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快時尚網絡平台“希音”剛剛宣布全球首家實體店將落地法國,當日就引發法國服裝業強烈反彈。法國著名的老佛爺百貨公司更是宣布,拒絕接受“希音”進駐旗下五家百貨公司店鋪。行業組織法國女裝業者聯合會當晚也發表聲明。協會主席表示,這項合作對BHV以及老佛爺這些老牌百貨公司忠實客戶缺少尊重。以價格低廉、品樣繁多而迅速走紅世界的“希音”平台為何引發如此強烈的反對之聲呢?
番輿論反彈的導火索是10月1日,希音平台宣布將自今年11月起,與法國老牌百貨公司BHV和老佛爺合作,在法國開設全球首批實體商店。快時尚網絡平台自2012年中國問世以來,僅用了十餘年的時間就走紅世界。2022年時,該網絡平台在全球範圍內的年營業額已經達到230億美元。
“希音”產品的主要市場是歐美國家。平台首次進入法國是在2015年,但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法國人購買服裝和鞋子的開銷已經有3%湧向了這個網絡平台。業界人士認為,鑒於服裝消費市場的多元與分散,這個3%的比例已經十分可觀。
但“希音”的商業成功伴隨着越來越多的爭議與批評。爭議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一是環境問題,二是生產模式,三是歐洲標準。
“希音”的成功首先來自其極其低廉的價格和品目繁多而且不斷翻新的服裝式樣。法新社的一項調查發現,該平台平均每天都可以推出超過7千個不同款式的服裝。
雖然該平台上的產品以歐美國家為主要市場,但生產線並不在這些地區,而是在中國。“希音”在中國各地擁有上萬個供應商。從環保的角度來說,這些遠道而來的廉價產品不僅因為遠程運輸暗藏着極大的環境代價——法新社的報道顯示,希音99.8%,也就是幾乎100%的商品都是空運送達。而且,如此快速更新的花樣和款式也是在極力刺激消費慾望,而服裝的過度消費如今已成為環境保護需要面對的重大挑戰。
“希音”的運營模式也引發歐美國家對這些極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背後的勞動條件產生質疑。該平台在中國的上萬家供應商層層疊疊,令人擔心這些供應鏈中會有層層盤剝的惡劣工作環境。“希音”年初爭取在倫敦上市時,英國議會就對該平台的運營模式,供應鏈情況以及資金情況極為缺少透明感到無比驚訝。
希音也和拼多多、阿里快遞等電商平台一樣,常常因為其產品不符合歐洲境內的健康、環境等各種標準而引髮指責。法國政府不久前就表示這些電商平台上銷售的產品中,94%都不符合歐洲標準,其中更有66%的產品被認為有危險。
當然引發法國服裝業強烈反彈的一大原因,也是希音模式因為不遵守歐盟相關標準而帶來的不公平競爭,以及它的運營模式對法國時裝業傳統文化的衝擊。法國女裝業者聯合會主席針對希音要在老佛爺和BHV這些法國老牌百貨公司開設實體店的選擇,是在用一種模式拉低整個市場。向這種跨時尚品牌打開大門,是讓這些老牌公司背離他們在時尚傳統和文化領域的角色。
老佛爺集團1日也在表示拒絕希音在其旗下商店開店的同時希音的超快時尚模式與老佛爺自身的推崇的價值矛盾。希音的價值取向不符合老佛爺集團的基本立場。
其實,希音品牌在歐洲引發的爭議並不始於這次要在法國開店的決定。在此之前,它的運營模式就已經引起歐洲服裝業的聯合反彈。9月中旬,希音宣布要與法國女裝品牌Pimkie 合作營銷。法國一家貿易聯合會認為這項聯合運營計畫傳達出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信號,不應當讓與希音這樣的商家的合作正常化,因為該平台不遵守任何其它品牌努力遵守的規則,不遵守支持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努力。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希臘、瑞士、比利時、葡萄牙等多個歐洲國家的服裝業和紡織業的行業組織也聯合行動,致信歐盟委員會,指責希音、拼多多和阿里快遞等平台以極低價格衝擊歐洲服裝業市場,又不遵守歐洲相關標準,他們要求歐盟緊急採取行動。
法國有關當局不久前已經向“希音”開出了高達一億五千萬歐元的罰單,指責該平台沒有遵守網絡平台運營的與廣告業務相關的規定。
“希音”超快時尚品牌的商業成功引發的強烈輿論反彈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該品牌背後的中國經濟模式邏輯與歐美成熟市場以及社會模式之間的價值衝突。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