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2025年9月21日 —— 秋意漸濃的倫敦西區,Ealing Broadway 站依舊人潮湧動。然而,在這條繁忙的街道一隅,中國民主黨英國總部的黨員志願者自上午十時至傍晚五時,以一場簡樸而真摯的街頭募捐,將自由、人權與良知的呼聲帶進這座城市的日常。
本次募捐旨在為「劉曉波人權獎」 籌集獎金,同時聲援為因言獲罪、身陷囹圄的中國政治犯。黨員們手持募捐箱與宣傳資料,在喧囂的都市中,以堅定的言辭與耐心的講述,喚起行人對遙遠國度人權困境的關註。
風起時,宣傳板屢屢被掀翻;駐足時,募捐箱漸漸沈重。志願者們以微笑抵禦冷漠,以堅守回應疑惑。有人停下腳步,傾聽、點頭,鄭重投下紙幣;有人匆匆而過,留下或好奇、或複雜的目光。一位年長的英國紳士在了解情況後緩緩說道:「Freedom is precious.」這短短數語,宛若回聲,從倫敦街頭傳向那片被沈默籠罩的土地。
經過七小時的努力,募捐共籌得 146英鎊。這並非巨款,卻如涓涓細流,匯入民主與人權的長河,見證著信念的堅守。
然而,就在活動結束不久,組織者意外收到了一筆匿名轉賬的3000英鎊捐款。據悉,黨員們在得知這一消息時無不動容:這是來自陌生人的巨大信任與支持,它不僅讓原本有限的募捐成果驟然放大,更讓每一位參與者深切體會到堅持的意義。
中國人權困境與良知者的代價
在活動中,黨員們反覆向路人講述中國當下的人權現實:言論被扼殺,真相被遮蔽,而追求自由的人們付出了沈重的代價。許多名字,早已鐫刻在這段歷史的痛冊:
• 劉曉波(1955—2017) ——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因《零八憲章》倡導憲政與民主,被判11年徒刑。2017年病逝獄中,未能重獲自由。他的名字被禁,但他的精神穿透鐵幕,仍在世界回響。
• 陳傑人 —— 調查記者,因揭露腐敗與黑暗而屢遭打壓,多次入獄。他的沈默並非出於自願,而是專制的鉗制。
• 秦永敏 —— 長期民主運動人士,累計坐牢數十年。2018年再以“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13年,如今依舊囚禁高墻之內。
•王炳章—— 中國民主運動先驅,2003年因籌建中國民主黨被判無期徒刑。漫長歲月,他依舊在鐵窗中忍受孤獨。
• 張展 —— 原律師與獨立記者,因報道武漢疫情真相而被判刑四年。長期絕食使她身體孱弱,卻愈發映照出她的勇氣。
他們的遭遇,是當代中國人權困境的縮影;他們的家庭,也因此長期承受著孤立與苦難。
劉曉波人權獎的意義
劉曉波人權獎 的設立,旨在表彰那些在黑暗中守護光明的良知者。這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種精神延續,是對自由信念的禮讚,也是對仍在抗爭者的激勵。
獎項的資金並無固定來源,主要依賴海外民主人士與社會公眾的捐助。本次街頭募捐的146英鎊,以及匿名人士捐助的3000英鎊,雖來源不同,卻都寄托著沈甸甸的道義。正如一位黨員所言:「這是一份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它將化作溫暖,傳遞給那些最需要的人。」

堅持的意義
黃昏時分,夕陽透過車站上方的玻璃灑落下來,映照在黨員們疲憊卻堅定的臉龐上。他們合上募捐箱,收起傳單,眼神中流露的不是倦怠,而是無聲的誓言。
自由之路注定漫長,但每一份堅持都是星火。正如劉曉波所言:「自由之路雖漫長,但因為無數人的堅守,它從未消失。」
組織者:
• 中國民主黨英國總部顧問:黃華
• 中國民主黨英國總部街頭活動總指揮:王魏晉
黨員參與名單
• 黃華
• 王魏晉
• 成小丹
• 韋崇華
• 吳小海
• 熊志兵
• 周勇
• 胡曉
中國民主黨英國總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