果中國建造軍民兩用或中資港口設施,後者還帶有明顯的安全成分。
文章認為,美國及其盟友的回應也應該同樣令人信服。對華盛頓而言,這意味着要理解其在該地區參與活動對其自身國家安全以及盟友安全的重要性。這意味着要以一種能夠吸引該地區民眾的方式發表講話。美國暫停在世界各地的對外援助,與其說是審查,不如說更像是一種瓦解——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區,美國在該地區的參與很大一部分是發展援助。在一個以存在和關係作為影響力貨幣的地區,這正在帶來認知挑戰。
這意味着澳大利亞願意展現其作為地區中等強國的地位。澳大利亞已開始明確將安全目標納入其與太平洋地區其他國家的交往之中。澳大利亞可以通過向鄰國展示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更明確地識別、跟蹤和瞄準進入這一重要地區的中國軍隊,從而補充這些政策努力。
這也意味着新西蘭在維護自身利益和支持盟友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的能力將得到增強。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惠靈頓對其國防、外交和援助預算規模的決定。
文章指出,太平洋島國本身可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譴責破壞穩定的行為,闡明其國家正在追求的發展類型和方式,並通過擴大其集體聲音和力量的方式加強其自身的區域機構。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明年的太平洋島國論壇東道主帕勞將恢復更具包容性的狀況。 台灣在今年論壇召開前發表的官方聲明明確表示,台灣將留在太平洋島國論壇: 我們堅信“太平洋之路”的包容精神,並且……期待繼續參與太平洋島國論壇。 ”
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閉幕發布公報中,重申1992年公報對台灣參與PIF的決議,再次確認“支持台灣參與論壇地位維持不變”此一會員國領䄂共識。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