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澳雙邊關係惡化和兩國政府之間因政治因素而引發持續的貿易摩擦,中國留學生卻依然沒有放棄澳大利亞。澳洲教育部長泰漢(DAN TEHAN) 表示,澳大利亞的教育體系仍是吸引中國留學生的一張王牌,盡管中國已對澳大利亞的煤炭、大麥和海鮮等關鍵出口產品發起了貿易打擊。 「目前的所有跡象都表明,中國學生希望回到澳大利亞學習。」 泰漢說道。「我們也看到許多中國學生在線學習,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理解澳大利亞國際教育體系帶來的互利互惠。」他還透露,自兩年多前被任命為教育部長以來,他還沒有與中國教育部部長直接對話過,盡管他「非常明確地表示,我們很樂意就國際高等教育進行討論」。
澳大利亞內政部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至9月,有11,755名新的留學生進入澳大利亞大學學習,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5%。而在這些新入學的學生中,大部分是中國學生,占了67%,而去年同期這一比例為26%。 嚴重依賴世界留學生包括中國的留學市場的澳大利亞大學警告稱,由於新冠疫情導致的邊境關閉,澳洲大學的收入將大幅下降。 但是 澳洲悉尼大學校長斯賓塞 (Michael Spence)表示,該校預計2020年的財務狀況將比2019年更好,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輟學的留學生人數比原先擔心的要少。在該校的留學生中,中國學生則占近70%。 「在COVID-19期間,我們的中國學生對我們非常忠誠,」斯賓塞博士說。「澳大利亞需要正確對待中國,不僅僅是大學,它是我們最大的近鄰,也是我們最重要的經濟夥伴。」 近日澳洲教育部長泰漢主持了國際教育委員會的會議,其他五名聯邦部長和一個教育專家小組出席了會議,會議同意為澳大利亞400億澳元的國際教育領域制定一個新的十年戰略。 該委員會在會後發布的公報中表示,「爭取留學生回國是2021年的首要任務。聯邦、州和領地政府與高校之間已經為留學生回國制定了先進計劃,前提是衛生條件和檢疫能力允許。」
數月前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米切爾學院的建模顯示,如果國際邊境繼續關閉,住在澳大利亞的留學生數量將減少一半,到明年年中將減少30萬。 澳大利亞留學生委員會主席小林(Belle Lim)參加會議並表示,留學生迫切希望莫里森政府就他們何時能返回澳大利亞發出明確的信息。 她說,許多人聯系了她,他們仍在支付澳大利亞的房租,隨身物品還留在這里。 他們深陷這種困境,因為他們支付了澳大利亞大學的學費,卻無法使用現場教學的設施。許多學生如果無法在國內完成某些領域的學習,就無法畢業。
根據米切爾研究所(Mitchell Institute)的數據證明,有意赴澳留學的中國學子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的留學生申請人數反而有所上升,但這也顯露了大學和政府的兩難處境。 就澳洲境外的申請者而言,今年第三季度,除中國以外,所有國家提交的的學生簽證數量都下降了82%。 相比之下,來自中國的申請只下降了44%。因此,今年中國學生申請的比例占到53%,高於2019年的27%。
米切爾研究所教育研究員赫利(Peter Hurley)表示,相對而言,即使面對疫情,中國人對來澳留學的興趣還是很濃厚。雖然中國因政治因素違反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和WTO規則,對澳洲發動了經濟戰,澳洲的煤炭、大麥、木材、龍蝦、葡萄酒、銅和糖的出口都被北京以莫名其妙的原因禁入,有的商品擱淺滯留在海上港口,經濟損失慘重。中國外交部還多次發布官方消息,胡謅澳大利亞種族歧視嚴重,華人學生遭遇迫害,發生很多澳洲反華族群事件,極力阻礙中國留學生赴澳留學。中國的教育部也至少有三次警告中國家庭為安全起見,應慎重考慮讓學子們赴澳留學。但是澳大利亞的教育氛圍,教育質量,優質的人文生態,安全和睦的社會治安,多元文化的國策,最適合人類居住的自然環境,以及世界移民的最佳地等等,都深深吸引著中國年輕人和莘莘學子,乃至準備移民的人群。大部分中國人並沒有理會官方的宣傳說辭和警告,還是把澳大利亞作為跨出國門的首選落腳地。
《澳洲金融評論報》非正式地調查了中國的教育類博客的流量,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表明澳洲存在生源減少的壓力。 在新浪博客——中國的主要博客網站——一個名為「留學澳洲」的群組中,有人詢問澳洲在疫情後何時重新開放留學,還有人說在澳洲留學「相當安全」,而校園內對新冠疫情的控制也一直「做得比其他國家好」
雖然中國年輕人赴澳留學甚至準備移民不降反升,北京還沒釆取極端措施阻擋他們的腳步,但是根據中國一貫操作方式,澳大利亞的留學產業中的中國成份並不可過於樂觀,北京會根據政治需要出台各種經濟、邊境、簽證政策措施,這是中國學子們根據個人願景應該考慮和應對的話題。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本網站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