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周一在柏林自由會議上表示,台灣芯片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在面對威脅時增強了台灣的防禦能力。
據中央社消息,台灣前總統蔡英文11月9日在柏林牆倒塌紀念日飛抵柏林。德國與台灣民間論壇主席、前歐洲議員包瑞翰第一時間與她會面。會後他說,“11月9日是歷史上柏林圍牆倒塌的日子,台灣前總統能在德國與自由並肩同行,別具意義”。
包瑞翰在與蔡英文會晤後還表示,雙方談及經濟合作、公民社會發展,以及如何共同為自由與民主發聲,雙方也討論到台灣半導體業赴德勒斯登(Dresden)投資的合作計畫。
據路透社11月10日柏林消息,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周一在柏林自由會議上表示,台灣芯片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在面對威脅時增強了台灣的防禦能力。
她在演講中指出:“我們的高科技產業,特別是半導體領域,已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人工智能同樣定義實力的時代,台灣的芯片產業也為全球繁榮奠定基礎。”
她表示:“如今,正是這樣的產業助力台灣在面臨威脅時增強防衛能力與社會韌性。”並強調台灣願分享經驗。
她強調:“我們也願承擔應盡責任,絕不將安全夥伴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
路透社說,中國稱擁有主權的民主治理的台灣,在歐洲僅與梵蒂岡保持正式外交關係。但是,從英國、法國到立陶宛、波蘭等國,均無視北京方面對台灣現任或前任高級官員訪歐的抗議。
蔡英文今天還在她的臉書賬號上說,柏林自由周,紀念 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圍牆的倒塌,三十六年後,這一歷史事件依然是民主戰勝威權最鮮明的象徵。
蘇聯解體是歷史上的一大轉捩點,它讓自由得以在東歐及更廣大的地區綻放,並帶來新的希望與進步。
在這股民主化浪潮的激勵下,台灣也努力邁向民主世界的一員。然而,我們的道路並不平坦。那之前,是數十年的威權統治;許多台灣人因言獲罪入獄,新聞自由受到嚴重限制。
儘管如此,台灣人民從未放棄希望,也未曾放棄對民主的追求。最終,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在 1996 年迎來了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並開啟了民主鞏固的時代。
今天,台灣被公認為全球最自由、最有活力的民主國家之一。
之前,在11月7日,台灣副總統蕭美琴在歐洲議會大廈舉行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峰上,發表了專題演說。
轉載自《法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