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公司來說,能否在市場上立足,關鍵是有沒有自己的拳頭產品。
中關村一條街上的公司越來越多了,到1986年,各種名目的開發公司已經超過了一百家。在這一年春天的兩會期間,是被集中攻擊的目標,更有代表稱之為「騙子一條街」。這其中,有成立時聲勢浩大後來銷聲匿跡的「中國新技術開發公司」,也有後來非常成功的聯想公司(一開始叫「計算所技術服務公司」)。引人註目的,是計算所十八個研究生出來辦的希望公司。科學院物理所、自動化所、計算中心,都紛紛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引起轟動的,是曾任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室主任、沈陽計算所所長的蔣士飛,也下海了。他是國內著名的計算機專家,早年留學美國,五十年代回國的「老海歸」。1985年2月,他到京海公司任職。
這事兒可能讓也是「老海歸」的汪德昭很受刺激。於是有了「科學院部份科研人員」的告狀信。
告狀、清查,並不能決定一家公司的存亡。一家公司的存亡,終究還是決定於有沒有使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拳頭產品。中關村公司很多,但有自己拳頭產品的公司不多。放眼看過去,一條街上,只有三個半算得上是拳頭產品:聯想的漢卡、方正的激光照排、四通的打字機;還有半個,就是京海的機房。
所謂「拳頭產品」,首先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電腦的市場有多大,聯想漢卡的市場就有多大;所有平面印刷的媒體,都是激光照排的市場;四通打字機,用戶涵蓋面更為廣泛,潛在市場起碼是一百萬臺。至於京海的機房,從當時看,市場前景已經是強弩之末。因為原來的計算機嬌貴,要專門裝修出一個機房來金屋藏嬌。現在計算機越來越普及,而且不那麽金貴了,也不再需要機房,所以京海的「拳頭產品」,只能算半個。
其次,要有相關的技術,準確地說,要有掌握產品核心技術的關鍵人物。如果把「拳頭產品」翻譯成「Key Products」,關鍵人物就是「Key Person」。聯想的倪光南;方正的王選;四通的王緝志,就是這樣的關鍵人物。
1986年3月,王緝志領導的開發小組到日本橫濱ALPS公司,做軟硬件的聯機調試工作。同行的,有三井北京辦事處的郗建民。預計工作三個星期。為了抓緊時間,他們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幹到十二點以後才能睡覺,第二天照常上班,星期天也不休息。
三周很快過去了,軟硬件仍未調通。於是決定再延期一周,最後期限(Deadline)是1986年4月14日。
這時候王緝志的父親王力教授,病危住院了。我在第一時間通過國際長途電話告知王緝志這一不幸的消息,並說:「公司同意妳立即回國,爭取見父親最後一面。」
面對這種情況,王緝志內心很矛盾。他立即和在北京的母親通了電話。後來他回憶說「這時,我的心情極為復雜,如果我這時立刻回國去看望父親,眼看要調試成功的產品開發就要夭折,因為在日本有比較好的開發條件,如果這次沒調好,下次不知要拖到什麽時候了。但是如果我不回去,萬一我父親有什麽情況,我不能在他身邊,也是極為遺憾的。當我把我在日本的情況向母親介紹之後,我母親說,妳的工作很重要,妳回不回來由妳自己決定。我聽了之後告訴她,我還是決定留在日本把開發工作做完。」
關鍵時刻關鍵人物的關鍵表現,是四通成功的關鍵。出色的王緝志,有一個出色的父親,還有一個理解自己的兒子,支持兒子事業的出色的母親。
王緝志小組留在日本繼續晝夜奮戰,終於提前三天,在1986年4月11日的中午,聯機調試最終成功了!王緝志說:「當大家聽到打印頭發出刺耳的聲音在紙上打出漢字時,都像聽到了美妙的音樂一樣高興。當天下午,三井和ALPS公司的領導都來向我們祝賀,而我因為幾天都沒有睡好覺,感到眼冒金星、腦袋昏昏沈沈,我強打起精神,向他們介紹開發的經過。日本人說,我們從妳們身上,看到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刻苦精神。 」
1986年4月14日,王緝志一行回到了北京,公司安排專車把他從機場直接送到友誼醫院去看望父親。這時候,王老雖然不能說出完整的句子,但神志還很清楚。王緝志含淚向父親匯報了在日本的工作,告訴他開發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王老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1986年5月3日,王老以八十六歲的高齡仙逝。臨終前,王緝志一直守在他的身旁。很遺憾,就差十二天,老先生沒有親眼看到他兒子開發的新產品。
1986年5月15日,我們在北京飯店的宴會廳舉辦兩周年慶祝會暨新產品發布會,正式宣布推出四通MS-2400中文電子打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