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30日,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各方議論紛紜。中國官媒和親中媒體齊聲叫好,西方媒體則有褒有貶。在我看來,由於中歐投資協定涉及不同層面,我們必須對不同層面逐一說明。
1、中歐投資協定歷時7年35輪談判,之所以能在去年年底完成,是因為中國方面作出了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重大讓步。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說,投資協定將「為歐洲投資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中國市場準入」。以前,歐洲的投資者要在中國投資,第一,你必須找個中國夥伴,建立合資企業;第二,在合資企業中,外資股權不得高於中方,以便中方就可以對所有公司事務享有主導權;還有第三,外資離開時,技術和設施都得留給中方。以後就不一樣了。按照中歐投資協定,以後,歐洲的投資者在中國可以獨資經營,這就避免中方控制企業,防止中方人員盜取核心技術和經營機密,什麽時候不想做了想撤離了,可以帶著技術和其他機密一塊兒走。歐盟得到了它一直想得到的東西,所以算贏家。中國是在做出了它以前一直不想做出的讓步才換得這份協定,所以算不上贏家。
2、美國對中歐投資協定有所不滿,美國有人抱怨歐盟沒和美國聯手,在拜登新政府上臺之前就匆匆和中國達成投資協定,不顧中國政府在侵犯人權上的惡劣表現而急於和中國合作。但歐盟對這種批評不以為然。有人說,你們美國和中國打貿易戰也是單打獨鬥,和中國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也沒想起和歐盟聯手,也是在中國人權未有改進的情況下就和中國簽訂了協議,為什麽我們這樣做就不可以。至於說歐盟為什麽要不等拜登新政府上臺就急於和中國完成談判,原因之一是德國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的任期定於在去年12月31日結束。從今年1月1日起,葡萄牙就從德國手中接過了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職務。葡萄牙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西歐國家。顯然,趁德國還是歐洲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由強勢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主持和中國完成談判,要比等弱勢的葡萄牙總理接手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和中國談判更好,更能維護歐盟利益。
3、不錯,這次中國之所以向歐盟作出重大讓步,那是和美國發動貿易戰給中國造成巨大壓力有關。中歐投資協定完成談判,可以說是美中鷸蚌相爭,歐盟漁翁得利。在中歐投資協定裏,中國做出的讓步已經多於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按照這個協定,歐洲的企業在中國能獲得比美國的企業更好的待遇。相形之下,美國的企業就吃虧了。不過這一點是不難改變的,美國可以在下一階段和中國的貿易談判中,要求中國也做出同樣的讓步,要求美國的企業在中國也得到和歐洲企業一樣的待遇。這是不難做到的,因此美國也沒輸。
4、如上所說,中歐投資協定對歐盟的投資者是有好處的,這種好處以後美國的投資者也可以得到。僅就這個層面而言,中歐投資協定是件好事。這次中歐投資協定完成談判,是因為中國一反常態,作出了以往它一直不肯做出的重大讓步。那麽中國為什麽會有這種重大改變呢?因為這半年多,形勢發生了變化。當初川普發動貿易戰,本來只是想平衡美中貿易,讓美中貿易能更公平。但是到後來逐漸認識到,美國和中國的問題不只是貿易公平的問題,而是要減少貿易,要在經濟上遏制中國。自去年下半年起,美國方面,與中國脫鉤之聲日漸高漲,而脫鉤不能只是美國一個國家和中國脫鉤,還必須和盟國一道脫鉤,脫鉤才有可能。去年7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松圖書館講話,大聲疾呼建立新的全球民主同盟,就表明了這種戰略意圖。中國發現,如果美國的脫鉤戰略得以實現,那才是噩夢成真。因而中國決定要盡力維護掛鉤的局面,為此就必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所以就向歐盟作出重大讓步。在簽訂了投資協定之後,歐盟接下來可能還要和中國談自由貿易協定。那就和中國掛鉤的更緊了。美國想實行和中國脫鉤就更難了。美國想在經濟上遏制中國、圍堵中國,這個想法剛剛打算實施就遭遇障礙,這才是最大的麻煩和挑戰。
RFA首發,20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