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聲發刊詞 Eng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隱私條款 Privacy Policy
  • 提供新聞 Authors contributions
  • 連絡我們 Contact us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 首頁
  • 關注熱點

    殖民地與殖民統治:中共在害怕什麼?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四)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三)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二)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殖民地與殖民統治:中共在害怕什麼?

    【老陳時評】:獻忠又到狂潮習近平連任中國必成北韓

    【北京觀察】高瑜:永遠的張思之

    悼念張思之大律師

    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普丁被打臉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中共當局閉門庭審許志永「顛覆」案,被斥為荒唐「騙局」

    《蘋果日報》關閉一年後仍有七人遭拘押 / Hong Kong: One year after Apple Daily shutdown, seven still detained

    【老陳時評】:徐州鐵鏈女唐山打女人成為中共處理公共事件的流程

    八九六四,一座流動的紀念碑

    澳大利亞齊氏文化基金會 2022 年第 15 屆推動中國進步獎公告(二)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北京觀察】鮑彤:護法•維權•愛國——讀《耄耋律師仍少年》

    【北京觀察】高瑜:永遠的張思之

    悼念張思之大律師

    【香江寄語】:文明需要力量才能戰勝野蠻

    【香江寄語】:龍鼓灘頭說惶恐——香港的文天祥傳說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香江寄語】:文明需要力量才能戰勝野蠻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二)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Margarete Bause:我們不允許中共質疑人權的普遍性

    Roland Kühne:為六四和所有暴力受害者點燃蠟燭

    Adhere to the June 4th Spirit and Promote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Global Commemoration of the 33rd Anniversary of “June Fourth”

    彼提科夫一家言 烏克蘭與台灣

    Statement by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Michelle Bachelet after official visit to China

    上一個 下一個
  • 首頁
  • 關注熱點

    殖民地與殖民統治:中共在害怕什麼?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四)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三)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二)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殖民地與殖民統治:中共在害怕什麼?

    【老陳時評】:獻忠又到狂潮習近平連任中國必成北韓

    【北京觀察】高瑜:永遠的張思之

    悼念張思之大律師

    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普丁被打臉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中共當局閉門庭審許志永「顛覆」案,被斥為荒唐「騙局」

    《蘋果日報》關閉一年後仍有七人遭拘押 / Hong Kong: One year after Apple Daily shutdown, seven still detained

    【老陳時評】:徐州鐵鏈女唐山打女人成為中共處理公共事件的流程

    八九六四,一座流動的紀念碑

    澳大利亞齊氏文化基金會 2022 年第 15 屆推動中國進步獎公告(二)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北京觀察】鮑彤:護法•維權•愛國——讀《耄耋律師仍少年》

    【北京觀察】高瑜:永遠的張思之

    悼念張思之大律師

    【香江寄語】:文明需要力量才能戰勝野蠻

    【香江寄語】:龍鼓灘頭說惶恐——香港的文天祥傳說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香江寄語】:文明需要力量才能戰勝野蠻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二)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Margarete Bause:我們不允許中共質疑人權的普遍性

    Roland Kühne:為六四和所有暴力受害者點燃蠟燭

    Adhere to the June 4th Spirit and Promote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Global Commemoration of the 33rd Anniversary of “June Fourth”

    彼提科夫一家言 烏克蘭與台灣

    Statement by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Michelle Bachelet after official visit to China

    上一個 下一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專文

從與狼共舞的海歸到紅朝揭秘人——沈棟

茉莉文 /茉莉
2021 年 11 月 22 日
在 專文, 關注熱點
從與狼共舞的海歸到紅朝揭秘人——沈棟

沈棟的《紅色賭盤》描繪了一部中共高層腐敗的風俗畫,放映了一部跌宕起伏、精彩紛呈的時代連續劇。圖:peoplenews.com

转换简体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Line分享到 WeChat

《紅色賭盤》書中人物之一

推薦新聞

殖民地與殖民統治:中共在害怕什麼?

殖民地與殖民統治:中共在害怕什麼?

2022 年 7 月 1 日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四)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四)

2022 年 7 月 1 日

曾寫作文學巨著《人間喜劇》的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年輕時發過誓言:「我要寫出整個社會的歷史。」於是,他在巴黎的閣樓上用一枝蘸滿墨水的鵝翎筆,挑開了當時法國社會的帷幕,展現了帷幕後面的花天酒地、紙醉金迷、陰謀與欺詐、呻吟與罪惡。

1997年,當沈棟(Desmond Shum)以海歸的身份回到中國時,他沒有半點巴爾扎克那種宏大的寫作理想。上海出生,香港成長,在美國大學裡學過金融,此時的沈棟,到北京是為美國公司尋找投資機會,他腦袋裡裝著的是電影中華爾街大亨的名言:「貪婪是好的。」

然而,就是這位信奉拜金主義的年輕海歸,在回國二十幾年之後,離開中國定居英國,終於出版了一本《紅色賭盤:當今中國的財富、權力、腐敗和復仇的內幕故事》。此書以回憶錄的方式敘述了他親身經歷的故事,揭開了中南海那些重鎖深閉的院子裡的秘密,敘述了高官們的私人生活戲劇,展現了中共高層家族利用職位追逐金錢權力的無恥與貪婪。

在騙人的官方歷史之外,我們有幸在沈棟的新書中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看到北京官場商場的眾生相,一座由特權、虛偽、勒索、欺淩所構成的巨大黑色堡壘。沈棟跟著其前妻段偉紅,在那個黑色堡壘裡依附權貴勾結官商,弄潮於中國洶湧的經濟洪流中,暴發成為巨富。

不管沈棟的個人立場如何,認識有何局限,他真誠寫作的這部回憶錄,屬於很有價值的現實主義作品。如恩格斯所說,作家只要對現實關係作真實的描寫,「引起對現存制度永世長存的懷疑」,那麼他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沈棟跟著其前妻段偉紅,在那個黑色堡壘裡依附權貴勾結官商,弄潮於中國洶湧的經濟洪流中,暴發成為巨富。圖:網絡截屏

剝洋蔥,認識自我、家族和時代變幻

為什麼沈棟要寫作這樣一部回憶錄,以致於使自己遭到生命威脅?

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最初他是將其寫作視為給兒子的「禮物」,想要告訴孩子,媽媽段偉紅是一個什麼人、她為何會失蹤?後來他決定公開出版,是為了向中共當局施加壓力,以確認其前妻段偉紅的下落。(這個目的達到了。為阻止新書出版,失蹤四年的段偉紅露面給沈棟打了電話,轉告了當局的威脅之意)。此外,由於中共對香港民主運動的鎮壓,沈棟希望以這本新書,揭露一個正在對世界構成危險的政權。

這些出版動機都是對的。我們在此看到一個父親的拳拳心意,他對前妻的責任感,還有對曾經自由的香港所懷有的那份深厚感情。

然而我們會發現,沈棟的新書並非完全如海外媒體報導,只是一本揭露高層內幕的的爆料故事。他書中有不少篇幅講述個人的成長經歷,其中不僅有情節和故事,還有分析和議論。在敘述生命中的重大事件時,他會涉及更深層的心理層面,在思考、質疑和探討。

這就說明,寫作此書,沈棟還有一個內心潛意識的需要,即自我認識,理解曾經的自己,探討自己所處社會的複雜性。這就如德國作家格拉斯比喻的「剝洋蔥」:在寫作時,一層又一層地展開,讓消失的記憶鮮活起來,用文字的回憶來顯示事件,證實自己在事件中扮演過的角色以及是非對錯。

在沈棟的潛意識中,有一個家族命運輪回的謎團。1949年,沈棟的祖父在上海的房子和家鄉的土地都被沒收,其律師事務所也被關閉。沈棟的父親被迫在饑餓和歧視中長大。到2017年,沈棟的兒子突然找不到母親了。雖然含著銀湯勺出生,但母親的失蹤對這個男孩的心理打擊很大。新書的出版,又使父子二人面臨生命威脅,需要請求英國警方的保護。

看起來,沈棟家族是有精英家族的遺傳密碼的。他的祖父是民國時期上海成功的律師,父親因是黑五類子弟被政治壓抑很多年,到香港後努力打拼,當上公司總經理,後回上海成為美國公司成功的推銷商。而喜歡時尚品味的沈棟,回國後在其長袖善舞、叱吒京城的前妻段偉紅的栽培下,也展示了他作為海歸金融專業人才的出色能力。

然而,為什麼這樣一個精英家族的祖孫會遇上相同的厄運?這是因為,七十年來是同一個政權在操縱他們命運的齒輪。這個家族的謎團與時代的變換息息相關:從消滅資產階級的毛時代,到鄧時代的經濟開放,再到習時代重回極左集權化。

因此,與其說此書是爆料,不如說是「剝洋蔥」。沈棟的敘事更像一個執著的探索,他在探索一個時代變幻的奧秘。

獨家從內部揭露高層攫取財富真相

似乎沒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注意沈棟的自我認識。有讀者埋怨此書嘮叨個人經歷太多,沒有儘快進入他們急切想獲知的中共高層內幕。終於在第四章,此書的女主人公——即將和沈棟共結一段姻緣、並肩合作謀取財富的段偉紅姍姍出現了。

毫無疑問,《紅色賭盤》一書的中心是段偉紅與中國前總理溫家寶及夫人「張阿姨」的關係。在此書中,沈棟回憶了段偉紅與當時中國政治一些頂層人士的私人會面,包括王岐山、習近平和其妻彭麗媛。

沈棟第一次見到惠特尼女士 (段偉紅的英文名),是在2001年冬天的北京。當時沈棟已離開美國公司,與人合作創業失敗,只得回到上海,住在父母的房子裡。這位海歸對中國現實有點水土不服,只好閱讀孔子、孟子和南懷瑾打發時間。一個每天創造多少個億萬富豪的中國,正高歌猛進地從他身邊流過,他卻只能望著。

段偉紅的出現似乎是沈棟的夢中奇跡。儘管在中國已待了六年,喜歡泡酒吧,有過一些模特兒類的女友,但沈棟從未見識過如此獨立、如此精明強勢的中國女性。他形容第一次見到段偉紅的情景:「她穿著香奈兒套裝和愛馬仕包,傳達了一種富裕和成功的形象,在尋找一條新的道路。」

於是沈棟的人生翻開了新篇章。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段偉紅帶著沈棟進入一個常人無法窺探的隱秘中國,那裡面的人物,大都是沈棟平時只能從媒體上看到的。終於,在溫家寶夫人張蓓莉的首肯下,兩個有共同人生追求的人結了婚,成為生活與商業夥伴。此後段偉紅不斷調教海歸沈棟,告訴他,要在中國做企業賺錢,必須迎合共產黨的利益,即必須與體制結盟。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10月26日,《紐約時報》記者DAVID BARBOZA發表了報導《總理家人隱秘的財富》,文中提到:溫家寶擔任領導職務期間,他的親屬變得極為富有,掌控了價值不低於27億美元(約合170億元人民幣)的資產。報導也提到,與溫家寶親屬合作的段偉紅也大富起來,其泰鴻公司購買了平安保險3%的股份,5年後市值飆升為37億美元。

這對平民夫婦獲得了如同天文數字般的財富。沈棟在書中,將之歸因於他們的才幹加上機遇。其實,這些成功都離不開張阿姨(溫家寶夫人)的參與。段偉紅最大的能耐是:把一個大國宰相夫人拉進生意夥伴的飯局,出面為他們背書。頂著宰相的光環,少有人不給他們的生意開綠燈。作為回報,張阿姨獲得每個合作專案30%的利潤。

溫家寶家族的朋友為此辯護說:「在高層領導中,沒有哪家沒有這樣的問題。」按照沈棟的看法,溫家因為是平民出身,總理本人並不直接介入,所以做生意賺錢的規模遠不如他人,而其他高層權貴與紅二代的巧取豪奪更為瘋狂。

在沈棟筆下,賈慶林不放過任何一個發財機會,賈妻從事過最大走私活動,其女婿控制茅臺生產。江澤民也不避嫌,派人對兒孫的商業生意施加影響。鄧小平家族後代也依靠權力關係獲得大量財富,如鄧的外孫女所創辦的西藏水資源公司,獨家壟斷高鐵瓶裝礦泉水的供應。

由此我們看到沈棟的貢獻。他是第一個從中南海內部,以具體的情節描繪,講述中共高層攫取財富的真相。他讓我們看到,中共的每一層官員都是官官相護,大做錢權交易的。

《紐約時報》曾發表報導《總理家人隱秘的財富》,文中提到溫家寶擔任領導職務期間,他的親屬變得極為富有。圖:溫家寶夫婦,取自網絡

興盡悲來,鎮壓維權人士後輪到民營資本家

獲得了做夢都想不到的巨額財富,沈棟夫婦曾一度不能自持,他們奢侈鋪張,揮霍炫耀到癲狂狀態。例如,買1500萬美元一顆的彩色鑽石,戴50萬美元一塊的瑞士名表,開豪車還花20萬美元買象徵身份高貴的北京車牌。這種炫耀性消費,一方面是心理學上的自卑補償思維,另一方面,在拜金攀比風氣濃厚的紅色貴族圈子裡,炫富有著能吸引更多機會的目的性。

但沈棟畢竟是受過西式教育的。即使在得意忘形之際,他也知道中國的政治體制是不正常的。資本家需要發言權,需要公正的司法體系來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權。既然西方的有錢人都參與政治進程,沈棟也在前農業部長孫政才安排下當上北京政協的港澳代表。段偉紅還為清華大學的項目捐款,以培養未來的領導者,借此編織校友關係網。

當時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批評,沈棟等一些既得利益者大都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他們認為西方只看到中國的陰暗面,其實中國的一切都很好,自己的致富也在推動中國的巨變,正在往資本主義狂奔。

就在沈棟夫婦心醉神迷地享受財富與社會榮譽之時,2011年2月,包括總理溫家寶在內的中共當局,對民主維權人士展開大規模的打壓行動。幾百人遭到強迫失蹤、逮捕、軟禁、監視及暴力威脅。這些人權抗爭者前赴後繼的犧牲,對沈棟和他的那個花天酒地的富豪世界來說,是不值得理睬的。

興盡悲來。2012年新的領導人習近平上臺後,這些自認為與中共合作很好的民營資本家也不太被容忍了。沈棟等政協委員在會議上被警告:別指望中國政協會成為西方式議會。北京撕下所有偽裝,習近平的選擇性反腐更令人膽戰心驚,沈棟的北京機場專案的合作者李培英被判死刑。風向變了,民營資本家已成中共的威脅。沈棟的祖父曾在中共解放上海時被沒收財產,沈棟也聽說過六四鎮壓,親眼看到第二故鄉香港失去自由,知道共產黨隨時可以翻臉,逐漸萌生了轉移財產、離開中國之意。

沈棟認為,如果不是習近平的親屬同時被報導斂財,溫家寶家族在財富被揭露後,可能不會這樣輕易過關。因為溫家沒事,作為溫家「白手套」的段偉紅不願聽從沈棟勸告,她離了婚獨自留在中國,之後被失蹤四年。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沈棟談他的感悟:「中國究竟是誰的?現在,我意識到它是被『紅色血統』掌控的。」中國富豪企業家們就像「超級工薪族」,為真正掌控中國的紅色家族服務。

尋租中國:海歸民營資本家被始亂終棄

把自己這一類在中國大發橫財的富豪稱為「超級工薪族」,這位海歸似乎有點矯情,有點被始亂終棄的怨婦口氣。涉及到對自己的評價,沈棟的認識盲點就出來了。他認為,中國政策從右變左,只有到習近平時期才「最壞」。在他看來,江胡時代是資本主義風生水起、官商發財的黃金時代,種種「權力尋租」都沒什麼大不了的道德問題,只是灰色區域沒有違法。段偉紅甚至誇張地說,她連屍體都是乾淨的。

不但不覺得自己在中國所做的「有什麼羞恥」的,沈棟夫婦還覺得自己的成功是由於超強的判斷力和執行能力。在為中國企業家群體辯護時,沈棟說他們在幫助國家擺脫貧困。但是,中共總理李克強舉出了一個確實的數字:中國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月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幣)左右」。而沈棟夫婦卻經常光臨北京星級餐廳,一道魚湯就價值1000美元。在巴黎的古老餐廳和恒大許家印等人的一次晚宴,光買頂級的法國葡萄酒,沈棟就花費十幾萬美元。

事實上,在資本逐利的貪婪本性支配下,不顧六四的血跡未幹,西方資本家和港商台商爭先恐後、不擇手段地湧入中國淘金。他們放棄人權原則,不惜損害本國經濟,丟下本國的失業者,前去與狼共舞,

在錢淹腳目的中國盛宴上,竟然有6億低端人口人被落在貧困線下,無法享受最起碼的教育和醫療資源,而海歸和民營資本家卻和中共利益集團結盟,剝削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利用低人權優勢賺大錢。在致富過程中,他們成了中國制度的擁躉,與中共一起創造了所謂的「中國模式」——名列世界上最腐敗國家榜首。他們支持中共成為最大經濟體之一,成就了強國霸業,從而對文明世界構成最大的威脅。

就沈棟夫婦和溫家寶夫人攜手致富的情況來看,這是一個典型的「權力尋租」例子。權力尋租是指:政府官員或其他掌權者利用自己的權力或影響力,為他人獲取不正當利益的非法行為。在中國法律中,這種行為與濫用職權罪與受賄罪聯繫在一起。

沈棟夫婦與溫家寶夫人張蓓莉合夥做生意項目,他們一無資金、二無高科技新技術,憑什麼空手套白狼、撈得盆滿缽滿?他們唯一能拿出來的資本,就是總理溫家寶的權力。不管總理本人是否介入,其夫人及其白手套已經利用他的權力,作為一種攫取利益的工具展開尋租活動。沈棟的書中有不少例子說明,政治權力是怎樣被用來換取利益的。例如,孫政才在順義做黨委書記時給了段偉紅一塊地,而段偉紅和張阿姨商量確保孫政才獲得提拔。結果,在溫家寶的支持下,孫政才於2006年成為中國的農業部長。

沈棟認識不到「權力尋租」的違法性質,認識不到尋租行為對正常市場運行的破壞,造成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平等的惡果。這是因為,他在香港和美國求學所接受的大都是右翼經濟學理論,如放任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等,很可能忽略了亞當斯密、密爾、卡爾.波蘭尼、英國社會自由主義、美國進步主義等諸多思想資源。按照《正義論》一書作者羅爾斯的觀點,脫離了公平的社會制度,那種認為自己憑藉一些特質就配得到更多財富,是無知和傲慢的。

對於一些中國民營資本家來說,他們因與官府勾結而發財,因此並不想要徹底改變中國現行體制,只是與沈棟一樣,希望中國能有一點保護其財產權利的法治。然而,這點財產權不會從天而降,是必須通過改革整個制度才有可能實現的。

無論如何,沈棟的新書描繪了一部中國社會特別是中共高層腐敗的風俗畫,放映了一部跌宕起伏、精彩紛呈的時代連續劇,讓人們認識到,資本雖然貪婪但不是那麼可怕,最可怕的是那些不受任何制約的權力。如巴爾扎克所說,在他們每一筆巨額財富後面都有深重的罪惡。

※作者本名莫莉花,湖南邵陽人。畢業於北師大中文系教師進修班。原邵陽師專教師。1989年因學生運動被判三年。出獄後流亡香港任編輯。現在瑞典教育機構任職,兼自由撰稿人。出版作品:《人權之旅》、《山麓那邊是西藏》、《瑞典森林散步》。主編《達蘭薩拉紀行》。有大量文章見於海外報刊。獲紐約「萬人傑文化新聞獎」,香港「人權新聞獎」。

轉載自台灣《上報》

標籤: 沈棟紅色賭盤與狼共舞茉莉
分享Tweet分享分享
上一篇文章

12 月7日:中共建黨百年批判論壇

下一篇文章

台灣「政治線民」風波及移除蔣介石銅像爭議

茉莉

茉莉

相關文章

殖民地與殖民統治:中共在害怕什麼?
專文

殖民地與殖民統治:中共在害怕什麼?

2022 年 7 月 1 日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四)
專文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四)

2022 年 7 月 1 日
【老陳時評】:獻忠又到狂潮習近平連任中國必成北韓
專文

【老陳時評】:獻忠又到狂潮習近平連任中國必成北韓

2022 年 6 月 30 日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三)
專文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三)

2022 年 6 月 30 日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二)
專文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二)

2022 年 6 月 29 日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一)
專文

【田牧筆談】峰迴路轉回到美中博弈世紀主題(一)

2022 年 6 月 29 日
下一篇文章
台灣「政治線民」風波及移除蔣介石銅像爭議

台灣「政治線民」風波及移除蔣介石銅像爭議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老陳時評】:彭帥出鏡再被玩一次

【老陳時評】:彭帥出鏡再被玩一次

熱門文章

從與狼共舞的海歸到紅朝揭秘人——沈棟

從與狼共舞的海歸到紅朝揭秘人——沈棟

2021 年 11 月 22 日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2021 年 11 月 23 日
北明:讓自由之火從血泊中升起來!

北明:讓自由之火從血泊中升起來!

2022 年 6 月 6 日
1989-2022 從自由的勝利到專制的反撲

1989-2022 從自由的勝利到專制的反撲

2022 年 6 月 27 日
牧野聖修: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33周年發表談話

牧野聖修: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33周年發表談話

2022 年 6 月 14 日
【老陳時評】:國民黨自新反共親美

【老陳時評】:國民黨自新反共親美

2022 年 6 月 10 日
【田牧筆談】2022年「六四」33周年全球聯網紀念活動文告

【田牧筆談】2022年「六四」33周年全球聯網紀念活動文告

2022 年 5 月 25 日
歐洲之聲

歐洲之聲網站根植於歐陸,創刊於庚子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數據化時代早已來臨,面對浩瀚的知識和信息海洋,太容易迷失方向。作為長年的媒體工作者,本網刊願為華語世界的讀者傳送平實可靠的資訊,也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有識之士及愛好文藝的友朋提供寫作發文的平台。祈望這裡成為志同道合者共同耕耘的園地。

分類

  • English
  • 人文天下
  • 人權觀察
  • 北京觀察
  • 古典音樂
  • 墨爾本夜語
  • 專文
  • 政經論壇
  • 文學世界
  • 未分類
  • 歐洲風情
  • 比爾曼自傳
  • 淇園漫步
  • 潤南文苑
  • 田牧新著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視頻薈萃
  • 關注熱點
  • 雪山下的火焰
  • 香江寄語
  • 歐洲風情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2022 年 6 月 16 日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2022 年 5 月 26 日

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關注熱點
  • 政經論壇
  • 人權觀察
  • 人文天下
  • 歐洲風情
  • 文學世界
  • 視頻薈萃
  • 專文
    • 墨爾本夜語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北京觀察
    • 潤南文苑
    • 淇園漫步
    • 老陳時評
    • 雪山下的火焰
  • English
  • 古典音樂
  • 田牧新著

© 2020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歐洲之聲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通過使用表示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政策。